炼乳起家的雀巢,为何看上了做糖果的徐福记?
艾媒网(iimedia.cn)获悉,2025年3月3日,雀巢官网宣布,已与徐氏家族达成协议,收购徐福记剩余40%的股份,终结了长达13年的资本长跑。自此,雀巢完成对徐福记的全资控股,再次加码在华市场投资。
图片来源:雀巢大中华区官方网站
雀巢已经在中国深耕近四十年,作为一个外资品牌,实现品牌本土化和开拓下沉市场是经营战略的重中之重。徐福记自1992年创立以来,其成功的春节场景营销将徐福记与年货深度捆绑,“过年要吃徐福记新年糖”的广告语成为了许多90后的童年记忆。自带亲和力和国民度的徐福记,自然成为雀巢扩展业务板块的目标对象。早在2011年雀巢就收购了徐福记60%的股份,并与徐福记结成合作伙伴关系,为徐福记品牌系列提供配方、研发、质量控制等方面的技术和市场支持。而此次雀巢进一步收购徐福记,其野心在于在中国市场实现“毛细血管式”的业务扩张。早年,徐福记凭借“散装专柜”模式,构建了覆盖全国200万家终端门店的庞大销售网络,尤其渗透至二三线城市及乡镇市场,并远销东南亚、欧美和非洲等地。雀巢在收购公告中表示,雀巢可通过徐福记的既有优势,特别是其强大的分销网络,来发展国内的零食和糖果业务。
在全球减糖风潮下,糖果市场曾一度面临增长趋缓的挑战。在人们的固有认知中,吃糖与健康生活理念相悖,徐福记也曾陷入年轻人不爱吃糖的苦局之中。然而,近年徐福记新作不断,成功推出了一系列零蔗糖产品、功能糖果等创新品类,实现了业绩的显著回升。其研发了0脂0糖0卡的茶研轻冻可吸果冻低糖或无糖产品,满足了消费者对健康甜食的需求,成功回到年轻消费者的购物车中,让大家直呼找回了“童年的记忆”。同时,通过培育和引进的方式扩充品牌矩阵,创新推出“熊博士”“美禄”等创新产品。经过多年努力,徐福记证明了不只有“新年糖”,它从单一到多元成功转型,在时代变迁中不断创新、勇于探索。在此背景下,徐福记正在走出国门,将糖果的甜蜜销往世界各地。
据大皖新闻报道,在谈及雀巢出口产品方面,雀巢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张西强曾表示徐福记的出口业务做得不错,他认为海外华人对徐福记的认可度高,在未来消费需求会逐步提高。“徐福记作为非常有特色的中国产品,被海外华人圈广为认知。近期徐福记在非洲地区颇受欢迎,由于中国基建队伍前往非洲地区,我们也将产品逐渐出口到这些国家地区,目前出口量还比较小,未来相信需求会逐步增加。”
此外,徐福记的盈利能力也是雀巢集团所看重的。在雀巢发布2024年全年业绩显示,大中华大区财报销售额下降了1.3%,为50亿瑞士法郎,其中汇率致使销售额下降了3.5%。不过婴儿营养和糖果业务取得了市场份额的增长,其中糖果业务占比高达16.1%(折合人民币65亿元)。雀巢在财报中专门“点名表扬”了徐福记,称基于徐福记和脆脆鲨的稳健增长,以及新品上市和电商增长的推动,公司糖果业务实现了中个位数的增长。
雀巢收购徐福记后,其在中国糖果市场的份额将显著提升。自从玛氏、亿滋、费列罗等品牌落地中国,中国的糖果市场呈“群雄争霸”的态势。当外资品牌在中国糖果市场的控制力不断增强,势必会挤压本土品牌的生存空间,中小品牌面临被边缘化风险。或许借助外资可实现资本套现与全球化,但品牌主权与文化认同可能流失。如何平衡“借船出海”与“自主创新”,将是本土企业长期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