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就爱“无拘无袖”?艾媒数据透视:审美觉醒与市场爆发信号
2025年的夏天,无袖服饰的热度在街头与直播间持续攀升。从基础款背心到设计感衬衫,从运动吊带至通勤无袖裙,这类“去袖化”的服装正以多元姿态渗透进消费者的日常穿搭场景。
(图片源于社交媒体关键词搜索)
为客观反映当前无袖消费者状况及消费需求,艾媒智库(data.iimedia.cn)联合草莓派消费者行为调查与计算分析系统(survey.iimedia.cn),开展主题为“中国无袖服装消费调研数据”的全国随机抽样调查,以更好帮助人们了解消费者购买无袖服饰的购物行为、偏好、动机以及面临的挑战,从而为商家、品牌以及市场策略制定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无袖服饰的流行并非偶然,其基因中深植着两大时代命题的回应:
其一,是极简主义的当代回潮。回溯20世纪90年代,极简主义以“回归基本款”为核心,主张剥离冗余设计,仅保留领口、衣身等必要元素。无袖设计因天然“去袖化”的简洁性,成为极简主义的典型代表——它用最少的剪裁语言传递服装本质,与当下消费者追求“少即是多”的生活哲学高度契合。
(图片源于MUJI品牌官网)
其二,身体自信的回归进一步推动了无袖的普及。随着健身热潮的兴起,越来越多女性通过锻炼获得对身体更强的掌控感,相较于吊带、短裙等直白的性感表达,无袖剪裁更强调“克制的力量感”,成为展示“锻炼成果”的载体。它可以露出紧实的手臂肌肉,也能展现圆润的肩部线条;它不刻意迎合他人的目光,而是成为“为自己而穿”的身体表达。这种转变,本质上是消费者从“被定义美”到“自定义美”的觉醒。同时,社会对“身体羞耻”的改观也在消解无袖穿着的心理障碍。
(图片源于lululemon品牌官网)
消费者画像:从功能需求到情感共鸣的全维度偏好
艾媒咨询调研显示,当代中国消费者对无袖服饰的青睐,是功能、审美与情感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从流行驱动到具体选择,从购买行为到品牌偏好,消费者的决策逻辑呈现出多维度、多层次的特征。
消费者对无袖服饰流行的认知,主要受社交传播、审美变迁与意见领袖影响。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在中国消费者认为近年来无袖服装流行的主要原因调研中,56.83%的消费者认为“社交媒体传播”是无袖近年流行的主因,50.00%归因于“消费者审美变化”,37.56%提及“明星/网红带动”,33.90%认可“时尚趋势推动”,26.71%则指向“品牌大力推广”,25.00%认为无袖服饰穿着舒适凉爽。
对于未来趋势,消费者态度理性且乐观。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在中国消费者对未来无袖服装流行趋势的看法调研中,21.34%认为“持续流行,热度上升”,58.79%预期“保持当前流行程度”。总之,超八成消费者对无袖的流行韧性持积极态度,反映无袖已从“短期潮流”向“长期生活方式”渗透。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在中国消费者喜欢穿无袖服装的原因调研中,58.05%消费者选择清爽散热,49.01%消费者选择显瘦显肩线,46.61%消费者选择时尚表达,40.82%消费者选择舒适主义,33.76%消费者选择展示身材/肌肉,21.33%消费者选择反传统着装,6.64%消费者选择社交货币(拍照好看),反映出消费者对夏日场景下“实用+防护”的精细化要求。
对于无袖服饰,消费者的具体偏好呈现多元化与主流化并存的特点。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在中国消费者喜欢的无袖服装款式调研中,背心款以55.49%的比例领跑,因其“基础百搭”的特性最能满足日常需求;无袖衬衫款(44.27%)、无袖连衣裙款(40.61%)次之,兼顾通勤与优雅场景;抹胸款(35.85%)、吊带款(34.76%)、露脐无袖款(8.17%)则更偏向休闲或性感风格,运动背心款(34.15%)满足运动场景功能性,反映消费者对不同场合的适配需求。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在中国消费者偏好的无袖服装风格调研中,TOP10分别是运动风格、休闲风格、甜美风格、通勤风格、简约风格、复古风格、性感风格、韩系风格、波西米亚风格、日系风格。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在中国消费者希望无袖服装必备的设计元素调研中,56.10%消费者选择收腰剪裁,46.83%消费者选择内置胸垫,44.15%消费者选择镂空细节,36.34%消费者选择可调节肩带,32.44%消费者选择褶皱装饰,14.76%消费者选择撞色镶边。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在中国消费者钟意的无袖服装材质调研中,棉(51.83%)、丝(48.17%)、麻(44.63%)分列主流,天然材质因亲肤、透气的特性最受青睐;雪纺(37.07%)因垂坠感强,化纤(26.83%)因易打理,也占据一定市场;蕾丝(25.98%)、针织(24.39%)、牛仔(13.17%)等小众材质则通过独特触感与质感突围。对于无袖服饰,整体材质挑选核心逻辑是“舒适优先,兼顾质感”。
消费者行为:具有季节性、渠道分化性与品牌敏感特征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在中国消费者购买无袖服装的频率受季节影响的情况调研中,25.00%消费者表示影响很大,只在特定季节购买,61.58%消费者表示有一定影响,特定季节购买频率更高。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在中国消费者购买无袖服装的渠道调研中,65.24%消费者选择综合电商平台(淘宝、京东、拼多多等),46.95%消费者选择服装店(非品牌),40.85%消费者选择品牌门店,34.88%消费者选择线下商场专柜,34.63%消费者选择短视频平台(抖音、快手),16.34%消费者选择内容分享平台(小红书、微信小程序、品牌官网)。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在中国消费者对无袖服装的价格敏感度调研中,52.20%的消费者“倾向高性价比”,仅14.15%“非常敏感”(只买便宜款),27.80%“一般”(价格合适即买),4.88%“不太敏感”(更看重款式质量)。整体来看,消费者愿为“款式+质量”支付合理溢价,但对过高价格接受度低。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在中国消费者认为无袖服装确定价格应基于的因素调研中,消费者认为无袖定价应主要基于品牌价值(60.49%)、工艺难度(52.20%)、设计款式(50.61%),材质成本(39.02%)与市场供需(20.98%)次之。这一调研结果反映出消费者对“设计溢价”与“品牌价值”的认可。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在中国消费者购买过的无袖服装品牌调研中,优衣库、耐克、李宁、阿迪达斯、安踏是消费者最常购买的品牌TOP5。Forever21、ZARA、H&M、太平鸟、森马为TOP10。其中,优衣库凭借基础款的舒适性与高性价比领跑,运动品牌(耐克、李宁、阿迪达斯、安踏)则依托功能性优势占据重要份额。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在中国消费者选择无袖服装品牌的影响因素调研中,58.78%消费者选择款式设计,48.29%消费者选择产品质量,48.17%消费者选择价格水平,39.76%消费者选择品牌口碑,23.78%消费者选择购物体验,23.54%消费者选择品牌知名度,22.56%消费者选择广告宣传,20.24%消费者选择明星代言,17.68%消费者选择朋友推荐,11.83%消费者选择售后服务。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在中国消费者受到流行风格影响而购买相应无袖服装的情况调研中,30.61%消费者选择一定会紧跟流行趋势,59.51%消费者表示可能会,如果流行风格自己也喜欢。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在中国消费者因为明星或网红同款而购买某个品牌无袖服装的情况调研中,14.02%消费者选择一定会,56.59%消费者选择可能会。整体决策体现消费者“理性追潮”的心态。
在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博士看来,无袖服饰的流行不仅是审美变迁的结果,更是一场由生产效率、市场逻辑与社会文化共同推动的“双向奔赴”。他在接受壹读采访时表示,无袖设计天然具备效率优势——简化版型省去袖子制作工序,平均生产周期更短,库存积压风险降低,理论上提升了“小单快反”的供应链灵活性。
这种效率优化为商家腾出了调价空间,尽管消费者直觉认为“布料更少应更便宜”,但实际调研显示,相同材质的无袖款较有袖款溢价约20%。这种“感知错位”反而成为市场机遇:一方面,品牌可通过设计溢价提升利润;另一方面,无袖的热销还倒逼消费者购买防晒袖、冰袖等关联产品,形成“主产品+衍生品”的消费生态,进一步激活市场活力。
而社会文化环境的变迁,为无袖的流行注入了更深层的动力。职场着装自由的普及、远程办公对正装需求的弱化,以及“女性身体不应被包裹”观念成为潮流符号,共同消解了传统着装的束缚感;而今夏多地持续高温,“让胳膊透透气”的直接需求更成为无袖走红的“天时”。
展望未来,张毅博士指出,无袖服饰的发展方向将更聚焦于“人”本身的表达——它将突破“季节单品”或“风格标签”的局限,朝着“更舒适、更自信”的方向深化,成为消费者传递自我情感与性格的载体。
当一件衣服既能带来生理上的清凉,又能成为精神上的“自信宣言”,其流行便不再是偶然,而是消费者用穿着投票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