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媒金榜 | 2025年中国预制菜产业发展产区TOP20
2025年7月18日,第三届中国国际(佛山)预制菜产业大会在广东佛山隆重开幕。来自全球近40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超千家预制菜全产业链企业及采购商齐聚一堂,共襄产业盛会。本次大会由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佛山市人民政府主办,广东省农业对外经济与农民合作促进中心、佛山市农业农村局、佛山市顺德区人民政府承办,围绕“高质量发展、融合创新、品牌赋能”等关键词,聚焦预制菜产业最新成果,总结发展经验,探讨未来方向,为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会上,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重磅发布了《2025年中国预制菜产业发展产区TOP20》。
iiMedia Ranking(艾媒金榜)是艾媒咨询旗下中国新消费品牌评价机构,为消费者提供客观的品牌信息及购物消费指南。金榜指数是艾媒咨询原创用以判断企业产品消费者评价的综合指标,依托艾媒自主研发的“中国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挖掘与分析系统(CMDAS)”(省部级重大科技专项,项目编号:2016B010110001),采用iiMeval大数据评价模型计算赋值,监测期内根据产业集中度、产业规模、消费能力、研发实力、品牌影响力进行分析核算生成,侧重预制菜产业年产值、预制菜企业及产业园区数量等评价因子。指标分数范围为0-100分,分数越高则表示预制菜产区所在领域综合实力越强。
本次榜单共有20个产区上榜,排在榜单前10名的产区分别是:广东佛山顺德、广东广州白云、河南新乡原阳、重庆梁平、福建厦门同安、山东潍坊寿光、湖南长沙浏阳、河南漯河召陵、山东青岛城阳、山东烟台莱阳。其中,广东佛山顺德以86.41的评分位居榜单第一,广东广州白云(84.90)、河南新乡原阳(79.63)分列第二、第三。
从分布地区来看,本次榜单主要集中在山东、广东、福建和河南这四个省份。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中国预制菜产业已形成以山东、广东、福建和河南为核心产区的集群化发展格局,这些地区凭借资源禀赋与产业协同优势构建了完整的产业链体系。作为农业大省或特色农产品富集区,四省均建立了“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运作模式,实现从原料生产到精深加工的垂直整合。其中,山东依托寿光全国最大蔬菜集散中心的区位优势,打造了规模化原料供应体系;广东则充分发挥珠三角地区水产畜禽养殖优势,整合清远鸡、湛江对虾等特色农产品资源,形成多元化的原料保障网络。在产业配套方面,四省通过冷链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和技术创新形成显著协同效应:广东率先突破超低温锁鲜技术,将预制菜保质期提升至180天以上;河南华鼎冷链研发的“雪豹数智大模型”更实现了全国20万家门店的智能调度与秒级响应,彰显出产业集群的数字化升级成效。
在核心技术研发、装备升级和数字化应用上形成差异化突破,山东省设施蔬菜技术创新中心突破蔬菜深加工技术,推动预制菜品类多样化。广东在超低温锁鲜、分子保鲜等领域拥有多项专利,其中液氮速冻比传统速冻的效率提高了约2.2倍。河南双汇的“智能工厂”实现从屠宰到预制菜的全流程数字化,大幅提升了企业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福建深耕自身特色农产品资源,在水产品预制菜领域具备成熟的加工技术。这些共性优势不仅支撑四省在全国预制菜市场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更推动中国预制菜产业从“规模扩张”向“价值创造”转型,为全球食品工业化提供了“中国样本”。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预制菜产业延续稳健增长态势,市场规模达到4850亿元,同比增长33.8%,预计2026年市场规模将突破7490亿元。未来,预制菜产业前景依旧广阔。随着社会节奏加快,“单身经济”“懒人经济”兴起,外卖与堂食需求持续为产业提供支撑。在技术层面,新兴技术应用将提升生产智能化水平,助力风味还原与营养保留。政策上,各地方政府纷纷扶持,从资金、人才、标准制定等多方面给予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