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名单)5分钟看懂新凯来产业链:中国版“阿斯麦”,2027年启动IPO,它为何是半导体产业的关键破局者!

2025-2030年中国半导体电镀铜产业市场潜力与趋势分析报告

艾媒咨询研究院深入调研相关企业以及投资人士,结合国内外案例,依据艾媒北极星监测系统、草莓派用户调研中心的相关数据和预测模型,对行业的未来发展进行深度洞悉,推出了《2025-2030年中国半导体电镀铜产业市场潜力与趋势分析报告》。报告对行业区域发展、企业经营、行业竞争格局等进行了重点分析,最后分析了行

2025-2030年中国半导体电镀铜产业市场潜力与趋势分析报告 精品决策
全球半导体市场 全球半导体市场 硬件全球及中国半导体市场发展概况及半导体材料进出口贸易数据 全球及中国半导体市场发展概况及半导体材料进出口贸易数据 硬件 用数据说话

  5分钟让你看懂产业链上中下游!

  今天开启新凯来产业链板块!

  10月15日,在2025湾区半导体产业生态博览会(湾芯展)上,新凯来在“湾芯展”中重点展示了包括“名山系列”在内的16款设备产品。其中,其子公司启云方发布两款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电子工程EDA设计软件,具体覆盖原理图与PCB设计领域,该软件在电子电路设计的关键指标上达到业界先进水平,不仅产品性能较行业标杆提升30%,还能将硬件开发周期缩短40%;万里眼同步亮相90GHz超高速实时示波器,将国产设备性能提升500%。

来源:上海证券报

  这场亮相背后,是这家企业构建半导体全产业链生态的野心,2027年启动IPO的规划已明确,新凯来为何能成为半导体产业的关键破局者?答案藏在其完整的产业链布局与强劲的成长势能中。

  一、半导体行业发展现状

  全球半导体市场正迎来新一轮增长周期。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达6112亿美元,同比增长16.0%。其中,存储芯片实现75.0%的爆发式增长,规模突破1632亿美元;逻辑芯片则保持稳健增长,同比增长10.7%至1977亿美元。分区域来看,作为AI技术主战场的美洲和亚太地区增长显著,分别实现25.1%和17.5%的增速,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核心引擎。

  在这一全球性产业浪潮中,中国半导体产业展现出强劲发展势头。以深圳市为例,其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在2024年达到256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6.8%;2025年上半年延续高速增长态势,规模突破1424亿元,同比增长16.9%。这一蓬勃发展的产业生态,为本土半导体装备企业提供了广阔舞台。

  通过三次战略性增资,新凯来注册资本已提升至15亿元。作为国内半导体装备领域的重要力量,新凯来专注于半导体器件专用设备的研发制造、高端零部件生产及专业技术服务,提供从设备到工艺的全链条解决方案。

来源:新凯来官网

  新凯来资本运作与关联企业联动具有明确的战略指向性。从股权归属看,新凯来由深圳市重大产业投资集团100%控股。

  在资本市场层面,新凯来展现出强劲吸引力。其工业制造业务(不含光刻机)估值已达650亿元,目前正在推进第二轮融资。

  数据显示,2024年新凯来实现营收12亿元,2025年上半年营收达10亿元,预计全年将达45亿元(下半年增速显著提升)。据产业链核心人士透露,公司计划2026年收入增至75亿元,2027年实现净利润20亿元后正式启动IPO,2028年冲刺169亿元。

  可以预见,随着2027年前后订单交付与盈利释放的双重高峰来临,新凯来有望成为中国半导体装备领域的重要上市企业。

  二、新凯来产业链全景

  (一)产业链图谱

  经过四年的发展,新凯来构建起了覆盖半导体制造全流程的装备体系,以光刻机核心部件、刻蚀/薄膜沉积设备、材料与气体供应、配套供应商等板块为支柱,在除极紫外(EUV)光刻机外的设备领域实现了技术突破。

  新凯来产业相关企业将在文末集中梳理,以便更系统呈现产业生态布局。

  (二)光刻机核心部件

  光刻机是半导体制造中技术难度最高、国产化率最低的核心设备,其技术水平直接决定芯片制造的精细化程度,更是发展进程中必须攻克的“卡脖子”环节,而新凯来旗下宇量昇聚焦光刻机研发。

  数据显示,光刻机、刻蚀机、薄膜沉积设备是半导体设备中的三大核心品类,市场占比均为20%左右。其中,光刻机的市场占比最高,达24%,且随着芯片制程不断迭代,这一占比还在持续提升。

  光刻机技术水平直接决定芯片制造的精细化程度。光刻工艺的原理与作用是,借助特定波长的光照射带有电路图形的掩膜(或光罩),利用光刻胶的光敏特性,将预设的电路图形转移到晶圆上。在该工艺的黄光区制造环节,所使用的核心设备主要是光刻机,以及与之配套的涂胶显影设备。

来源:国金证券(半导体光刻机工作流程示意图)

  从全球市场来看,ASML、Nikon和Canon三家公司在光刻机行业中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其中,ASML凭借高端领域技术优势,2024年共计销售418台光刻机,全球市场份额达61.20%,尤其在EUV光刻机领域,它是全球唯一供应商;尼康和佳能则主要聚焦中低端光刻机市场。

  在光刻机核心的光学部件领域,主要供应商为蔡司、尼康与佳能,其中蔡司占据主要地位。由于蔡司是ASML光刻机光学部件的独家供应商,而ASML本身占据全球光刻机约61%的市场份额,因此蔡司在光刻机光学领域的市场份额占60%左右。

  面对这种情况,新凯来通过承接华为“星光工程”技术资产,在光刻机核心部件领域实现关键突破,逐步打破海外技术封锁。其研发的28nm浸润式光刻机已完成实验室验证,核心指标“套刻精度”小于2nm,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且设备国产化率超95%,成功摆脱对海外核心部件的依赖,为国内光刻机产业发展注入关键动力。

  其他相关行业如封测领域,预计到2025年,中国封测市场规模将达到3551.9亿元;其中先进封装占比将提升至32%,先进封装的市场份额有望持续增长。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先进封装市场(含2.5D封装和3D封装)规模约为43亿美元,预计2029年将增长至280亿美元,GAGR约为37%;在占比方面,2019年先进封装占整体封装市场的比例约为43%,2025年有望提升至50%。

  在芯片设计支撑领域,高性能芯片的设计开发成本正持续攀升。数据显示,16nm芯片开发成本需1.00亿美元,7nm芯片开发成本大幅增至2.97亿美元,而5nm芯片开发成本较7nm进一步提升82%,高达5.40亿美元。这种持续走高的高性能芯片研发成本,不利于行业长期健康发展。

  EDA工具是芯片设计环节的核心支撑,能辅助完成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的功能设计、综合、验证、物理设计等关键流程,是集成电路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EDA市场规模估计为177.28亿美元,预计2029年将增至265.98亿美元,2024-2029年复合年增长率达8.46%,其中亚太地区有望成为增速最快的市场;2024年中国EDA市场规模已突破150亿元,达151.4亿元,增长表现稳定。

  不过,当前全球EDA行业集中度较高,市场主要以新思科技(Synopsys)、楷登电子(Cadence)和西门子EDA三大海外巨头为主。国内的EDA龙头企业华大九天市场份额约为6%,相比“三巨头”差距明显。

  在这一关键领域,新凯来正通过旗下子公司加速推进国产替代突破,其子公司启云方已推出两款EDA设计软件,不仅覆盖原理图与PCB领域,更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为中国EDA工具的发展注入新动力。

  (三)刻蚀/薄膜沉积设备

  在刻蚀/薄膜沉积设备领域,新凯来通过垂直整合核心零部件供应商,构建起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技术生态链。

  中国半导体设备国产化进程迫在眉睫。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半导体设备销售额为8102亿元,同比增长11.3%;中国半导体设备销售额达3513亿元,同比增长75.2%,占全球的43%,预计2025年达3638亿元。

  当前,国产化率已实现快速突破,仅两年便提升14个百分点,2023年达到35%;不过光刻机、检测测量设备、离子注入设备、高端刻蚀机、薄膜沉积设备等关键领域仍主要依赖进口。

  随着对华管制持续收紧,国内晶圆厂将加快培育高端国产设备龙头企业,本土替代迎来明确机遇,预计到2025年,整体国产化率将进一步提升至50%,并逐步减少对美日荷光刻机、高端刻蚀机等关键设备的进口依赖。

  刻蚀机是半导体制造三大核心设备之一,在先进封装领域应用广泛。刻蚀工艺分为湿法刻蚀和干法刻蚀两类,当前以干法刻蚀为行业主流技术。全球刻蚀设备市场主要以泛林半导体(LAM)、东京电子(TEL)和应用材料(AMAT)为主。其中,泛林半导体技术实力最为突出,产品覆盖场景全面,2023年以46.7%的市场份额位居首位。

  在国内市场,本土厂商已在细分技术领域实现突破:中微公司在电容耦合等离子体(CCP)刻蚀设备领域占据领先地位,北方华创则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刻蚀设备领域表现突出。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刻蚀设备市场规模为738亿元,预计2025年有望达764亿元。

  从半导体设备价值量占比来看,2023年晶圆制造设备占比80%,其中刻蚀设备、薄膜沉积设备、光刻机的价值量占比分别为22%、22%和17%。

  薄膜沉积设备是半导体制造的核心设备之一,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半导体薄膜沉积设备市场规模出现下滑,为73亿美元;2025年,这一板块将迎来回升,市场规模有望增长至86亿美元。这一“先降后升”的趋势,与全球半导体产业周期波动及国内市场需求变化密切相关。

  (四)材料与气体

  在材料与气体供应领域,新凯来通过战略合作构建了高纯度、低成本的材料保障体系。

  钼靶材在半导体制造中占据着重要位置,而中国在全球钼资源格局中占据核心地位,不仅储量全球第一,也是最大的钼生产国。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钼资源储量为1500万吨,中国钼储量达590万吨,以39.3%的占比位居首位;钼供应量占42%,是全球第一大钼供应国。

  光刻胶按应用领域可分为PCB光刻胶、LCD光刻胶和半导体光刻胶三类,其中半导体光刻胶技术壁垒最高,PCB光刻胶技术壁垒最低。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光刻胶市场规模为114.4亿元,同比增长4.8%。随着中国光刻胶产业链的完善,产业链不断向中国转移,以及人工智能、汽车等技术的推动,中国光刻胶市场规模也不断扩大,预计2026年将达156.4亿元,2020-2026的复合增速约7.2%,快于全球同期5.5%的增速预测。

  目前,光刻胶市场仍由日美韩等企业主导,尤其是东京应化、杜邦、JSR、住友化学等,日企在市场中占据关键地位。其中,东京应化(日)以26%的占比高居榜首,杜邦(美)、JSR(日)、住友化学(日)紧随其后,市场份额分别为17%、16%和10%。技术覆盖方面,东京应化与JSR的产品可涵盖所有半导体光刻胶品种,尤其在高端EUV光刻胶领域,二者占据市场核心地位。

  全球电子气体市场主要由林德气体、液化空气、空气化工三大企业主导。受电子半导体产业发展驱动,电子气体市场持续增长。2010年全球电子气体市场仅25亿美元,2024年已增长至133亿美元,预计2025年将进一步攀升至150亿美元。

  国内市场方面,2016年以来,伴随国内电子半导体行业高速发展,中国电子气体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16年约为92亿元,2024年突破200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到218亿元。

  (五)其他核心供应商

  在配套供应商体系方面,新凯来通过精选细分领域龙头构建了高精度、高可靠性的技术支撑网络。

  离子注入设备是集成电路制造的关键装备,主要用于掺杂工艺,核心作用是形成PN结并精确调控器件电学性能,直接影响半导体器件性能。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离子注入设备市场规模达276亿元,预计2030年将增长至307亿元。这一市场增长态势,将进一步推动本土半导体装备向高端领域突破。

  在产业协同方面,新凯来已与国内头部晶圆制造企业形成深度技术联动,包括深圳鹏芯微,中芯国际、华虹集团、长江存储等晶圆厂。

  晶圆是指制作硅半导体电路所用的硅晶片,其制造工艺技术虽在持续升级,但成熟制程与先进制程的产能占比结构长期保持稳定。成熟制程是全球芯片需求的主力,也是此前“缺芯”现象的主要影响品类。

  不同领域对制程的需求存在差异:智能手机、PC等领域以先进制程需求为主,而物联网、汽车电子、航空航天等领域则高度依赖成熟制程芯片。

  数据显示,2021-2024年,全球晶圆代工市场中,成熟制程(28nm及以上)与先进制程(16nm及以下)的产能比重维持在7:3左右。市场需求驱动下,掌握成熟制程技术的晶圆代工厂通过产能调整与扩张提升市场份额,尤其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地区需求增长最快。

  全球晶圆代工行业整体呈现“一超多强”的竞争格局,其中先进制程是企业竞争的核心关键因素。“一超”是台积电(TSMC),“多强”则主要包括三星电子、联电等企业。数据显示,2024年第四季度台积电以67%的占比稳居全球芯片代工行业第一;排名第二的三星电子,市场份额为11%;其余参与竞争的公司,市场占比均处于个位数水平。

  先进制程领域呈现“头部集中、内资追赶”的格局:5nm及以下先进制程仅被少数国际头部企业掌握,国内晶圆代工企业则处于14nm工艺向7nm工艺的演进中。

  当前,全球晶圆制造产能主要集中在180nm-28nm,5nm以下先进制程产能逐年增长、市场空间广阔,但先进半导体设备技术被美欧日主导,研发掌握先进制程成中国半导体破局关键。

  新凯来作为中国半导体装备核心力量,依托国资背景与技术积淀,成立四年构建六大类前道设备矩阵,刻蚀、ALD、EPI等设备可覆盖28nm-5nm先进制程,反应腔、射频电源等核心零部件实现100%国产化,已进入中芯国际、长江存储等头部晶圆厂供应链,在手订单超百亿元。

  如今,半导体行业正处于国产替代加速与技术迭代升级的关键阶段,全球竞争格局重塑与国内市场需求增长,为本土装备企业创造了历史性机遇。

  新凯来的成长不仅是一家企业的崛起,更是中国半导体产业突破“卡脖子”困境、实现自主可控的缩影。预计2027年前后,新凯来将迎来订单交付与盈利释放的双重高峰,而其规划中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攻克EUV光刻机相关技术的方向,正契合了国内半导体产业向高端制程突破的核心需求。

  作为中国半导体产业的重要力量,新凯来正以迅猛的发展态势书写产业崛起篇章,而它的探索与突破,也将持续引领中国半导体产业从“跟跑”向“并跑”乃至“领跑”迈进,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与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重塑贡献重要力量。

  新凯来产业链相关企业梳理

  注:以上内容来自市场公开信息整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2025-2030年中国半导体电镀铜产业市场潜力与趋势分析报告

艾媒咨询研究院深入调研相关企业以及投资人士,结合国内外案例,依据艾媒北极星监测系统、草莓派用户调研中心的相关数据和预测模型,对行业的未来发展进行深度洞悉,推出了《2025-2030年中国半导体电镀铜产业市场潜力与趋势分析报告》。报告对行业区域发展、企业经营、行业竞争格局等进行了重点分析,最后分析了行

2025-2030年中国半导体电镀铜产业市场潜力与趋势分析报告 精品决策
全球半导体市场 全球半导体市场 硬件全球及中国半导体市场发展概况及半导体材料进出口贸易数据 全球及中国半导体市场发展概况及半导体材料进出口贸易数据 硬件 用数据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