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媒金榜 | 2025年中国新经济未来独角兽企业百强榜

艾媒咨询 | 2024-2025年中国新消费趋势洞察报告

2024年,中国消费市场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多元文化的冲击不断颠覆和重塑着消费者的购物习惯。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一带一路”等国际合作倡议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走向世界舞台。AI技术的融入为各行各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推动了行业的创新和升级,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加便捷和智能的消费体验。回顾前

艾媒咨询 | 2024-2025年中国新消费趋势洞察报告 精品决策

  iiMedia Ranking(艾媒金榜)最新发布《2025年中国新经济未来独角兽企业百强榜》。本次榜单前十名依次是:柏视医疗、天与养老、辛巴达、驿玛科技、矩阵起源、宸境科技、诚益生物、三迭纪、无双医疗、艾灵网络

  本榜单独角兽企业要求为成立时间不超过10年,有融资记录,在科技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上有所贡献,具有一定的增长潜力的新经济行业企业。榜单基于艾媒投融数据监测系统(data.iimedia.cn),对中国大陆地区(暂不包括港澳台地区)的企业进行排行,共统计了包括76个行业在内的4万家企业,统计时间截止2025年9月10日。

  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新经济未来独角兽企业百强榜中,上榜的行业有生物制药、先进制造、医疗健康、信息技术、集成电路、企业服务、新能源、零售行业、综合服务及其他、化工、农业、物流运输、新材料13个细分领域。各领域上榜的企业依次为:

  生物制药领域:诚益生物、三迭纪、依诺基科、优赛诺生物、韦翰斯、中晟全肽、今是科技、引加生物、百力司康、达普生物、尧唐生物、迈诺威医药、光玥生物、创芯国际、苏慧疗、甫康药业、英诺湖医药、泽德曼医药、诗健生物、承葛生物、星曜坤泽;

  先进制造领域:钧恒科技、蔚建科技、中航创世、仁洁智能、心鉴智控、劢微机器人、北醒光子、司羿智能、边界智控、华科精准、芯控智能、沃兰特航空、国测量子、佳迈股份、莒纳科技、钧舵机器人、追光科技;

  医疗健康领域:柏视医疗、无双医疗、思纳福医疗、Manteia、万思医疗、凡知医学、巴泰医疗、正序生物、卡本医疗、执鼎医疗、迈微医疗、华美浩联、安颂科技、层浪生物、卓道医疗、迪亚莱博、迪视医疗;

  信息技术领域:宸境科技、的卢深视、INMO影目科技、三感Video、山景智能、中科天塔、中科类脑、左蓝微电子、龙讯旷腾、乐客VR、光至科技、远铸智能、若愚科技、标贝科技、轻美电器;

  集成电路领域:山海半导体、长晶科技、为旌科技、共模半导体、芯朴科技、芯合半导体、昂科技术、奎芯科技;

  企业服务领域:辛巴达、矩阵起源、艾灵网络、云建信、华瑞指数云、驰骛科技、极空间、炼石网络;

  新能源领域:光宇兆能、中腾微网、乐普钠电、极动力;

  零售行业领域:赵一鸣零食、飞熊领鲜、城市酷选;

  综合服务及其他领域:天与养老、小咖主、鸟语花香;

  化工领域:引航生物;

  农业领域:中科原动力;

  物流运输领域:驿玛科技;

  新材料领域:矩阵多元。

  从行业分布来看,各行业呈现出“头部行业优势突出,中小行业多点分布”的格局,占比与企业数量的双重维度清晰勾勒出行业发展的差异化态势。其中,占比在10%(含)以上的行业共有生物制药、先进制造、医疗健康、信息技术4个领域,这四大行业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

  在具体企业数量上,生物制药行业以21家企业的规模位居榜首,这一成绩既得益于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在创新药研发、基因治疗、医疗器械等领域的快速突破,也离不开人口老龄化加剧、居民健康意识提升以及政策对大健康产业的大力扶持,使得生物制药行业成为当前最具增长潜力的领域之一。

  先进制造和医疗健康行业则均以17家企业并列第二,先进制造行业的崛起顺应了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需求,在智能制造、高端装备、工业机器人等领域的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不断深化,成为拉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医疗健康行业则覆盖了医疗服务、健康管理、养老护理等多个细分方向,在消费升级与政策支持的双重驱动下,行业规模持续扩大,企业数量稳步增长。

  信息技术行业以15家企业位列第四,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产业,信息技术行业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的技术创新,为各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关键支撑,其重要性与日俱增。

  此外,占比在10% 以下的行业共有9个,这些行业虽企业数量相对较少,但涵盖了新能源、物流运输、新材料、金融信息化、零售行业等多个领域,在各自的细分赛道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共同构成了多元化、多层次的产业体系,为整体产业生态的稳定与完善提供了有力保障。

图1 2025年中国新经济未来独角兽企业所属行业分布

  从地区分布来看,上榜企业的地区分布呈现出“头部集中、尾部分散”的鲜明特点,以上海、广东、北京、江苏为核心集聚区域,共同占据企业分布的主导地位。其中,上海以23家上榜企业的数量强势领跑,位居全国第一,其作为长三角经济圈的核心城市,凭借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完善的产业链配套、密集的高端人才资源以及活跃的创新氛围,成为各类优质企业扎根发展的首选之地,无论是科技研发、金融服务还是先进制造领域,都形成了极具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对企业的吸引力远超其他地区。

  广东以20家企业位列第二,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依托珠三角产业带的强大产业基础,在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具备深厚积淀,加之市场化程度高、民营经济活跃,为企业提供了充足的发展活力与广阔的市场空间。

  北京和江苏则均以14家企业并列第三,北京凭借全国顶尖的科研院校、国家级实验室以及丰富的政策资源,在科技创新、数字经济等高端领域优势明显,聚集了大量技术驱动型企业;江苏则依托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和完善的产业生态,在先进制造、新能源等领域形成了独特的发展优势,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承载地。

  此外,安徽、四川等8个地区的上榜企业数量均在5家以下,这些地区虽在企业数量上与头部区域存在差距,但也在各自的优势细分领域培育出优质企业,展现出区域经济发展的多元潜力。

图2 2025年中国新经济未来独角兽企业所属地区分布

  综合来看,上榜企业的地域与行业分布高度契合中国当前经济发展的核心趋势,既体现了资源要素向优势区域、重点行业集中的市场规律,也反映出中国在产业布局与区域协调发展方面的积极成果。

  在地域层面,以上海、广东、北京、江苏为代表的核心区域,凭借各自独特的资源禀赋与产业优势,成为企业集聚的核心载体,这种集聚效应不仅有利于企业间实现资源共享、技术合作与产业链协同,进一步提升产业竞争力,还能通过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周边地区的产业发展,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注入动力。

  在行业层面,生物制药、先进制造、医疗健康、信息技术四大核心行业的突出表现,彰显了中国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民生相关产业领域的发展实力,这些行业既是当前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也是未来产业升级的关键方向;而占比在10% 以下的9个行业,则作为重要补充,丰富了产业生态的多样性,增强了产业体系的抗风险能力。

  这种分布特点不仅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产业基础,也为未来的产业布局与企业发展指明了清晰方向——在地域上,应进一步加强核心区域与中小地区的产业联动,推动创新资源与产业要素向有潜力的中小地区流动,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在行业上,需持续加大对核心行业的支持力度,加快关键技术突破与产业规模化应用,同时培育更多细分领域的优质企业,推动产业生态向更均衡、更高效、更具竞争力的方向发展,最终实现中国产业体系的全面升级与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艾媒咨询 | 2024-2025年中国新消费趋势洞察报告

2024年,中国消费市场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多元文化的冲击不断颠覆和重塑着消费者的购物习惯。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一带一路”等国际合作倡议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走向世界舞台。AI技术的融入为各行各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推动了行业的创新和升级,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加便捷和智能的消费体验。回顾前

艾媒咨询 | 2024-2025年中国新消费趋势洞察报告 精品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