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名单)5分钟看懂中国固态电池产业链:全固态电池扎堆2027年量产,谁是下一个“宁王”?

艾媒咨询 | 2025-2029年中国锂电池行业研究报告

在全球能源结构加速转型与“双碳”目标引领的时代浪潮下,锂电池行业已成为支撑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中国锂电池行业更是凭借政策、技术和产业链等优势在全球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全球新经济产业第三方数据挖掘和分析机构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最新发布的《2025-2029年中国锂电池行业

艾媒咨询 | 2025-2029年中国锂电池行业研究报告 精品决策
中国锂电池行业 中国锂电池行业 化学工业 用数据说话

  5分钟让你看懂产业链上中下游!

  今天开启中国固态电池产业链板块!

  2025年,全球新能源产业迎来重大技术突破,固态电池作为下一代储能技术的核心,正站在产业化爆发临界点。

  头部企业宁德时代四川宜宾生产线试产后,搭载其半固态电池的理想L7改款车型正式上市,能量密度达450Wh/kg,续航轻松突破1000公里;比亚迪汉EV千山版等十余款装车车型落地,将半固态电池价格下探至10万元区间。技术上,硫化物电解质空气敏感性难题被攻克,百吨级产线实现99.99%纯度量产,为规模化扫清障碍。在政策加码下,产业站在爆发临界点,投资窗口正加速开启。

  一、固态电池产业概况

  固态电池是一种以固态电解质替代传统液态电解液的新型电池技术,通过固态电解质实现离子传导,彻底革新了传统锂电池的工作原理,根据固态电解质用量的关系 ,可分为半固态电池与全固态电池两大类。与传统液态锂电池相比,固态电池具备三大核心竞争优势:

  其一,能量密度显著更高,能量密度可突破400Wh/kg,部分研发样品甚至达到450Wh/kg以上,这一性能突破能直接支撑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突破1000公里,有效解决新能源汽车用户的里程焦虑;

  其二,安全性能大幅提升,由于采用不可燃的固态电解质,从根本上规避了液态电解液引发的热失控风险,例如小米麒麟5.0电池在50km/h侧面碰撞测试中,可实现5分钟内无明火、无爆炸的优异安全表现;

  其三,循环寿命明显延长,以当升科技开发的超高镍正极材料为例,搭配固态电解质后循环寿命可超2500次,大幅降低了电池全生命周期的使用成本,为商业化应用奠定经济基础。

  从市场发展前景来看,固态电池产业正加速步入规模化增长阶段。数据显示,全球固态电池(半固态+全固态)出货量预计从2026年的34GWh上升至2030年的614GWh,市场规模呈指数级扩张趋势。当前,半固态电池的装车进展相对较快,已逐步进入商业化验证阶段;

  而全固态电池受制于材料与工艺成熟度,将于2027年左右启动小批量生产,且多数车企计划在同年开启全固态电池的小批量装车。全固态电池在整体市场中的占比预计在2027年达到10%,随着技术成熟度的不断提升而逐步增长,至2030年占比预计提升至30%。 

  政策层面,中国已构建起全方位支持体系为产业保驾护航。2025年9月22日,国家能源局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研制长寿命、宽温域、低衰减锂电池、钠电池、固态电池关键装备”,将固态电池纳入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核心方向;工信部等八部门联合发布的《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明确将固态电池列为重点攻关方向,提出2027年前打造3-5家全球龙头企业的目标。

  财政部等多部门联合实施新能源汽车差异化补贴政策,其中对搭载全固态电池的车型补贴3万元/辆、搭载半固态电池的车型补贴1.5万元/辆,持续释放政策红利。同时,标准体系建设加速推进,截至2025年9月,已有5项固态电池相关团体标准通过送审审查,为固态电池产业化筑牢制度基础。

来源:国家能源局

  二、产业链分析

  (一)产业链图谱

  固态电池以固态电解质替代传统液态电解液与隔膜为核心技术特征,这一变革将彻底重构电池制造的前、中、后全段工艺,其生产设备的价值量与工艺复杂程度均显著高于传统液态锂电池。

  从产业生态来看,固态电池已形成清晰的产业链分工体系:

  上游聚焦原材料供应与生产设备制造,是产业发展的基础支撑。既包括矿产资源、核心原材料等供应商,也涵盖生产设备制造商,代表性企业如设备领域的先导智能、材料领域的天赐材料与东方锆业;

  中游承担电池材料研发与电池集成制造的核心职能,是技术转化与量产落地的关键环节。主要参与者为电极材料厂商与电池制造商,典型企业包括宁德时代、赣锋锂业、当升科技等;

  下游则面向多元应用场景。依托固态电池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的优势,广泛覆盖新能源汽车、储能系统、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领域,构成产业价值实现的终端出口。 

  (二)产业链上游分析

  当前,固态电池上游产业与液态锂电时代呈现显著差异。相较于液态锂电材料环节的高度成熟,固态电池上游仍处于快速迭代阶段,为新玩家留下了进入窗口期。而在固态电池核心矿产领域,锂、钴、镍是正极材料的关键基础,直接决定电池的能量密度与稳定性,其中锂作为核心原料,其供应情况对行业发展影响尤为关键。

  从国内供应来看,数据显示,2016-2024年中国碳酸锂产量呈现整体上升趋势,其中2024年中国碳酸锂产量达到71.5万吨,同比增长38.03%。作为固态电池的重要原材料之一,碳酸锂产量的持续上升,能够通过优化行业成本结构、保障原材料供应稳定、驱动技术创新等方式,为固态电池行业的发展注入强劲的动能。 

  从全球视角来看,锂行业目前呈现“供给下调但压力仍大”的态势。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锂供给为140.5万吨LCE,增量为37.1万吨LCE,增幅达35.9%,增量主要来自澳矿、非洲矿与南美盐湖的新增产能释放。尽管供给预期有所下调,但全球锂过剩格局已确定,2025-2026年仍有大量新增产能按原规划推进,预计分别增加44.3万吨LCE、42.8万吨LCE。而在2024年全球主要锂储量国家中,中国以300万吨锂储量排名第四,其锂矿类型主要以盐湖和云母矿为主。 

  近年来中国电池正、负极材料出货量持续攀升,为国内固态电池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锂电子正极材料出货量达329.2万吨,同比增长33.0%;负极材料出货量达211.5万吨,同比增长23.6%,正、负极材料的双增长为固态电池产业筑牢了原材料供应基础。

  这种持续增长产生了多重产业带动效应,不仅吸引了更多资本投入与技术研发资源,加速了材料技术迭代与产能布局优化,还推动了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为整个电池产业,尤其是固态电池领域发展提供坚实支撑与强大动力。

  固态电池上游重点企业及其竞争力研究

  注:以上内容来自市场公开信息整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三)产业链中游分析

  固态电池中游制造环节技术复杂度显著提升,设备投资规模庞大,其中设备领域已进入加速增长通道。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固态电池设备市场规模达40.0亿元,其中半固态电池设备占38.4亿元,全固态电池设备因尚处实验室中试阶段,规模仅1.6亿元;

  随着产业化进程推进,预计到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设备市场规模将飙升至1079.4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70%,其中全固态电池设备规模将达455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150%。未来,固态电池生产线将迎来大规模建设潮,设备环节作为产业化前置条件,有望成为最先受益领域。 

  从设备价值量来看,当前固态电池仍处于中试阶段,单GWh设备价值量维持在5-6亿元;随着规模化量产及设备节拍、良率提升有望降至2.5亿元/GWh,进一步释放市场需求潜力。

  具体到需求规模与结构分布,数据显示,2025年中试阶段的全球固态电池设备需求将达55.1亿元,其中前段、中段、后段设备需求分别为17.6亿元、24.8 亿元、12.7亿元;预计到2029年全球固态电池设备需求达到200亿元,其中前段、中段、后段设备需求分别为64.0亿元、90.0亿元、46.0亿元。 

  在核心制造技术方面,干法电极技术是固态电池制造的核心环节,也是助推全固态电池产业化的关键技术之一。其中,纤维化设备是核心增量设备,干混机和辊压机则需迭代升级。相较于传统湿法电极工艺,干法电极工艺在前段工序设备端存在显著差异:干法工艺无需使用溶剂,省去了匀浆、涂布工序,通过物理混合活性物质、导电剂与粘结剂等制成自支撑膜。

  具体来看,干法工艺在纤维化环节需新增全新定制设备,干混与辊压环节则需对现有设备进行精细化升级改造,且纤维化设备和辊压设备是干法电极工艺的核心设备,仅纤维化设备占比就超过设备成本的30%。

  纤维化设备的核心难点在于将粘结剂处理成纳米级原纤维,对设备的剪切能力和环境控制提出极高要求。目前,主流的纤维化设备主要有气流粉碎机、螺杆挤出机与开炼机三种,其中气流粉碎机的工作效率最高,螺杆挤出机则在良率方面表现更优。

  从企业动态来看,全球主流电池厂商将于2027年左右小批量生产全固态电池。近年来,国内外主流电池厂商及专注于固态电池的初创企业正不断推进固态电池的研发与应用。2024年尤其是下半年以来主流电池厂商密集公布了其在固态电池领域的最新进展以及技术突破。

  固态电池中游重点企业及其竞争力研究

  注:以上内容来自市场公开信息整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四)产业链下游分析

  当前,固态电池的下游应用场景正从单一领域向多元场景持续拓展。凭借高能量密度、强安全性、长循环寿命等核心优势,其在新能源汽车、eVTOL、人形机器人、智能手机及电力储能领域的应用潜力逐步凸显,且随着技术突破与规模化生产推进,成本优势将进一步释放,为各领域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车企正加速布局全固态电池路线。据工信部披露,多数头部车企普遍预计全固态电池2026年实现装车、2027年进入小批量生产阶段,为行业发展明确了关键节点。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7-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逐年上升,2024年达18.4千亿元,同比增长60.0%,且未来仍将保持快速上升趋势。

  艾媒咨询分析师指出,中国新能源汽车可选车型丰富、产品吸引力强,强劲需求为固态电池提供了广阔应用场景。同时,固态电池的落地将进一步提升新能源车续航、安全性能,反哺市场需求,形成“需求牵引技术落地、技术升级拉动市场增长”的正向循环。

  作为低空经济核心载体的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对电池性能要求更为严苛,需满足能量密度超300Wh/kg、循环寿命500次以上的标准,传统液态锂电池难以达标,而固态电池凭借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的优势,有望成为其理想能源选择。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2-2024年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呈现上升趋势,2024年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达4807亿元,预计2035年将突破3.5万亿元。无人机物流配送、eVTOL等细分领域,对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及续航能力需求迫切,成为拉动固态电池需求的新增长极。同时,固态电池的技术突破与应用落地,也将反哺低空经济,助力其核心装备性能升级,推动整个产业高质量发展。

  人形机器人领域同样受惠于固态电池技术。当前,液态电池存在续航弱、安全性不足、体积重量大等问题,难以适配机器人轻量化需求,而固态电池可有效破解这些痛点。数据显示,2021-2027年中国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攀升,2024年达2670.2亿元,人形机器人年新增市场空间更达2.3万亿元;预计2027年中国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将接近6000亿元。随着仓储物流AGV、服务配送机器人等应用场景拓展,市场对高能量密度、长续航固态电池的需求与技术要求显著提升。​

  在智能手机领域,固态电池则有望激活饱和市场。数据显示,2011-2024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快速增长,2016年达5.22亿台峰值后趋于波动,市场渐趋饱和,消费者换机更理性,对电池续航等性能要求更高。固态电池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强,若应用于智能手机,可大幅提升续航与安全性,契合消费者痛点,或能激发新的换机需求,为智能手机市场带来增长助力。 

  全球能源转型下,中国电力储能市场爆发为固态电池发展提供契机。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电力储能累计装机137.9GW,同比增长59.42%;新型储能装机78.3GWh,同比增长126.96%,庞大需求成固态电池技术迭代核心动力。储能对电池寿命、安全性的高要求,倒逼固态电池在循环寿命延长、热失控风险降低上突破;而其性能提升既适配储能需求,又反哺动力电池等领域,形成正向循环。同时,储能扩张带动固态电池产业链上下游协同,从核心材料到设备回收体系逐步完善,二者深度绑定、相互赋能,为固态电池拓展广阔空间。

  固态电池下游重点企业及其竞争力研究

  注:以上内容来自市场公开信息整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凭借高能量密度、强安全性、长循环寿命三大核心优势,固态电池不仅解决了传统液态锂电池的续航焦虑、热失控安全隐患及寿命短板,更已成为全球新能源领域实现技术迭代与产业升级的重要突破口,为新能源汽车、储能、低空经济等领域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核心支撑。

  然而,在产业高速发展的背后,潜在风险同样不容忽视,可能对产业化进程形成制约。

  目前,固态电池尚未脱离产业化早期阶段,核心材料研发、生产工艺优化、测试认证落地等关键环节,均可能因技术瓶颈或流程延误导致进展不及预期;

  固态电池工艺仍处于探索阶段,材料路线呈现“多路径并行”格局,若未来某一非硫化物路线在性能、成本或量产可行性上取得颠覆性进展,可能引发行业技术路线重构,对已深度布局硫化物电解质的企业造成冲击;

  固态电池商业化进程高度依赖下游场景需求拉动,eVTOL、人形机器人等新兴领域被寄予增长厚望,若这些领域因政策调整、技术适配等导致需求释放缓慢,叠加新能源汽车、移动储能等核心场景增长乏力,将直接影响固态电池的市场渗透速度,延缓产业规模化进程。​

  未来,固态电池产业的竞争本质上是“机遇捕捉能力”与“风险抵御能力”的双重较量。企业若想在产业化浪潮中占据有利地位,需在技术研发上保持前瞻性,平衡主流路线深耕与多元技术储备;在市场布局上聚焦核心场景,同时拓展潜在需求领域;在产业协同上加强上下游合作,共同应对技术与市场的不确定性,方能在固态电池产业化浪潮中占据有利地位,推动产业实现从“爆发潜力”到“实际价值”的有效转化。

艾媒咨询 | 2025-2029年中国锂电池行业研究报告

在全球能源结构加速转型与“双碳”目标引领的时代浪潮下,锂电池行业已成为支撑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中国锂电池行业更是凭借政策、技术和产业链等优势在全球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全球新经济产业第三方数据挖掘和分析机构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最新发布的《2025-2029年中国锂电池行业

艾媒咨询 | 2025-2029年中国锂电池行业研究报告 精品决策
中国锂电池行业 中国锂电池行业 化学工业 用数据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