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款人”秒变“收货人”,智能物流开启双十一购物消费新体验
艾媒网(iimedia.cn)获悉,10月20日晚8点,随着淘宝/天猫、京东等各大平台同步开启预售尾款支付与现货销售,一场“尾款即达”的物流体验在全国多地上演。不少消费者感叹“刚付完尾款,快递员就敲响了家门”。据了解,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成都、武汉等核心城市的“预售极速达”夜间配送服务已全面启动,最快可实现30分钟内送达,该现象在社交平台引发广泛热议。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
极速配送的背后,是智能物流系统的全面支撑。2025年双十一期间,京东物流首次大规模投入“超脑+狼族”智能设备集群。该系统将千万级变量模型的求解时间压缩至2小时内,实现了从“辅助决策”到“具身执行”的关键质变,有效推动员工操作标准提升15%,人机协作效率提升20%。
菜鸟升级大促产品“预售极速达”,通过售前表达、时效表达、在途可售、短链派送等举措提升服务效率,范围包括全国超300个城市。在北上广杭等核心城市,菜鸟开启“预售极速达夜派”服务,使海量包裹实现小时级送达。
顺丰构建数据驱动的供应链“智慧大脑”,以“智能预测与分仓计划”为核心,整合促销、流量与市场趋势等多维数据,智能规划全国仓网资源,实现库存前置布阵,确保订单就近发货。
在快节奏生活与即时满足消费心理的双重作用下,“送达速度”已成为影响消费者决策行为和购物体验的关键变量。小时级送达不仅极大减少了因等待产生的时间焦虑和机会成本,还给消费者提供了充分的安全感与掌控感。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4年到2024年,中国即时物流用户规模从1.24亿人增长到7.99亿人,整体呈现上升趋势。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随着社会消费的升级,人们的购物方式逐渐发生了改变,对即时物流与跑腿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即时物流因此应运而生并蓬勃发展,像餐饮外卖、生鲜配送这种对时效性要求极高的服务,随着消费者对生活品质追求的提升,需求也在不断攀升。
然而,极速配送在提升消费者体验的同时,还极大压缩了网购的“后悔窗口期”。部分消费者反映“退货念头刚起,快递已送达门口”“来不及后悔,只能走完整退货流程”,如此一来反而增加了时间与运输成本。此外,快递员夜间配送强度与劳动者权益保障、前置仓囤货增加库存风险、非刚需商品“分钟达”占用运力资源等问题也引发了担忧。
2025年双十一的“尾款即达”现象,不仅是物流时效的突破,更是行业全面转向“智能驱动”的体现。核心城市通过构建“预售前置+AI调度+夜间配送”的高效闭环,奠定了分钟级送达的坚实基础。但与此同时,效率与体验、成本与权益之间的张力也凸显出单纯追求速度的局限性。如何构建更具灵活性、公平性和可持续性的智慧物流新模式,将成为行业未来发展的关键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