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正街时代迈向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武汉如何重塑“楚中第一繁盛地”?

艾媒咨询|2024年中国国潮经济发展状况及消费行为调查报告

3月15日,“电商赋能国货‘潮品’新消费”活动在福建厦门举办。本次活动得到了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网络交易监管司的指导与支持,由厦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厦门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中国质量万里行》杂志社主办。艾媒咨询分析师受邀出席了本次活动,并携手中国质量万里行于现场发布了《2

艾媒咨询|2024年中国国潮经济发展状况及消费行为调查报告 精品决策

  又一年喧闹的春天,位于武汉市硚口区的汉正街步行街依然人口攒动,这条曾被誉为“天下第一街”的十里长街开埠于明朝成化年间,曾是中国最具活力的市场之一,是武汉商业兴起的起点,也成为了武汉消费发展中一个鲜明的缩影。

  如今的武汉,大型综合体、特色商业街区、旅游消费集聚地遍地开花,正在崛起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与此同时,武汉锚定了更高的目标——建设引领中部、服务全国、链接全球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在武汉发布《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实施意见》的2023年,武汉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531.9亿元,比上年增长8.6%,时隔四年重新迈上7千亿台阶。

  龙年春节期间,武汉文旅消费市场开局便呈现火热态势,共接待游客1206.72万人次,同比增长19.8%;实现旅游总收入85.6亿元,同比增长48.8%,经济回升向好态势进一步增强。

  如果说过去,汉正街把握了武汉的商业命脉,见证了武汉经济中心的地位,那如今,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将以消费为抓手进一步助力武汉转化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链接优势,重塑“楚中第一繁盛地”的昔日荣光。武汉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还存在巨大的想象空间。

  从商业底蕴中再塑消费优势

  武汉位于两江交汇之处,承东启西、控南引北,是商贾辐辏、百货骈阗之地。这一特点造就武汉深厚的商业历史文化底蕴,从明朝万历年间开埠以来,武汉引领着商业文化的潮流。而汉口的十里长街汉正街作为汉口“母街”,与义乌、白沟并列中国三大小商品市场,见证了武汉数百年的喧嚣与繁华。

  历史是现实的根源。汉正街时代虽已过去,但如今转型后的汉正街及周边依然拥有较高人气,而武汉在既有的商业底蕴上不断转化以往优势,如今的武汉落地武商、中百、中商、汉商等大型商贸集团,拥有吉庆街、户部巷、黎黄陂路、花园道等特色商业街区,兴建武商梦时代、SKP、天街等高端商业体,并打造汉口北国际贸易城,正在崛起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

  坐落于武汉市黄陂区的汉口北是汉正街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地,从2009年开业以来,汉口北的定位便不仅是一个批发市场。

  “我们把汉正街时代的商业文化和经验做法进行了更好的传承和延伸。”卓尔智联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汉口北集团总裁曹天斌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

  曹天斌谈到,整个汉口北的发展过程中不停在做转型升级。2009年汉口北开业时,除了是批发市场外也是3A级国家旅游购物景区,如今汉口北也正在积极申报4A级。2012年,电商行业发展提速,汉口北开始向电商跨界,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打造直播电商集聚区。2018年,汉口北开始探索批发与体验式消费的结合,打造文商旅融合商业街区以及汉口镇、万国小镇、嘉年华乐园等体验式消费场景。

  如今的汉口北市场,小到针头线脑,大到汽车、家居,汇聚包罗万象的商品。同时,汉口北市场交易额逐年攀升,从2019年的951亿元到2012年突破1487亿元,跃居全国第二。2023年,汉口北总交易额已达到1859亿元。

  汉口北的提档升级是武汉作为中部消费大市不断崛起下的缩影。2021年,武汉提出了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这一更高目标。当年印发的《武汉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中提出,聚力打造国际消费门户城市,辐射带动长江中游城市群消费提质扩容,加快提升武汉国际知名度、城市繁荣度、商业活跃度、到达便利度、消费舒适度、潮流引领度、政策引导度。

  2023年3月,武汉进一步印发《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出,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集聚国际消费资源,创新国际消费场景,完善国际化消费服务功能,着力打造世界级文旅观光、生态休闲滨水之城,国际化时尚艺术、活力健康大学之城和全方位数字生活、新型消费创新之城,建设引领中部、服务全国、链接全球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数据显示,2023年,武汉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重回7000亿元水平,为7531.9亿元,比上年增长8.6%。

  消费规模增长的同时,一些消费新业态在武汉涌现。例如,2023年8月26日,盘小宝亲子中心全国首家分店落户武汉泛悦·南国广场,面积2万平方米,开设有动力无动力娱乐项目、儿童职业体验、低幼早教游乐区、中国传统文化街区等场景,拓展武汉“亲子经济”消费新的增长点。

  今年,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千方百计激发有潜能的消费。在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上下功夫,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龙年甫一开局,武汉消费便实现“开门红”。武汉市商务局数据显示,春节假期,武汉8家重点商贸企业总销售额12.37亿元、同比增长10.2%;餐饮消费明显升温,团年饭增长40%,16家重点餐饮企业营业额1.38亿元、同比增长17.2%;汽车消费延续火爆,投放新一轮“惠购湖北”汽车消费券1.08亿元,拉动销售54.6亿元;旅游消费人气高涨,累计接待游客1206.7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85.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8%、48.8%。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长江流域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白洁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消费作为经济活动的起点和落脚点,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导向和拉动作用。同时,消费结构升级能够带动产业结构升级,更好地发挥消费在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对于当前处于经济企稳回升关键窗口期的武汉尤为重要。

  找准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差异化路径

  目前,除上海、北京、广州、天津、重庆这些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的城市以外,武汉、深圳、杭州、成都、南京等城市均出台了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行动计划或实施方案。

  在众多竞逐者中,武汉的优势在哪里?武汉应如何脱颖而出,走差异化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路径?

  “交通区位优势是武汉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最大的优势,这是始终摆在最前面的。”曹天斌认为。

  作为湖北省会的武汉,自古便是九省通衢的要地。如今,武汉综合交通枢纽的定位更加凸显。乘高铁从武汉出发,4小时可通达北上广深等超大和特大城市、5小时可覆盖全国11亿以上人口。依托长江航运持续发展,以及沪汉蓉、京广、沿江等高铁干线,武汉天河机场、鄂州花湖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的相继建设和投产运营。

  曹天斌提到,依托武汉的区位交通优势,汉口北作为国内目前最大的交易场所,其物流中心可以发送通达湖北省全境县乡一级的物流,和湖北接壤的河南、湖南、安徽、江西等省份均有布局直达的物流,这也有助于武汉在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中提升货物周转和运输能力,以及提升武汉的辐射能力。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实施意见》中也提出,畅通国际消费新通道。以建设国际综合交通枢纽为抓手,高标准建设现代高效的综合交通网络、流通体系和国际物流中心。

  而武汉的另一大差异化优势在于众多高校在校生和年轻人口集聚,能够滋生出源源不断的消费需求。

  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长江经济带智库联盟秘书长秦尊文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借鉴第一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经验,武汉要开辟消费新赛道,例如元宇宙产业可以与消费进行结合。同时,依托武汉音乐学院、湖北美术学院、纺织大学等一批特色院校,规划建设一些新型的生活时尚街区,吸引作为消费主力的年轻人集聚消费,打造消费集聚地、新地标。“此外,武汉应促进传统零售、旅游业进行消费升级,培育壮大武汉‘老字号’品牌。”

  而在武汉的构想中,拥有“大江大湖”特色的武汉应该进一步彰显其特色。《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实施意见》中便提出,依托滨水之城,构建“大江大湖+消费”格局。彰显大江大湖特色,统筹做好消费功能区规划建设,推动“山、水、城、人”有机融合。

  “目前,全国竞争态势激烈,武汉应进一步找准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角色定位和个性特色,解决未来消费客群‘为何而来’的问题。”戴德梁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例如,依托武汉大江大河的城市肌理,进一步深化、丰富夜游长江的文旅、滨水商业等消费场景,打造夜经济名片、夜文化名片,形成商业+文化+旅游的三大引擎。

  “摆在武汉面前的重要任务是如何让全世界消费者了解武汉、知道武汉的好,需要加大宣传力度,把武汉的消费品牌塑造起来。其中也包括汉口北,如何在包罗万象的产品上支持和培育一些著名品牌,是后续需要考虑的问题。要以点带面,从而扩大武汉在全国乃至国际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消费人群。”曹天斌认为。

艾媒咨询|2024年中国国潮经济发展状况及消费行为调查报告

3月15日,“电商赋能国货‘潮品’新消费”活动在福建厦门举办。本次活动得到了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网络交易监管司的指导与支持,由厦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厦门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中国质量万里行》杂志社主办。艾媒咨询分析师受邀出席了本次活动,并携手中国质量万里行于现场发布了《2

艾媒咨询|2024年中国国潮经济发展状况及消费行为调查报告 精品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