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族”撬动旅游新局:占人口比重提升,55岁以上人群出游数量增长近2倍

艾媒咨询 | 2023-2024年中国全域旅游产业运行数据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2023年是旅游业经历三年疫情之后的复苏振兴之年,仅上半年,旅游业收入就已高于2020年和2022年的旅游年总收入,未来旅游业发展前景较广阔。具体到旅游产品层面,旅游产品线上与线下的消费边界逐渐模糊,但线下文旅服务的体验仍难以取代。

艾媒咨询 | 2023-2024年中国全域旅游产业运行数据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精品决策

  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

  事实上,今年以来,整个旅游市场获得明显恢复,从年轻人的特种兵旅游,中年人的家庭亲子游到老年人的康养旅游,都成为旅游市场上的热点。

  那么,哪些旅游市场最为火爆?有钱有闲的低龄老人,占据了旅游市场的很大份额。携程此前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10月15日,今年55岁以上人群出游数量同比增长近2倍。从具体年龄段看,55岁-60岁年龄段是“银发族”主力消费人群,出游人数占比最高,达到六成;61-65岁占比超两成。

  12月11日,根据马蜂窝发布的2023年旅游大数据报告,2023年生态旅行、文化体验、城市旅行、节庆巡礼、康养旅居等旅游主题热度暴涨。其中生态旅游和康养旅居都是老年人偏爱的旅游方式。

  “我们公司55岁以上消费者占比接近四成。他们一般是两种旅游模式,第一种是倾向去风景宜人的地方,游览自然风光,第二种就是城市风光,这种就是去代表性的地标建筑,以及一些特色的民俗文化体验。”青见旅游一位工作人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其中喜欢自然风光的客户更多,55岁以上客户群体大概占自然风光项目总客户人数的65%-70%。”

  事实上,随着我国低龄老人人数的快速提升,我国的新的旅游市场正在逐步被撬动,度假式的“慢”旅行团甚至成为不少年轻人的新宠。

  “银发族”成旅游消费重要群体

  近日《中国统计年鉴2023》发布,我国的平均预期寿命持续提升。2000年我国平均预期寿命71.4岁,其中男性69.63岁,女性73.33岁。2020年,我国平均预期寿命77.93岁,女性已经提升到80岁以上。

  这一数据仍然在持续提升,比如河南近日公布,截至2022年底,全省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8.03岁。根据《2022年上海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2022年上海全市户籍人口平均期望寿命甚至达到83.18岁。

  预期寿命和健康时间的延长,使不少退休后的老年人,成为“有钱有闲”一族。尤其是不少55岁到65岁的“银发族”,成为旅游市场中的重要一环。

  “我出游频率的确增加了,主要原因是随着年龄增长,家庭的重心开始向下一代转移,孩子在外地读书,闲暇时间变得更多了,家里老人健康情况也比较稳定,所以想走就走了。”今年55岁的李萍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她今年去了甘南、沈阳、哈尔滨、漠河、长春、长北山、大兴安岭等地,旅游时间达到15天。

  今年64岁的黄丽也去了多个目的地旅行,包括秦岭、汉中、光雾山、剑门关、阆中、南京。“我现在在广西钦州,这边过冬暖和。我觉得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旅游可以放松心情,增长见识。趁身体健康还能走动,尽可能多地出去到处看看,所以今年就去了很多地方旅游。再加上这阶段家事拖累相对少些,而且中国现在老龄化程度不低,这个年龄段的出游人数客观上也会更多。”

  如果以55岁以上作为“银发族”的一个标准,我国“银发族”的占比确实在持续提升。

  根据最新的人口普查数据,2020年,我国60-64岁的总人口为7338万人,55-59岁的总人口为10140万人。到了2023年,2020年在52-54岁的人口也进入55岁以上,他们在2020年的人口叠加接近7000万人。

  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在45岁到57岁这十余年间,每一岁的年龄段人口均超过2000万人。与此同时,随着出生率的持续降低,2020年时,0-28岁的人口每一岁的年龄段人口均未能超过2000万,甚至不少年份不足1500万人。这意味着我国婴幼儿和青少年人口占比在降低,而“银发族”的占比在提升。

  那么,为何很多“银发族”会选择外出旅游?

  今年57岁的余梅,选择去了北京和云南,而且均为深度游,每个地方的旅游时间都达到10天。“我发现55岁以上出游的人是越来越多的,一是有时间,二是身体还健康,三是有退休金。”

  有钱、有闲、身体健康,使不少“银发族”将旅游作为每年的安排。而我国城镇化不断推进,大城市富裕的老年人口收入不断提升,也促使这一旅游市场越来越广阔。携程《2023银发人群出游行为洞察》报告指出,上海、北京、广州、成都、深圳、杭州、重庆、南京、天津、武汉、西安、昆明、长沙、苏州、沈阳等城市是55岁以上人群出游主要客源地,同时也是主要旅游目的地。

  以上海为例,根据上海市老年人口和老龄事业监测统计信息,2022年底,上海户籍人口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553.66万人,占总户籍人口的36.8%。在这部分人口中,60-64岁和65-69岁的低龄老人占比超过50%。

  与此同时,根据上海统计公报,2022年,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610元,比上年增长2.0%。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034元,增长1.9%。整体较为富裕的生活,使以上海为代表的不少地区的老年人群成为旅游主力军。

  年轻人“攻占”夕阳红旅游团

  中国旅游研究院康养旅游课题组于今年6月末发布了《中国老年旅居康养发展报告》,据课题组测算,“十四五”末我国出游率较高、旅游消费较多的低龄健康老年人将超过1亿人,我国老年国内旅游收入将达到1.14万亿元。此外,全国老龄委调查显示,2021年中国老年人文旅消费超7000亿元。

  随着“银发族”成为旅游市场重要的客源,不少旅行社的产品围绕着他们设计。

  “最近我去了一趟广州附近的温泉,发现温泉的标语全部都围绕着老年人康养展开。”在广东长期居住的许婷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这在之前还是没有的,说明这个温泉目前的主要客源就是老年人。”

  青见旅游旅行表示,他们旅行社主要是针对云贵川渝地区设计线路,其中就有专门针对老年人的线路。“比如去云南,除了玉龙雪山、洱海、西双版纳等自然景观,还有各种古镇,要安排坐船、彝族白族傣族等民族服饰的体验等等,这些也是中老年很乐于体验的项目。”

  专门做老年人旅行的鹿顶康养工作人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他们的团员中,55岁-60岁的大概占到60%,60岁-65岁占到约20%。

  由于“银发族”们的年龄,他们的旅游需求具备明显特点。

  “对于‘银发族’旅行目的地选择,其实和地域有很大的关系,关键是‘跨地域体验’,南北方的交换式旅游也很频繁。比如现在冬季到了,可能南部沿海以及海南岛和东北的中老年旅游就会迎来一个旺季。”鹿顶康养工作人员表示,中老年消费者本身居住地和旅行选址差异有重要关系,以往大多中老年喜欢临近居住区旅游基本不跨省,但现在地域交互性有所加强。

  青见旅游工作人员指出,中老年人对于风景质量的评估,更多在于和平时生活环境景致是否拉开差距,平时体验不到的风景就容易让顾客满意。

  自然风光的赏心悦目背后,是“慢节奏”作为银发族旅游消费特征的体现。

  青见旅游的工作人员认为,不同年龄段的旅游需求,其实可以把中老年旅游和年轻人特种兵旅游横向对比。“比如大多数年轻人经济实力不如中老年,那么会选择更加经济的旅行套餐或者不报团自己来穷游;体力上年轻人一天可以跑3到4个景点,而中老年可能最多两个。”

  “行程上要景色丰富,而且不要花一整天都在路上通勤的团,在产品设计上我觉得需要做的吃、住、行都要安全可靠。”李萍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她的消费诉求。

  余梅也表示,产品设计上景点安排的游览时间要给够,不要走马观花就去下一个景点,并且该年龄段的消费者行程安排不宜太累,餐饮安排最好要有当地特色、干净卫生的餐厅。

  而携程报告提及一个特殊现象——今年以来,“年轻人攻占夕阳红旅游团”成为社交媒体热门话题,反映出老年跟团游更从容、节奏更舒缓的特点。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了几个旅行社,发现他们专门针对老年人设计的慢节奏旅行团,也有不少年轻人追捧。青见旅游工作人员指出,比如今年国庆“爆款”川西的几条线路,年轻人和中老年人都特别多。而即使是基本只做老年人旅游生意的鹿顶康养也发现,部分20-30岁的人群会参与他们的旅行团。

  “其实旅行对于消费者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享受旅程,所以就要看不同群体他们享受的点在哪里。现在生活节奏快压力大,我觉得慢节奏旅行可能是现在社会背景下一个越来越普遍的需求。”鹿顶康养工作人员表示。

  (应采访者要求,李萍、余梅、黄丽、许婷均为化名)

艾媒咨询 | 2023-2024年中国全域旅游产业运行数据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2023年是旅游业经历三年疫情之后的复苏振兴之年,仅上半年,旅游业收入就已高于2020年和2022年的旅游年总收入,未来旅游业发展前景较广阔。具体到旅游产品层面,旅游产品线上与线下的消费边界逐渐模糊,但线下文旅服务的体验仍难以取代。

艾媒咨询 | 2023-2024年中国全域旅游产业运行数据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精品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