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年中国全域旅游产业:市场逐渐回暖,旅游业继续作为国民经济新增长点

艾媒咨询 | 2023-2024年中国全域旅游产业运行数据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2023年是旅游业经历三年疫情之后的复苏振兴之年,仅上半年,旅游业收入就已高于2020年和2022年的旅游年总收入,未来旅游业发展前景较广阔。具体到旅游产品层面,旅游产品线上与线下的消费边界逐渐模糊,但线下文旅服务的体验仍难以取代。

艾媒咨询 | 2023-2024年中国全域旅游产业运行数据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精品决策

  国庆作为每年的最后一个长假,也是除寒暑假外最长的一个假期,历年都是不少人远途出行的热门之选,探亲流、旅游流需求交织叠加。今年中秋国庆假期合并成超级黄金周,中国游客拥有了长达8天的假期,这也使得更多的人有机会出行,各种长线游也被提前安排起来。

  经济环境:旅游业继续作为国民经济新增长点

  2016-2019年,中国旅游业发展迅猛,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产品体系日益完善。2020年疫情暴发,中国旅游业遭受重创,对GDP的贡献大幅下降,为2.20%;2021年疫情缓和,旅游业有所恢复;2022年,由于疫情反复,居民出行受限,使得旅游业对GDP贡献度跌破2%。2022年底,疫情管控全面放开,人民生活步入正常轨道。2023年将是旅游业经历三年疫情之后的复苏振兴之年,仅上半年,旅游业收入就已高于2020年和2022年的旅游业年总收入。总体而言,旅游业将继续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中国国内旅游人数及旅游收入

  2023上半年,中国国内旅游市场持续增长。2023年上半年国内旅游人数23.84亿人次,同比增长63.85%;国内旅游收入2.3万亿元,同比增长96.58%。这一增长主要归因于经济的稳步恢复、疫情的有效控制以及政府鼓励旅游消费的政策。为了持续推动旅游市场的繁荣发展,相关部门需要继续关注市场需求的变化,采取有效的措施,如加大旅游设施建设、优化旅游产品供给、加强旅游服务质量提升等,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

  中国“全域旅游”热点话题

  伴随疫情结束,人民出行正常化,全域旅游市场逐渐回暖。大学生、都市白领等年轻群体对旅游的诉求爆发,用时短、游览景点多、花费少、效率高的特种兵式旅游兴起。与此特点相反的是城市漫步citywalk,但两者目的都在于了解旅游目的地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淄博烧烤走红,据铁路部门的数据显示,仅2023年3月5日,淄博站的到达旅客就有21655人次、发送旅客有26303人次,其中发送量一度创下近3年来单日最高纪录。淄博市还统筹A级景区和网红打卡点,推出“烧烤”+踏青赏花游、“烧烤”+网红景区打卡游、“烧烤”+艺术氛围游、“烧烤”+“工业风”体验游、“烧烤”+“民宿田园游”五大主题产品。

  中国全域旅游受众群体广泛

  2022年北京冬奥会使得以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为代表的户外体育运动活跃度上升,滑雪、露营、登山、徒步、骑马、漂流等活动成为人们走进大自然的新玩法。2022年夏季中国多地高温,滨水休闲、生态康养、乡村田园、都市休闲、避暑旅居等旅游产品受到游客喜爱。旅游产品形式多样,使各年龄段人群都成为全域旅游的受众群体。其中,19至25岁的群体最多,占比为45%。

  随着中国旅游消费进入休闲时代和度假时代,仅靠现有的适应观光旅游形态的旅游景区这种空间形态已难以满足旅游者需要。全域旅游的核心理念就是通过区域资源有机整合和产业融合拓展旅游发展空间,要求涉旅部门联动,充分发挥旅游带动作用。在全域优化配置经济社会资源,进而需要从规划出发,以“多规合一”的方式,形成一个全域旅游区“一本规划,一张蓝图”。“多规合一”是在制定区域规划时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为依据,强化城乡建设、土地利用、环境保护、文物保护、林地保护、综合交通、水资源、文化旅游、社会事业等各类规划的衔接,确保“多规”确定的保护性空间、开发边界、城市规模等重要空间参数一致,并在统一的空间信息平台上建立控制线体系。

责任编辑:丁海寅

艾媒咨询 | 2023-2024年中国全域旅游产业运行数据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2023年是旅游业经历三年疫情之后的复苏振兴之年,仅上半年,旅游业收入就已高于2020年和2022年的旅游年总收入,未来旅游业发展前景较广阔。具体到旅游产品层面,旅游产品线上与线下的消费边界逐渐模糊,但线下文旅服务的体验仍难以取代。

艾媒咨询 | 2023-2024年中国全域旅游产业运行数据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精品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