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美药业财务“造假”持续发酵,再遭上交所31条"盘点式拷问"

艾媒舆情 | 2018上半年中国医药行业品牌形象感知与舆情应对数据分析报告

2017-2018年是医药改革的关键年,两票制、药品零加成、分级诊疗制度、医保目录更新等改革政策频出,迈入“快车道”,健康中国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

艾媒舆情 | 2018上半年中国医药行业品牌形象感知与舆情应对数据分析报告 精品决策

  5月12日,康美药业(600518)发布公告称,收到上交所2018年度报告事后审核问询函。据了解,上交所要求公司从业务板块及毛利率、主要资产及负债项目、经营业绩和现金流三大方面进行补充说明。

  这三大方面又包括了31个分项问题,其中关于业务板块及毛利率部分又提出了毛利率上年度调整具体情况及原因等9大问题;涉及到资产负债项目的问题则有20个;涉及业绩和现金流的则有2个。

  康美药业2018年经调整后的营业收入193.56亿元、营业成本135.42亿元。2018年年报显示,公司主营业务各板块毛利率变动较大,且上年数发生重大调整。

  对此,问询函要求康美药业补充披露各板块毛利率上年数调整的具体情况及原因;分析药品贸易、医疗器械、保健食品毛利率较上年调整后毛利率变化较大的具体原因;区分自产销售、贸易两类业务模式,分别列示对应的产品类别及其销售模式和客户类型,并在此分类的基础上,结合物流安排、结算方式等,补充披露各细分项下的收入确认时点;补充披露各细分项下的前五大客户名称、是否为关联方或潜在关联方、年度交易金额及占比,并比较关联销售和非关联销售的毛利率情况;公司2018年运费、装卸费发生额仅1.17亿元,而同期营业收入193.56亿元,分析说明营业收入与运费及装卸费的匹配性等。

  另外,2018年年报显示,康美药业存货342.10亿元,占总资产的46%,而本期营业成本仅135.42亿元,本期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仅5083万元。其中,库存商品266.05亿元,占比78%,本年期初数较上年期末数大额调增;消耗性生物资产37.91亿元,占比11%;开发成本及产品合计34.19亿元,占比10%,本年期初数较上年期末数有所调整。

  对此,问询函要求康美药业补充披露公司近三年各项存货类别的主要构成、数量和对应金额,并对调整新增的存货、关联采购形成的存货予以单独列示;对原材料和库存商品,分品类披露自产、外购对应的数量和金额,并对外购存货,分品类披露前五大供应商名称、是否为关联方、年度交易金额及占比;结合各类存货的价格变化、用途及市场需求等,分析公司存货跌价准备计提的充分性;结合业务规模、市场需求等因素,说明大规模储备存货的合理性及必要性等9个细分事项。

  根据上交所要求,康美药业应于2019年5月13日披露本问询函,并于5月22日之前,就上述事项予以披露,同时对定期报告作相应修订。值得一提的是,该问询函发问之全,发问之细,堪称年报问询之典范。这种“盘点式”的拷问最终也极有可能还公众一个真实的康美。

  这已经是上交所于近期对康美药业下发的第三份函:4月30日,康美药业报出会计差错之后,即收到了上交所的监管工作函。要求公司认真自查和核实有关情况,充分披露相关信息、明确投资者预期。5月5日,康美药业再次收到上交所问询函,追问货币资金核算出现重大差错的具体原因等诸多细节。

  深陷“财务造假”风波,此前股价连续杀跌六个跌停板

  2019年4月29日晚,中药饮片行业巨头康美药业发布2018年年度报告,同时宣布更正2017年年报中出现的“会计差错”。经过调整后,康美药业货币资金多计299.44亿元,营业收入多计89亿元,营业成本多计76.6亿元,合并现金流量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项目多计103亿元,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项目多计73亿元,支付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少计38.2亿元。

  业内人士认为康美药业存在财务造假,而康美药业创始人在公开致歉信中称,这是由“快速发展导致财务管理不完善”,并且在采访中回应“财务差错”与“财务造假”是两回事。

  事件爆发后,康美药业备受关注。据艾媒大数据商情舆情监测系统(yq.iimeida.cn)数据显示,2019年4月29日晚,康美药业发布更正2017年报中的会计差错后,次日讨论热度值骤增,陷入“财务造假”的舆论风波中。网络口碑低至7.7,网民态度相当负面。

  继康美药业报出会计差错之后,股价开始连续杀跌六个跌停板,但在上周五早盘有资金进场撬板,并成功将其拉红,最终以上涨2.56%收报。值得注意的是,在收到上交所问询函,13日早盘,康美药业开盘跌停,报5.78元/股,集合竞价结束后跌停封单超过12万手。

  仍有四大谜团待官宣,是否会因造假而退市?

  若按照康美药业的公告和会计师事务所的说法,四月份最后一天引起舆论追踪的300亿失踪案就是因为一个重大会计差错而引起。但这显然也经不起推敲。目前,又有市场人士开始质疑康美药业的存货。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康美药业仍有四大谜团待官宣:一是康美药业去年底被立案调查,至今没有结论;二是资产负债表中的300亿货币资金究竟从哪里来,去了哪里?存货又是否存在造假的情况;三是康美药业的庄股迷雾;四是康美药业是否存在退市的可能。

  康美药业造假这一件事导致股票面临退市风险,众多股民损失惨重,不少股民选择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权益,开启维权之旅。因此,投资者在投资前需要对股市的走势做好提前的分析和预判,谨慎投资、理性投资,规避一定的风险。

  资本市场违法违规成本过低,加强市场监管

  据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发布的《康美药业陷入“财务造假”疑云事件舆情监测报告》指出,康美药业财务造假事件引发广大媒体平台和网民的关注,据艾媒草莓派数据调查与计算系统调研显示,27.3%的网民强烈谴责康美药业财务造假的行为;40.9%的网民认为应立即对康美药业作停市处理,对相关上市人员进行查处,赔偿股民损失;31.8%的网民认为企业财务造假成本低,要求相关部门加大惩戒力度,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以上报告指出,在现有法律制度环境下,造假等信披违法违规受到的惩罚威慑力不足。行政处罚方面,针对公司和个人的罚款最高为60万元和30万元;民事惩罚方面,涉及到虚假陈述的民事赔偿制度虽已建立,但投资者维权成本低、赔偿金额有限,难以对违法者形成有效阻吓;形式方面,《刑法》第161条所列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最的最高刑期是3年。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财务造假,不仅破坏正常的市场秩序、损害投资者利益,更挤压了合法经营企业的生存空间。对此,需要监管部门不断加大对资本市场的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完善制度制定,强化执法程序,加大违法成本,精准打击肆意妄为、逃避监管、影响恶劣的机构和个人,构建责任追究体系,探索建立全链条监管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企业财务造假的问题。

艾媒舆情 | 2018上半年中国医药行业品牌形象感知与舆情应对数据分析报告

2017-2018年是医药改革的关键年,两票制、药品零加成、分级诊疗制度、医保目录更新等改革政策频出,迈入“快车道”,健康中国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

艾媒舆情 | 2018上半年中国医药行业品牌形象感知与舆情应对数据分析报告 精品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