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媒咨询 | 2023-2030年中国网球运动市场规模及预测
网球是一项以球拍击球过网、落入对方场地为核心规则的球类运动。其起源于12世纪法国僧侣的“掌球游戏”,19世纪在英国演变为现代竞技项目。这项运动融合了优雅与竞技,从贵族沙龙走向大众球场,至今保留着独特的文化符号。从草地球场的古典韵味到红土场的战术博弈,从“15-30-40”的计分传统到赛事礼仪,网球始终是体育与文化的双重载体。
1885年前后,网球传入中国,最初仅在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外国传教士与商人之间开展;1898年,上海圣约翰书院举办的斯坦豪斯杯赛,成为中国网球史上最早的校内赛事;20世纪初,北京汇文学校、清华学校、上海圣约翰大学等院校陆续开展校际网球赛,推动这项运动在中国逐步传播。
百余年间,网球在中国完成了从“小众消遣”到“全民热潮”的蜕变。2024年郑钦文斩获奥运金牌、商竣程拿下ATP冠军的竞技突破,更让网球热度渗透至大众生活,成为兼具文化认同与情感共鸣的运动选择。如今,中国网球早已超越单纯的竞技范畴,在赛事创新、校园普及、地域发展中不断与本土文化深度融合,如2024中国网球公开赛的冠军奖杯“中国之杯”设计灵感来自故宫“金瓯永固杯”,将东方美学与网球精神相互融合;湖州网球巡回赛则将剪纸艺术融入冠军奖杯,打造“观赛+游湖”的江南文化体验线路。
来源:新华社
政策的精准扶持与文化氛围的日益浓厚,共同推动着中国网球的规模化发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30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7万亿元;《网球事业高质量发展改革措施》更聚焦网球细分领域,提出建设10个网球强省(市)和A级青训中心、100个网球强市(县)和B级青训中心、上千个C级青训中心和体教融合传统特色校、数万个社会青少年网球俱乐部,推动“小网球进家庭、校园、景区”,计划2025年前新增球场超1万片。
教育部将网球纳入校园体育试点,武汉、北京43所学校率先探索“体教融合”模式,而湖北京山更通过网球“五进”(进校园、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乡村)工程,让340片网球场遍布城乡,形成全民参与氛围,使网球成为城市文化标识。
来源:国家体育总局
政策与文化的双重驱动,为网球人口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网球运动人数为2381万人,预计到2030年有望达到3200万人。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网球运动参与人数之所以能稳步增长,关键在于职业赛事的热度释放、大众消费的升级趋势,以及青训体系完善这三大因素的协同发力。
市场规模通常保持每年更新;如若更新,艾媒数据中心将第一时间发布,点击查看最新内容 ↓↓↓
人口与文化的双重红利,直接驱动着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张。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网球运动市场规模达367.5亿元,同比增长14.4%。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这一规模的扩张是职业赛事热度、大众参与热情与产业生态完善共同作用的结果;未来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预计到2030年有望达到677.4亿元。
市场规模通常保持每年更新;如若更新,艾媒数据中心将第一时间发布,点击查看最新内容 ↓↓↓
作为网球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装备市场的增长同样亮眼。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网球装备市场规模为43.7亿元,同比增长18.4%,预计到2030年有望达到93.5亿元。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随着大众参与网球运动的热情不断升温,基础装备需求不仅维持着扩大态势,消费者对装备在品质、功能及设计层面的要求也同步提升,这一趋势推动市场向中高端、个性化转型。
市场规模通常保持每年更新;如若更新,艾媒数据中心将第一时间发布,点击查看最新内容 ↓↓↓
网球市场规模的持续增长,吸引了更多企业入局布局。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2至2024年,中国每年新增网球经营主体数量分别为540 家、647家、810家;截至2025年9月10日,当年新增网球经营主体已达619家。
这些新增经营主体涵盖了网球培训、场馆运营、装备销售、赛事策划等多个领域,进一步丰富了网球产业生态,也为大众参与网球运动提供了更多渠道与服务支持,形成良性循环。
当前,中国网球市场虽呈现良好增长态势,但也面临区域发展不均衡、专业人才短缺等挑战。未来,随着政策对体育产业的持续支持、大众体育消费的进一步升级,以及产业生态的不断完善,中国网球市场有望持续释放潜力,不仅成为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将让网球运动更广泛地融入大众生活,成为更多人喜爱的健康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