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庸古城“陨落”,古镇旅游如何跳出同质化“泥潭”?
艾媒网(iimedia.cn)获悉,湖南张家界大庸古城花费24亿元建成,自2021年6月试营业以来,持续亏损超过10亿元,直至现在濒临破产。这座承载“文化旅游新标杆”期待的明清仿古建筑群,从“明星项目”沦为“空城”,不仅折射出地方文旅发展的深层矛盾,更成为全国古镇同质化困局的典型缩影。
图片来源:新京报微博
随着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中国古镇旅游陷入同质化困境。从建筑风格到业态布局,千篇一律的仿古街充斥着从义乌采购来的旅游纪念品,缺乏地方特色的餐饮与表演更让游客产生“全国古镇连锁”的审美疲劳。中国旅游研究院调研显示,近九成的受访者认为古镇存在较大的相似性,“过度商业化”目前是古镇建设中最突出的问题。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在2023年中国乡村旅游消费者选择旅游产品类别中,乡村体验型如农家乐、牧场、农场、蔬果园采摘等占比65.8%,生态风光型如森林、河流、峡谷、花海、湿地、梯田等占比70.2%,健康养生型如度假村、温泉、中医、康复疗养等占比54.9%。这表明消费者对于乡村旅游产品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他们不再满足于单一的观光游览,而是更加注重体验、生态和健康。
古镇旅游作为乡村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应借助乡村振兴发展的良好势头,挖掘自身特色,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然而,同质化的发展模式使其与消费者的需求背道而驰。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在中国乡村旅游消费者注重因素中,特色的民俗文化占比56.7%,独特的风味美食占比56.6%,合理的旅游价格占比49.3%,多样化的体验服务占比44.7%。这些数据清晰地反映出,游客对旅游的期待更加多元,他们渴望在旅途中深入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品尝地道的风味美食,参与丰富多样的体验活动,与当地文化深度互动,而不仅仅停留在走马观花式的游览。
大庸古城的悲剧为地方文旅发展敲响警钟。古镇旅游若想重获游客青睐,就必须摒弃同质化的发展思路,充分挖掘自身的独特之处,打造具有差异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以满足游客对旅行的多样化体验的追求。每一座古镇都拥有独特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脉络,这是其区别于其他古镇的核心竞争力,地方文旅应对古镇的历史、民俗、传统技艺等进行全面梳理和深入研究,将这些文化元素融入旅游产品和服务中,打造特色IP与文创产品,这样才能走出同质化的困境,为游客带来更多精彩、独特的旅游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