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20解禁背后:中国AI市场的博弈筹码与本土芯片崛起
艾媒网(iimedia.cn)获悉,7月14日,英伟达CEO黄仁勋将现身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并于16日会见媒体。而就在两天前,他刚向全球宣布:英伟达已获美国政府许可,恢复对中国销售特制AI芯片H20,并即将推出新一代“中国特供版”RTX Pro系列。这场跨越太平洋的芯片博弈,折射出全球算力竞争的新格局。
图源:澎湃新闻
支撑这场跨越太平洋芯片博弈最根本的底层逻辑,正是中国AI市场的爆发性增长。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调研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AI市场规模达7470亿元,同比增长41.0%,预计2025年达10457亿元,占全球比重达20.9%。相较2021年,2023年中国人工智能在互联网(89%)、电信(68%)、政务(65%)、金融(64%)等领域的渗透率显著提升。这种规模化扩张催生了惊人的算力需求。中国已成为全球AI研究者的聚集地,黄仁勋直言这里是“创新前沿阵地”,并预估未来三年中国AI芯片市场规模将飙升至500亿美元。失去这个市场对英伟达将是难以承受的损失。
然而市场红利正遭遇国产替代的强势切割。当美国政府于2025年4月突然禁止H20对华销售,英伟达不仅面临巨额库存减值,更痛失腾讯、字节跳动等企业的百亿级订单。三个月真空期内,华为昇腾、寒武纪等本土芯片迅速填补空白,黄仁勋坦承“英伟达在华份额已从四年前95%跌至50%”,国产CUDA替代平台MindSpore、PaddlePaddle正加速瓦解英伟达的软件生态护城河。这种技术自主化趋势让黄仁勋深感焦虑:“美国假设中国无法自研AI芯片,显然是错误的”。
这场芯片博弈的终局,是全球科技产业链韧性的一次压力测试。当昇腾芯片实现H20“平替”且成本持续优化,当中国移动调度全国六分之一智算资源,美国的技术封锁反而加速了中国算力自主化进程。正如黄仁勋警示的预言:“AI竞赛不仅是芯片之争,更关乎世界技术栈的主导权”。此刻,英伟达的妥协与国产芯片的崛起,共同勾勒出了AI时代的权力重组图景——在算力驱动的未来,没有任何一方能独自定义进步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