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中国国际(佛山)预制菜产业大会:解码产业升级新动能,开启全球“食”代新征程
近日,备受瞩目的第三届中国国际(佛山)预制菜产业大会在“世界美食之都”顺德隆重开幕。农业农村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农业贸易促进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相关负责人,各省市农业农村部门、全国各地预制菜产业链企业、渠道商及外国客商代表等齐聚一堂,围绕“先进生产力”“创新”等关键词,聚焦预制菜产业的发展成果,总结发展思路,探讨发展方向,描绘预制菜产业发展蓝图。
近年来,预制菜产业从“野蛮生长”转向“规范发展”,政策引导、技术赋能与市场扩容成为核心驱动力。
2024年3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明确预制菜的定义:预制菜也称预制菜肴,是以一种或多种食用农产品及其制品为原料,使用或不使用调味料等辅料,不添加防腐剂,经工业化预加工(如搅拌、腌制、滚揉、成型、炒、炸、烤、煮、蒸等)制成,配以或不配以调味料包,符合产品标签标明的贮存、运输及销售条件,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不包括主食类食品,如速冻面米食品、方便食品、盒饭、盖浇饭、馒头、糕点、肉夹馍、面包、汉堡、三明治、披萨等。这一政策堪称行业“分水岭”——既划清了“预制菜”的边界(终结“万物皆可预制”的概念混淆),又以禁用防腐剂、强化监管等举措,加速行业洗牌,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政策落地后初见成效。2024年预制菜市场规模增长率从2023年的33.8%降至27.3%,企业注册增长率更是从2023年的683.8%骤降到2024年的147.8%。增速放缓的背后,是低质企业的加速出清与合规企业的提质扩容——行业正从“数量扩张”转向“质量筛选”。
行业变革的深层动力,源自供应链能力的竞争。数据显示,2021-2024年中国冷链物流需求从3.02亿吨增至3.65亿吨,但2024年冷库保有量仅有6578万吨,供需缺口显著,“保鲜力”已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未来,可以加速智能化仓储管理、提升物流时效性、保障产品新鲜度与交付效率的企业,将在竞争中占据优势。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已经达到4850亿元,同比增长33.8%,整体呈现上升趋势。随着中国预制菜市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扶持政策的落实,到2026年预制菜市场规模有望达到7490亿元。
《蓝皮书》与百强榜:权威发布勾勒产业新图谱
活动现场,《2024-2025年中国预制菜产业发展蓝皮书》和《中国预制菜企业百强榜暨广东特色食材名录》正式发布。《蓝皮书》由第三届中国国际(佛山)预制菜产业大会组委会指导、艾媒咨询和南方农村报共同编写,系统总结产业发展成果,展望未来方向。
《蓝皮书》内容翔实、逻辑清晰,涵盖七大核心板块:产业发展评价从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科技环境四大维度,全面解析预制菜产业发展的支撑体系;产业链与商业模式分析通过梳理产业链上游、中游、下游的全链路格局,剖析商业模式创新;消费市场研究通过大数据分析消费需求特征,并聚焦广东、山东、河南、江苏、湖北等重点省份,解读区域消费差异;园区发展研究通过调研全国预制菜产业园区的规划布局、政策支持、特色产业集群,总结园区发展经验;企业发展研究通过分析企业分布特征、上市企业表现,并选取重点企业进行案例解读;细分领域研究则深入探讨水产、肉禽类、酸菜鱼预制菜、预制鸡排、春节预制菜等细分市场的发展现状与潜力;未来趋势预判从政策引导、数字化转型、消费升级、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预判产业未来方向。
根据产业集中度、产业规模、消费能力、研发实力和品牌影响力,《蓝皮书》还评选出2025年中国预制菜产业发展产区20强,佛山顺德位列榜首;广州白云、佛山南海、肇庆高要也进入席位。 双汇集团、海底捞、温氏食品(广东企业)、圣农发展、新希望、得利斯、金字火腿、广酒利口福(广东企业)、味知香、国联水产(广东企业)等企业入选中国预制菜企业百强榜TOP10,广东省3家企业入选前十,领跑全国。
2025年广东特色食材名录中,湛江对虾、顺德鳗鱼、台山鳗鱼、西牛麻竹笋、增城迟菜心、中山石岐鸽、杜阮凉瓜、韶关南雄板鸭、顺德草鲩、澄海狮头鹅等特色食材入选TOP10,为预制菜产业注入“地域文化魂”。
除了蓝皮书与百强榜发布,大会还举行了“预制菜+”主题分享、全省预制菜产业园交流活动,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科研院校专家和行业大咖分享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并举行黔东南州特色食品产业招商推介会,促进跨区域产业合作。
佛山顺德:从“参与者”到“生态构建者”,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
作为大会连续三届的举办地,顺德凭借深厚的美食底蕴与强大的制造基础,已成为中国预制菜产业的“标杆样本”。
2023年创办以来,大会吸引超200个政企代表团齐聚佛山共谋发展,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领军企业建立紧密伙伴关系。目前,顺德已形成覆盖生产加工、冷链物流、装备制造等环节的预制菜全产业链体系,集聚预制菜产业链相关企业约350家,产值突破540亿元,集群效应日益凸显。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指出,佛山顺德在预制菜产业风乍起时,便延续其惯有的先知先觉、先人一拍、快人一步的风格,以国际博览会为平台、产业园为载体,集聚全球要素资源。依托“佛山制造”实力,推动“世界美食之都”的文化禀赋实现工业化跃升。同时以“媒体+”战略构建全球文化IP,强化产业文化的引领力与支撑力,彰显佛山顺德的战略眼光、产业实力、创新魄力与产业建设的爆发力。在新消费时代,佛山预制菜产业的崛起,让人充满期待。
未来新出口:全球化扩张,让“中国味道”走向世界
当国内预制菜市场渐趋饱和,全球化扩张成为企业战略蓝海。从全球市场看,亚洲是全球最大的预制菜消费市场(2024年规模3600.0亿美元,占比超六成),而欧洲(894.8亿美元)、北美(670.7亿美元)等海外市场占比相对较低,拓展空间广阔。同时,国际中餐市场保持11%的同比增速(2024年规模3593.90亿美元,预计2027年达4539.65亿美元),为中餐预制菜出海提供了强劲的需求支撑。
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预制菜市场中亚洲占比超60%,欧洲(894.8亿美元)、北美(670.7亿美元)市场潜力待挖;中餐出海规模以11%年增速扩张,2027年预计达4539.65亿美元。在此背景下,广东省首创的“海外共享工厂”模式,正破解跨境供应链瓶颈,为企业规模化出海提供支撑。这不仅是商业机遇,更是中华饮食文化通过工业化、标准化产品走向全球的“远征”。
从“星星之火”到“高质量发展快车道”,第三届中国国际(佛山)预制菜产业大会不仅是一次产业盛会,更是中国预制菜从“制造”到“智造”、从“本土”到“全球”的关键节点。未来,随着技术创新、政策完善与全球化布局的深化,预制菜产业或将重塑全球食品消费格局,“中国味道”必将在世界舞台上绽放更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