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可以自动发消息了,像是在使用对讲机?

艾媒咨询 | 2025年中国在线音频市场消费行为调查数据

随着音频内容生态的持续升级,在线音频用户行为呈现多维特征,主要覆盖以通勤时段知识学习、睡前放松场景为例的碎片化应用领域,以有声书沉浸体验、播客社交互动为例的内容消费领域,以及智能硬件互联、AI语音交互为代表的技术融合领域。根据全球新经济产业第三方数据挖掘和分析机构iiMedia Research(艾

艾媒咨询 | 2025年中国在线音频市场消费行为调查数据 用数据说话
2020年中国微信小程序发展总体概况 2020年中国微信小程序发展总体概况 移动应用程序中国苹果手机VS微信消费者态度数据 中国苹果手机VS微信消费者态度数据 科技消费中国微信视频号用户画像与行为洞察数据 中国微信视频号用户画像与行为洞察数据 文娱消费 用数据说话

  艾媒网(iimedia.cn)获悉,2025年7月23日,微信针对iOS用户启动语音消息自动发送功能的灰度测试。更新至v8.0.61及以上版本的用户可在聊天界面右侧发现新增的独立语音按钮,点击激活后,系统实时将语音转换为文字并显示于输入框。用户完成语音输入后,只需连续说出指令词“over over”,转换后的文字即自动发送,全程无需手动操作。腾讯客服表示该功能旨在提升输入效率,目前正分批开放测试。

图源:界面新闻

  ​​这种自动化设计的核心价值,在于满足特定场景下的操作需求。​​该功能依托微信自研语音识别技术,普通话日常对话转换准确率较高,可有效替代手动输入流程。其目标场景明确指向双手操作受限或环境不便触屏的痛点,如驾驶、烹饪等需快速沟通的情境,通过实现“说-转-发”全流程自动化来提升效率。​​

  消费者对语音输入的普遍需求为功能设计提供了底层支撑。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中国消费者使用语音输入方式的场景多样,需要快速输入大量文字的占比最高,达到71.65%。其次是不方便手打字,占比65.57%。用于工作沟通的占比50.13,位居第三。这反映了语音输入在多场景中的必要性,微信此次更新正是基于此类效率与便捷性需求的响应。

  ​​面对多样化的使用需求,消费者评价呈现显著分化。支持者肯定功能在移动场景中的实用性与操作简化效果;反对者则指出其创新性有限——相较于原语音转文字功能仅省去一次点击步骤,且固定英文指令“over”存在本土化适配问题。此外,方言识别不稳定、嘈杂环境下的失误率也引发质疑。​​这些争议实质上反映了用户对语音技术的深层期待。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有80.25%的消费者看中输入的准确性。支持多国语言、多种方言、跨地域交流无压力的位居其后,占比60.76。位居第三的是使用场景广泛,能满足生活、办公、休闲等各场景,占比59.75。此外,消费者对于智能输入的方便快捷、尝鲜心态和良好的种草体验也是其吸引消费者的因素。微信当前版本在方言兼容性、指令自然度以及长文本处理等方面的不足,与用户的核心诉求仍存差距。

  ​​基于现有反馈,功能需在三方面突破局限:​​ 技术层面需提升方言识别能力与抗噪性能,优化指令误触机制(如含“over”文本需连说三次的设定);交互层面应考虑本土化指令替换方案,例如开放“发送”“完毕”等自定义口令;隐私保护则需引入二次确认机制以降低误发风险。微信团队称,将根据测试数据持续迭代,并逐步扩大适配范围。​​因此,该功能的最终价值将取决于能否在技术实现与用户体验间建立平衡——只有精准响应语音输入市场的核心需求,此次灰度测试才能从技术尝试转化为真正提升沟通效率的解决方案。​

责任编辑:兰殊

艾媒咨询 | 2025年中国在线音频市场消费行为调查数据

随着音频内容生态的持续升级,在线音频用户行为呈现多维特征,主要覆盖以通勤时段知识学习、睡前放松场景为例的碎片化应用领域,以有声书沉浸体验、播客社交互动为例的内容消费领域,以及智能硬件互联、AI语音交互为代表的技术融合领域。根据全球新经济产业第三方数据挖掘和分析机构iiMedia Research(艾

艾媒咨询 | 2025年中国在线音频市场消费行为调查数据 用数据说话
2020年中国微信小程序发展总体概况 2020年中国微信小程序发展总体概况 移动应用程序中国苹果手机VS微信消费者态度数据 中国苹果手机VS微信消费者态度数据 科技消费中国微信视频号用户画像与行为洞察数据 中国微信视频号用户画像与行为洞察数据 文娱消费 用数据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