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宝风波不断,民航局发布紧急通知
艾媒网(iimedia.cn)获悉,6月26日,为切实保障航空运行安全,民航局发布紧急通知,自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没有3C标识、3C标识不清晰、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这一政策调整不仅是对航空安全管理的进一步强化,更在消费电子配件领域掀起了一场以“合规化”为核心的产业升级浪潮。
图源:央视新闻
近期,多个头部品牌充电宝因问题电芯对多批次产品实施紧急召回,多家快递公司不揽收充电宝、多个充电宝或电芯品牌的3C认证证书被暂停,北京多所高校禁用某品牌充电宝等事件为充电宝行业敲响了警钟。
充电宝召回原因主要是通用电芯存在问题。由于部分生产批次的电芯原材料在长期循环使用后,隔膜绝缘失效,可能会引发过热甚至燃烧的安全隐患。
自2023年8月1日起,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充电宝实施强制3C认证。充电宝的3C认证意味着什么?3C认证(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是中国政府为保护消费者人身安全、国家安全及环境,依照法律法规实施的产品合格评定制度。对于企业而言,未获得3C认证的产品禁止流入市场;对于消费者而言,消费者可通过3C标志快速识别合规产品,降低使用风险。3C认证作为“安全护城河”,不仅保障了消费者权益,更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核心力量。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消费者选择共享充电宝时,最关注的是充电速度,占比高达46.96%。其次是充电宝电量,占比42.91%,说明消费者对充电宝的续航能力有较高要求。取用便捷度也很重要,占比41.90%,反映了消费者对便捷性的重视。价格和品牌口碑分别占比36.33%和35.19%,相对较低,但仍不可忽视。外观占比最低,为25.32%,说明消费者对充电宝的外观要求不高。
近年来,移动电源行业卷入了一场以“快充军备竞赛”为核心的技术升级浪潮。厂商们通过采用氮化镓(GaN)芯片、叠层电芯等前沿技术,成功将高功率模块压缩进掌心大小的机身。过去,消费者在选购充电宝时很多时候会关注充电速度、充电容量、充电宝体积等,但随着充电宝安全事件频发,担心充电宝会不会变为“充电爆”,安全问题成为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
未来,充电宝行业该如何做到兼顾成本优势和严格的安全要求,将成为一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