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媒一周热评第314期|远足不如本地游,年轻人“五一”掀起城市微度假;单店投入超百万,90后剧本杀创业者转型开小酒馆,年轻人的“微醺”生意好不好做?
远足不如本地游,年轻人“五一”掀起城市微度假;湖南新消费观察:“一键触发”的情绪经济;新茶饮行业IPO提速,4000亿赛道迎来新变局;8家企业营收同比下滑,商超行业正经历转型阵痛;从“面子狂欢”到“里子投资”,青年消费观悄然转型;西安再现“三步一公主五步一贵妃”;单店投入超百万,90后剧本杀创业者转型开小酒馆,年轻人的“微醺”生意好不好做?
对于这一系列热点事件,艾媒咨询分析师是怎么看的呢?下面请看各家主流媒体对于艾媒咨询分析师的采访、观点以及数据的引用!
远足不如本地游,年轻人“五一”掀起城市微度假
来源:新华网 2025-05-02 记者:程思琪
据了解,所谓“微度假”,即人们以本地为中心,基于兴趣爱好或某种体验,在周末或假日进行短期度假的一种休闲方式。微度假既包含骑行、露营、市集等户外活动,也涵盖线下音乐会、艺术展览、主题市集等文化体验。
城市微度假的现象已成为趋势。相关平台数据显示,2024年“五一”期间,休闲玩乐订单量同比翻倍增长,其中上海、成都、重庆、北京、深圳、武汉、长沙、广州、杭州、西安等城市的玩乐消费最旺。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这种趋势背后,是城市新消费与市场新需求的“双向奔赴”:一方面,商业体通过业态创新打造复合场景;另一方面,年轻人正在重新定义“度假”的意义——松弛感取代打卡式奔波,本地探索替代异地旅游。
他认为,微度假的出现是现代人生活方式发生转变的一种体现,人们更加重视生活品质和自我感受,也为城市的假期文旅消费注入新动能。
湖南新消费观察:“一键触发”的情绪经济
来源:央广网 2025-05-05 记者:刘乐
情绪经济的“火苗”,从夜空蔓延至街头巷尾。工位上“禁止蕉绿”的盆栽、被捏到变形的解压玩具、需要扛着走的大零食、网购“爱因斯坦的脑子”……新消费热点就这样在一个个贴近生活的场景中被“引爆”。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中国谷子经济市场规模从2023年的1201亿元飙升至2024年的1689亿元,预计2029年将突破3000亿元。南开大学社会学院教授管健指出,情绪消费是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受到情感驱动,追求产品本身带来的情感满足和心理慰藉,进而达成对心理补偿的行为。
新茶饮行业IPO提速,4000亿赛道迎来新变局
来源:证券时报网 2025-04-30 记者:张智博
2025年以来,国内3家新茶饮公司成功登陆港美股市场。古茗去年12月更新招股书,今年2月12日在港交所上市敲钟,成为继奈雪的茶和茶百道之后的“新茶饮第三股”。蜜雪集团3月3日登陆港交所主板。此外,沪上阿姨计划于5月8日在港交所上市。
国内新茶饮市场仍有增长潜力。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国内新茶饮市场维持强劲增势。自2022年以来,新茶饮赛道由增量市场转为存量市场,企业也相继由规模化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到2028年,国内新茶饮市场规模将突破4000亿元。
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稳坐市场头部的新茶饮品牌们,纷纷开启了IPO之路。一方面,发行上市能为公司注入大量资金,有助于公司加快业务扩张,增强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成功上市有助于提高加盟商和投资者信心,提升公司的品牌形象。
8家企业营收同比下滑,商超行业正经历转型阵痛
来源:大河财立方 2025-05-01 记者:司高妍
在零售行业深度调整期,2024年多家商超上市公司的业绩依旧承压。从营收来看,披露2024年财报的11家商超上市公司中,有8家营业收入同比下滑。其中既有永辉超市、中百集团、高鑫零售(大润发母公司)等全国连锁超市,亦有红旗连锁等这样的区域强者。
艾媒咨询分析师在接受大河财立方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去商超多以“卖货架”的代理商模式运营,在行业快速发展期虽能快速开店,但难以捕捉消费者需求。随着竞争加剧,该模式利润越发微薄。
“现在商超企业发展自有品牌,通过直接与供应商合作,甚至建立自己的生产基地,能够绕过经销商、批发商等中间环节,大大降低了采购成本和渠道成本,获得更多利润空间。”艾媒咨询分析师说,另外,当下消费者越来越注重商品的性价比,因此打造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自有品牌产品,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增强品牌忠诚度。
不过,他也表示,商超发展自有品牌非常考验企业综合能力,一方面,需构建并维护涵盖原材料采购、生产、库存管理及物流等环节的高效可靠供应链;另一方面,开发自有品牌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资金不足或急于求成,都会影响自有品牌发展。
从“面子狂欢”到“里子投资”,青年消费观悄然转型
来源:中国城市报 2025-05-04 记者:李竟闻
当政策持续撬动“大件消费”时,年轻人的钱包则是正在为兴趣敞开。潮玩盲盒、汉服摄影、露营装备等小众品类销量连年增长,部分城市甚至出现“骑行装备专卖店”“手工皮具体验馆”等新兴业态。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这一部署正与年轻人的个性需求形成共振。在深圳,国产动漫周边品牌借助补贴政策推出限量手办,预售首日即告售罄;杭州某户外品牌将政府消费券与露营课程捆绑,带动客单价提升30%。
据艾媒咨询统计数据显示,超过五成的新青年消费者每月的兴趣消费频率达到3—5次,有26.2%的人每月花费在500元以内,而10.2%的人每月消费超过5000元。这种“为热爱付费”的消费模式,不仅催生细分市场繁荣,更折射出青年群体从“物质满足”向“精神共鸣”的深层转型。当兴趣消费与政策扶持相遇,释放的或是未来消费升级的又一突破口。
西安再现“三步一公主五步一贵妃”
来源:湖南日报楚天都市报 2025-05-04 记者:舒隆焕
今年五一假期,西安再次迎来汉服热。
2024年7月,有媒体报道提到,陕西汉服产业发展座谈会上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西安共有汉服相关企业1814家,成为全国汉服消费体验第一城。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中国汉服市场规模2023年达到144.7亿元,2027年有望达到241.8亿元。
单店投入超百万,90后剧本杀创业者转型开小酒馆,年轻人的“微醺”生意好不好做?
来源:都市快报 2025-05-04
“五一”长假临近尾声,当白天的景区人潮逐渐退去,杭州年轻人的夜生活才刚刚开始。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小酒馆市场规模已达1487.8亿元,预计2027年将突破1800亿元。相比传统酒吧的高消费门槛,人均百元的小酒馆以其亲民价格、特色氛围和适度社交属性,精准契合了年轻人“要放松更要性价比”的消费需求。
当“微醺经济”站上夜间消费的风口,这个看似美好的赛道,真如想象中那么容易掘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