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事件持续不断,“内卷”的咖啡市场何时诞生下一个“瑞幸”?

艾媒报告|2018-2019中国咖啡产业商业模式及用户画像研究报告

本报告研究涉及企业/品牌包括:瑞幸咖啡、友咖啡、Coffee Now、连咖啡、雀巢咖啡、星巴克、麦斯威尔、悠诗诗、G7咖啡、旧街场、后谷咖啡、雅哈咖啡、火咖、春光、乐维萨、意利、皮爷咖啡、奈斯派索、格兰特咖啡、摩可拿、太平洋咖啡<br/><br/>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中国咖啡市场规模不断攀升,预计2020年将达3000亿元;其中现磨咖啡市场份额占比为18.0%,远

艾媒报告|2018-2019中国咖啡产业商业模式及用户画像研究报告 精品决策

    最近,三家初创咖啡企业陆续获得亿元级规模融资的消息,再次引来了各大业界投资者的关注。7月23日,咖啡连锁品牌MStand获得超5亿元B轮融资。7月27日,SECRE时萃咖啡宣布完成近亿元新一轮融资……资本的频频入局,使得咖啡市场再度迎来了高光时刻。

  近年来,咖啡赛道热度持续不减。从艾媒咨询公布的数据可得,2020年中国咖啡市场规模达3000亿元,预计2025年将增至1万亿元。

2015——2025年咖啡产业中国市场规模及预测

  庞大的市场规模为资本以及咖啡企业带来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就连字节、腾讯等互联网大厂也争相入局。那么,咖啡市场怎么就变成了一门好生意了?在这样一个大赛道中,当前竞争格局究竟如何?

  投资风潮持续不断,咖啡市场依旧“疯狂”

  2020年,瑞幸咖啡因财务造假被迫退市的消息震惊了资本市场,不过,这个曾经被投资界誉为“反面教材”的公司,并没有像某些媒体所言那样“凉凉”,反倒用实际行动实现了“逆风翻盘”。

  今年5月,瑞幸咖啡宣布公司业务扭亏为盈,开始实现集团整体盈利,而这也意味着,瑞幸咖啡提前完成了今年的年度目标。

  尽管先前瑞幸咖啡的“丑闻”为整个咖啡行业蒙上了阴霾,但有意思的是,资本从未退场,反倒更加积极地进军咖啡市场,投资热度丝毫未减,咖啡市场似乎正迎来了“疯狂时刻”。

  从投融资情况来看,2013年至2021年第一季度,咖啡项目共获得融资114次,总金额达到115.68亿元人民币。

  具体来看,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至今年7月,咖啡领域已有21起融资发生,投资金额已达到87.59亿元,超过了上一轮融资高潮时期。尤其是,Manner今年已连续获得5轮融资,估值已超百亿元,引得资本疯抢。

咖啡行业投融资规模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八年里,85%的融资金额来自瑞幸咖啡。瑞幸咖啡在2018年与2019年分别融资26.50亿元和55.90亿元,2021年融资16.54亿元。从融资金额来看,瑞幸咖啡在行业中依旧是一马当先。

  本土品牌崛起竞争,谁是下一个“瑞幸”?

  在未遇到瑞幸之前,星巴克一直牢牢占领着国内咖啡市场份额,如今,星巴克在中国已经拥有超过5000家门店,在全国排第一。

  但是,四年前瑞幸咖啡横空出世,在疯狂扩张的战略下,瑞幸咖啡中国门店数一度超越星巴克。尽管瑞幸曾因财务问题遭受打击,但星巴克一统国内咖啡市场的局面已经有所改变,如今咖啡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并逐渐形成了现在以星巴克、瑞幸两大巨头争霸的局面。

  正当许多投资界人士认为瑞幸将会极大威胁到星巴克龙头地位时,财务造假危机却将瑞幸拉下神坛。不过,瑞幸的上市效应和“互联网咖啡”模式的创新,让很多人看到了中国咖啡市场的巨大可能性,以及入局的“正确姿势”。

  除此以外,由瑞幸咖啡教育好的市场正在慢慢扩大,在资本与市场的双重追捧下,越来越多本土咖啡品牌在市场中崭露头角,中国商业咖啡市场,也逐渐从星巴克和瑞幸的“二人转”模式,进入到了本土品牌集体崛起的时代。

  其中,线下咖啡独角兽Manner以绝对优势在半年内拿到三次融资,累计融资额获得超过3亿美元。

  在Manner新一轮的融资中,从启动到融资完成,仅用了两个月。而在最新一轮的竞争名单里,不仅出现了红杉、高瓴在内的顶级机构,字节、腾讯、美团等互联网巨头也榜上有名,集体上场争抢额度。

  当然,除了Manner,三顿半、隅田川等其他本土咖啡品牌同样获得众多资本青睐。比如7月21日,精品咖啡品牌Seesaw Coffee宣布已完成A+轮过亿元融资,而在此次投资方中,喜茶作为战略投资方入股。

  此外,作为中国最大的连锁餐饮企业之一,百胜中国也早已入局咖啡赛道。目前百胜中国百胜在1200多个城市拥有5900家肯德基与2200多家必胜客,而旗下的咖啡品牌“K咖啡”,也已进驻了约6000家门店。虽然很多门店只是在肯德基开设一个窗口,但从数量来说,已经是所有咖啡品牌不可比拟的数量。

  当前中国咖啡消费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处于这一阶段,正好是资本加码、品牌快速扩张的红利期,可以容纳更多的品牌进入。

  不过,有业内人士认为,尽管有为数众多的本土咖啡品牌受到资本青睐,但要诞生下一个“瑞幸”可能性并不高。从规模来看,星巴克、瑞幸咖啡已经布局了数千家门店,并且通过模式创新已经解决了消费者的大部分痛点。在头部品牌已经形成品牌护城河的前提下,后来者要获得细分市场的知名度不难,但要达到全国性的规模和影响力较难。

  用户消费习惯逐渐养成,但市场渗透率有待提升

  近年来,各大新兴的国产咖啡品牌不断通过加速开店、完善供应链等方法,布局产业,巩固地位。而资本的积极投入,也从侧面说明咖啡已经具有相当的群众基础。

  经过多年来的消费习惯的培养,咖啡已逐渐成为了国民重要的饮品。以往,喝咖啡更多的是一种精神消费,但随着社会节奏的不断加快,大批消费者因为工作强度大、加班较多、休息时间较晚等因素,对咖啡的依赖性明显增强,咖啡的消费场景,也逐渐从工作过渡到生活、社交场景。艾媒咨询数据显示,超6成消费有喝咖啡习惯,并表示会经常喝。31.7%消费者虽然没有喝咖啡的习惯,但也表示会偶尔喝咖啡。

2021年中国消费者喝咖啡习惯调查

  此外,调查显示,中国36.8%咖啡爱好者每周会喝两三杯,也有29.7%消费者喝咖啡的频率是一天一杯,还有20%消费者喝咖啡是没有规律性的。

2021年中国咖啡爱好者喝咖啡的频率

  不过,从目前咖啡的渗透率和人均咖啡的消费量来说,中国咖啡赛道依旧有很大的潜力待挖掘。从全球来看,2019年,欧洲人均年消费咖啡750杯,平均一天2杯。美国、加拿大等国每年人均300-400杯左右,中国北上广地区每年人均15杯,而全国每年人均咖啡饮用量仅为6杯。

  作为世界通用型的饮品种类,咖啡未来很可能成为年轻人新的首选饮品,但当前中国市场的渗透率、消费量还有很大空间。

  狂热之下,市场红利能持续多久?

  2021年上半年,不论是速溶、即饮还是现磨,咖啡在各个品类的竞争都进入到了白热化,从资本到商业模式、从品牌到供应链,竞争体现在各个层面。

  庞大的咖啡市场让人神往,但随着市场优胜劣汰,越来越多的入局者清楚认识到现实的残酷性。往往许多本土咖啡品牌还没来得及从拿到融资的兴奋中调整过来,就被迅速拖入到了内卷。

  尽管有业内人士认为,中国咖啡市场仍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会进入品牌固化期,这意味着现在入局的品牌商们仍能享受投资市场带来的红利。但未来,谁能用“最快速的速度、最便宜的价格”,让消费者喝到一杯“还不错的咖啡”,谁才能笑到最后。

  值得注意一提的是,7月喜茶入股Seesaw Coffee,通过入局咖啡赛道以稳固品牌在中高端茶饮领域的竞争力,或许给咖啡行业发展带来新的方向。

  在某些投资人看来,咖啡与新茶饮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消费群体重叠的情况,新茶饮企业布局咖啡业务,能吸引到一些单品类的消费者购买咖啡或者茶饮,丰富了自身的产品品类,也扩大了消费人群。

  新茶饮品牌通过拥抱更大的咖啡赛道,一方面占据更多消费场景,谋求新的发展,另一方面则也是寻求在快速增长的咖啡市场占据一定市场地位。整体来看,咖啡与茶饮并非是对立的状态,未来不排除二者融合发展为一个赛道。

艾媒报告|2018-2019中国咖啡产业商业模式及用户画像研究报告

本报告研究涉及企业/品牌包括:瑞幸咖啡、友咖啡、Coffee Now、连咖啡、雀巢咖啡、星巴克、麦斯威尔、悠诗诗、G7咖啡、旧街场、后谷咖啡、雅哈咖啡、火咖、春光、乐维萨、意利、皮爷咖啡、奈斯派索、格兰特咖啡、摩可拿、太平洋咖啡<br/><br/>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中国咖啡市场规模不断攀升,预计2020年将达3000亿元;其中现磨咖啡市场份额占比为18.0%,远

艾媒报告|2018-2019中国咖啡产业商业模式及用户画像研究报告 精品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