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家医疗器械公司半年报透视:17家业绩飘红,英科医疗净利暴涨2611.87%

艾媒报告|2019-2022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大数据及标杆企业运行监测报告

本报告研究涉及企业/品牌/案例:安健科技,万东医疗,康达国际,上海联影,深圳迈瑞佳能,飞利浦,柯达,西门子,GE,安健,万东,通用电气,安科,东软丹纳赫,罗氏,利德曼,强生,科华,美康,九强,日立,迈克,东芝,中生,雅培,迪瑞,大基康明,金杏,致远,成武,长庚,康健,鑫乐,瑞琦,力因精准,积水,威高,拱东,三力,阳普医疗,BD,奥凯龙,重庆多泰,成都威力生,广州暨华,威海威高,山外山,金宝,尼普洛

艾媒报告|2019-2022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大数据及标杆企业运行监测报告 精品决策

  2020年上半年,新冠疫情促使口罩、医用手套、呼吸机等医疗物资的需求急剧增加,医疗行业实现了质的飞跃。绝大多数医疗企业业绩“亮瞎眼”,涨幅高达四位数之多。

  近期,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汇总了20家医疗器械上市公司半年报业绩数据。据统计,这20家医疗器械上市公司营收总额为569.81亿元,平均营收为28.49亿元;净利润总额为33.27亿元,平均净利润为1.66亿元。

  从营收来看,有17家实现了增长。迈瑞医疗(300760.SZ)营收位居第一,达105.64亿元;东方生物营收最少,仅8.28亿元;而增速方面,有8家实现了双位数增长,分别是迈瑞医疗(300760.SZ)、迪安诊断(300244.SZ)、鱼跃医疗(002223.SZ)、万孚生物(300482.SZ)、科华生物(002022.SZ)、三诺生物(300298.SZ)、新产业(300832.SZ)和万泰生物(603392.SH);6家实现了三位数增长,分别是英科医疗(300677.SZ)、华大基因(300676.SZ)、振德医疗(603301.SH)、达安基因(002030.SZ)、理邦仪器(300206.SZ)和东方生物(688298),其中,振德医疗增速最为迅猛,高达401.24%;但也有部分企业营收出现了倒退,润达医疗(603108.SH)、迈克生物(300463.SZ)和美康生物(300439.SZ)均为不同程度下滑,而美康生物最为明显,较同期下滑26.67%。

  从净利润来看,除了润达医疗、安图生物(603658.SH)和乐普医疗(300003.SZ)下滑外,18家均实现了增长。其中,英科医疗、振德医疗、达安基因和东方生物实现了四位数暴涨,涨幅分别为2611.87%、1544.74%、1186.48%和1477.45%。

医疗器械公司盘点

  迈瑞医疗:营收净利“双冠王”,半年营收突破百亿元

  8月27日晚间,迈瑞医疗披露半年报。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5.64亿元,同比增长28.7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4.54亿元,同比增长45.78%;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2.09亿元,同比增长100.57%。值得注意的是,这是迈瑞医疗上市以来,半年收入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

迈瑞医疗:营收净利“双冠王”,半年营收突破百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迈瑞医疗主要从事医疗器械的研发、制造、营销及服务,主要产品覆盖三大领域——生命信息与支持、体外诊断以及医学影像。今年上半年,迈瑞医疗三大业务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

  其中,生命信息与支持业务实现营收53.43亿元,同比增长62.26%;体外诊断业务方面,实现营收30.30亿元,同比增长6.49%;医学影像业务实现营收21.05亿元,同比增长6.67%。

  对此,官方披露:“主要是因为上半年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爆发,公司生命信息与支持业务的监护仪、呼吸机、输注泵和医学影像业务的便携彩超、移动DR的需求量大幅增长,对公司生命信息与支持业务的拉动作用尤为明显。此外,疫情还拉动了新冠抗体试剂、便携超声、移动DR的需求增长,使得体外诊断和医学影像业务整体仍然实现了增长。”

  在营收、利润保持增长的同时,迈瑞医疗在研发创新上也保持了惯有的高投入。财报显示,2020年上半年,迈瑞医疗研发投入金额达到10.04亿元,同比增长29.06%。

  据悉,迈瑞医疗已建立起基于全球资源配置的研发创新平台,设有八大研发中心,共有约2500名研发工程师,分布在深圳、南京、北京、西安、成都、美国硅谷、美国新泽西和美国西雅图。报告期内,迈瑞医疗的第九个研发中心——武汉研究院项目的建设工作进行顺利,拟成为迈瑞医疗的标杆研究院。

  公告显示,截至6月30日,迈瑞医疗共计申请专利5714件,其中发明专利4038件;共计授权专利2939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486件。

  在医疗器械行业各大企业半年报中,迈瑞医疗无疑赚足了眼球。与此同时,业内分析人士指出,全球疫情仍处于高位,迈瑞医疗的生命信息与支持产品和新冠检测试剂需求等仍将持续,有望推动其呼吸机、监护仪等新进入海外高端客户群,并加速化学发光免疫产品海外装机,公司的品牌影响力和认知度将持续提升。

  英科医疗:上半年最强“黑马”,净利暴涨2611.87%

  公开资料显示,英科医疗于2009年在山东省淄博市成立,为综合型医疗护理产品供应商,主营业务涵盖医疗防护、康复护理、保健理疗、检查耗材四大板块,主要产品包括一次性手套、轮椅、冷热敷、电极片等多种类型的护理产品,产品广泛应用于医疗机构、养老护理机构、家庭日用及其他相关行业。

  凭借出众的生产能力,英科医疗在营收规模、毛利率水平方面已经跃居国内龙头地位。财报显示,英科医疗上半年营业收入44.5亿,同比(较上年同期)增长352.0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21亿元,同比增长2611.8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19.22亿,同比增长2627.60%;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5.83亿,同比增长1865.82%。

  暴涨的背后,得益于新冠病毒的正面刺激。对此,英科医疗称:“在报告期内,受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影响,全球一次性防护手套需求激增,公司一次性防护手套产品售价有较大增长。同时,公司通过内部的不断精益、改善和创新,进一步节能降耗,提高了生产效率,提升了产品品质,使得公司报告期内销售收入和毛利率均有所提升。”

  从细分产品来看,其医疗防护类产品的销售收入和增长幅度均最高,达到42.8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13.94%;康复护理类产品销售收入1.02亿元,同期增长7.51%;保健理疗类产品销售收入 0.47亿元,同比增长5.78%;检查耗材类产品销售收入0.12亿元,同比增长29.17%。

英科医疗:上半年最强“黑马”,净利暴涨2611.87%

  在半年报中,英科医疗表示:为缓解快速增长的一次性手套市场需求,完善和丰富公司医疗防护产品品种,促进业务增长,英科医疗在多地投资了防护用品项目,目前正在建设中。

  值得注意的是,英科医疗产品主要销往美国等海外市场,与美国、日本、德国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建立了合作关系。

  润达医疗:营收、净利双位数下滑,医疗业务面临抗“疫”压力

  8月27日晚间润达医疗发布半年度业绩报告。财报显示,2020年上半年营业收入约为29.43亿元,同比下降10.6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1.11亿元,同比下降36.28%;基本每股收益盈利0.19元,同比下降36.67%。

润达医疗:营收、净利双位数下滑,医疗业务面临抗“疫”压力

  报告显示,润达医疗主营业务主营业务——体外诊断产品及综合服务受到疫情影响,终端医院门诊量、手术量、体检人数等出现阶段性的大幅下降导致常规检测需求阶段性下滑。

  但随着全国疫情有所缓解,润达医疗二季度业务量逐步恢复。在国内其他未出现疫情反弹的地区,二季度业绩已经恢复去年同期水平。其中,6月份润达医疗整体营业收入环比上升近20%,已达去年同期水平。

  与此同时,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部署实施,以及分级诊疗等医改政策的不断落实推动下,润达医疗积极横向拓展,将现有集约化服务成熟的服务经验和模式延伸到精准检验和区域检验中心领域,客户对象也由单体医院转变为区域医联体下的所有医院。

  目前,润达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已达4000余家,为各级医疗机构提供定制化的综合服务达40余项,在全国已向30余家区域检验中心提供解决方案,获得了客户和市场的认可。

  谈及未来规划,润达医疗表示:未来将继续围绕“稳增长,调结构,促创新”的发展方针,在新老业务的有序开展下,持续推动公司的稳定健康发展,实现既定战略增长目标。

  中国医疗器械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高端化、智能化、家庭化是发展趋势

  透过20家医疗器械上市公司报年报的业绩可以窥见,中国医疗行业发展前景一片向好。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19-2022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大数据及标杆企业运行监测报告》显示,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近五年来一直保持稳步增长。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中国医疗器械整体市场规模已由2014年的2556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5304亿元,年均增速保持在20%左右,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均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属于医疗器械行业发展黄金期,预计到2022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将超过9000亿元。

中国医疗器械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高端化、智能化、家庭化是发展趋势

  虽然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近五年来一直保持稳步增长,但背后也暴露出各种隐患。相比于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近三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的结构已趋向优化但结构依然严重不平衡。

  按照不同的市场定位来划分,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基本由中低端产品以及高端产品构成,中低端市场包括DR设备、CT机等产品,高端市场包括MRI、PET-CT等产品。早期中国医疗器械企业在中、低端市场占据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份额比例最大,竞争格局形成多而散的局面;而在行业高端市场中,由于其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不易研发制造,技术水平的限制和发达国家的资源垄断等因素,因此行业中的高端产品目前仍然主要依赖进口。

医疗器械市场基本构成

  从不同的市场定位来看,高端市场基本由外资品牌占据,如全球最大医疗器械企业美敦力、强生等;而本土品牌则占据中低端市场,如新华医疗、乐普医疗等。中国高端市场进口额占全部市场的40%。但进口设备价格高昂,比原产地价格要高50%-100%不等,如TOMO放射治疗系统等设备,在欧美日等原产国为250万美元,在中国则为500万美元以上,这成为了国内企业可以凭借价格优势实现进口替代的可能。

中国医疗器械品牌分布

  同时,中国的医疗器械行业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企业规模小、研发投入不足,导致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薄弱,没有技术和实力去超越跨国企业及国内主流企业,只能走仿制的道路,或生产中低端、具有价格优势的常规产品,包括中小型器械及耗材类产品,仅有部分产品足以和进口医疗器械抗衡,如监护仪、麻醉机、血液细胞分析仪、彩超和生化分析仪等,总体水平与国外仍存在较大差距。

  不过,值得欣慰的是,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5G等技术的持续加码以及国家政策的扶持、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以及医疗器械行业的技术发展和产业升级,医疗设备将有望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良好态势,并朝着高端化、智能化和家庭化发展,实现从中低端市场向高端市场进口替代的愿景。

艾媒报告|2019-2022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大数据及标杆企业运行监测报告

本报告研究涉及企业/品牌/案例:安健科技,万东医疗,康达国际,上海联影,深圳迈瑞佳能,飞利浦,柯达,西门子,GE,安健,万东,通用电气,安科,东软丹纳赫,罗氏,利德曼,强生,科华,美康,九强,日立,迈克,东芝,中生,雅培,迪瑞,大基康明,金杏,致远,成武,长庚,康健,鑫乐,瑞琦,力因精准,积水,威高,拱东,三力,阳普医疗,BD,奥凯龙,重庆多泰,成都威力生,广州暨华,威海威高,山外山,金宝,尼普洛

艾媒报告|2019-2022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大数据及标杆企业运行监测报告 精品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