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零跑、小米8月成绩单公布,看中国的“新能源速度”
艾媒网(iimedia.cn)获悉,9月1日,当各家车企的8月销售数据陆续揭晓,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热度”再次被点燃——小鹏汽车以37709台的交付量,连续第十个月站稳“3万+”台阶;零跑汽车则以57066台的成绩,刷新自身历史峰值;小米汽车虽未公布具体数字,但“持续超过30000台”的稳定表现,同样印证了市场对“新势力”的旺盛需求。
这些数据的背后,是全球汽车电动化转型的加速浪潮,也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从“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跃迁的生动注脚。
头部车企的“爆款”并非偶然,其背后是政策扶持、消费需求升级与技术创新的三重驱动。
艾媒咨询《2024-2025年全球及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消费趋势监测与案例研究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达18.4千亿元,同比增长60.0%;2025年有望突破23.1千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25%。这种“政策+市场”的双重拉动,让新能源汽车成为全球资本与技术的“必争之地”。
新能源汽车的消费需求,正从“政策驱动的尝鲜”转向“功能驱动的刚需”。艾媒调研显示,消费者在购车时最关注的三大因素依次是:续航里程(43.6%)、汽车安全性(43.3%)、新能源汽车价格(40.3%)。
续航焦虑的“破局”:随着800V高压平台、固态电池等技术的普及,主流车型的续航里程不断突破,用户的“里程焦虑”显著缓解;
安全性能的“升级”:比亚迪刀片电池、宁德时代麒麟电池等技术的应用,让新能源汽车的碰撞测试成绩不断升级;
智能化体验的“刚需化”:自动泊车、城市NOA(导航辅助驾驶)等功能,从“高端配置”变为“主流需求”——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应用服务市场规模达到1906亿元,预计未来到2025年将增至2223亿元。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随着智能网联汽车应用服务的推陈出新,智能网联汽车规模持续上升。
8月的销售数据,不仅是一份“成绩单”,更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韧性”与“活力”的缩影。从头部车企的“爆款频出”,到下沉市场的“蓝海崛起”;从政策红利的“长期护航”,到技术创新的“持续突破”,新能源汽车正在重构全球汽车产业的竞争格局。
正如艾媒咨询分析师在报告所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增长,不是‘短期风口’,而是‘长期趋势’。”当消费者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选择”,当车企从“政策依赖”转向“技术驱动”,当全球市场从“区域分割”转向“协同发展”,新能源汽车的“黄金时代”,才刚刚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