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冰与火的649万公里!小米YU7今晚押注“安全感”

艾媒咨询 | 2024-2025年全球及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消费趋势监测与案例研究报告

全球汽车电动化转型趋势愈演愈烈,各国正加速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全球新经济产业第三方数据挖掘和分析机构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最新发布的《2024-2025年全球及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消费趋势监测与案例研究报告》数据显示,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燃油车成本的上升,新能源汽车的消费需求逐渐增

艾媒咨询 | 2024-2025年全球及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消费趋势监测与案例研究报告 精品决策
中国新能源汽车 中国新能源汽车 车辆及道路交通全球及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运行状况与用户消费行为调查数据 全球及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运行状况与用户消费行为调查数据 汽车出行中国新能源汽车消费行为调查数据 中国新能源汽车消费行为调查数据 能源经济 用数据说话

  艾媒网(iimedia.cn)获悉,今日(6月26日)晚7点,小米首款SUV车型YU7正式发布。在发布会前夕,雷军首次披露了该车的极限测试成果:自2024年初启动整车路测至今,历时539天,测试车队覆盖全国296座城市,累计里程突破649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行驶162圈。测试环境横跨53℃的吐鲁番高温、-41℃的黑河极寒,以及海拔5380米的西藏阿里缺氧地带,验证了三电系统、车身结构在极端条件下的可靠性。

  针对网友“此类测试是否行业常规”的质疑,雷军回应称:“小米测试车辆的数量与强度远超同行”。这一表态直指行业潜规则:部分车企为缩短研发周期,常简化测试流程,导致交付后安全隐患频发。

  图片来源:雷军的官方微博账号

  此外,面对网络流传的“YU7标准版比SU7仅贵2万元”传言,小米汽车用一组硬核配置作出回应:全系标配96.3kWh磷酸铁锂电池,后驱版835km续航登顶中大型纯电SUV榜首;2200MPa热成型钢构筑的笼式车身,让整车扭转刚度飙升至51,000Nm;激光雷达与英伟达Thor芯片成为基础配置,而竞品往往将这些保留给顶配车型。“当友商需要Max版才给的配置,我们放在了入门款,”产品负责人的话里藏着定价玄机。业内预测,这款“入门即满配”的SUV或将锚定25万-35万元战场,直插特斯拉Model Y与理想L7的腹地。

  图片来源:小米汽车官方微博账号

  这一策略精准刺入消费者核心诉求。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续航(43.6%)、安全(43.3%)、价格(40.3%) 是用户选购新能源汽车的三大关键因素。小米的解题思路清晰可见:835km续航+800V快充撕碎里程焦虑,649万公里测试数据构筑安全信任,而25万级定价则试图在Model Y(26.39万起)与理想L7(28.98万起)的夹缝中劈开生存空间。

  今夜最大的悬念,是雷军口中的 “24小时耐力挑战” ——让YU7在高速路上持续奔跑一昼夜,用真实充电记录和续航达成率回应质疑。“这不是参数游戏,是用短跑速度跑完马拉松的承诺,”雷军在微博写道。更具野心的布局藏在生态协同中:当车主坐进YU7的驾驶座,指尖轻触“天际屏”,家中的小米空调已开始调节温度,扫地机器人启动清洁程序,厨房电器进入预热状态。这场“人车家”生态实验,或将重新定义智能出行的边界。

  倘若价格牌如预期亮出,市场格局或将重构。特斯拉Model Y引以为傲的续航(554km)在835km面前黯然失色;理想L7的“移动客厅”概念,遭遇小米“性能怪兽+智能管家”的双重夹击;而传统豪华品牌40万级纯电SUV的智能化短板,在英伟达Thor芯片的算力光芒下暴露无遗。有分析师感叹:“当激光雷达从选配变标配,车企再也不能用‘配阉割术’应付消费者了。”

  在新能源汽车行业从参数内卷转向信任重建的转折点上,649万公里测试轨迹不仅是滚烫的数据,更是一条通往信任的荆棘之路。穿越冰与火的淬炼之后,YU7能否用“安全感”赢得市场?答案会在发布会现场缓缓浮出水面。

责任编辑:兰殊

艾媒咨询 | 2024-2025年全球及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消费趋势监测与案例研究报告

全球汽车电动化转型趋势愈演愈烈,各国正加速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全球新经济产业第三方数据挖掘和分析机构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最新发布的《2024-2025年全球及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消费趋势监测与案例研究报告》数据显示,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燃油车成本的上升,新能源汽车的消费需求逐渐增

艾媒咨询 | 2024-2025年全球及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消费趋势监测与案例研究报告 精品决策
中国新能源汽车 中国新能源汽车 车辆及道路交通全球及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运行状况与用户消费行为调查数据 全球及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运行状况与用户消费行为调查数据 汽车出行中国新能源汽车消费行为调查数据 中国新能源汽车消费行为调查数据 能源经济 用数据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