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贩卖明星个人信息黑产:手机号码30元一条、身份证信息可打包出售……

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网络安全信息与动态周报2018年第43期

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网络安全信息与动态周报2018年第43期

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网络安全信息与动态周报2018年第43期 精品决策

  当下,个人隐私信息泄露、盗用、贩卖事件时有发生,成为全社会和广大消费者普遍担忧的问题。近日,演员王一博发微博称自己电话号码被泄露,遭到粉丝疯狂骚扰,此类话题再次引发关注。

  起底贩卖明星个人信息黑产

  据艾媒网获悉,8月3日晚上10时许,演员王一博发布微博称,因自己手机号被泄露,自己的生活受到了严重影响,呼吁粉丝不要再去打他的电话。从王一博发布的截图中注意到,从8点09分到8点15分,6分钟内有4个电话进来。另一张截图显示,王一博的未接电话有194个。

  微博一经发出迅速引发公众注意。实际上,王一博的遭遇并不是个案。据《新京报》报道,明星的各种个人信息在微博、微信、闲鱼等渠道被明码标价公开售卖,这些信息价格低廉,从几块钱到100元不等,500元能够打包购买上百位明星的信息。

  从航班、酒店、通告到游戏账号、手机号、身份证号乃至户籍,这些明星的个人信息都能被买到。《新京报》记者联系到的一位“黄牛”称,其所售卖的艺人手机号均绑定了支付宝或者微信,真实可靠,30元一条。黄牛随后提供了一名艺人的电话号码,随后通过支付宝验证属实。而在一位卖家的标价中,吴亦凡的户籍信息只需要50元。

  更有资深追星族表示,明星信息的买卖在粉丝圈内早已是公开的秘密,如果想去给明星接送机,就可以去买他的航班号或者身份证号进行查询。不少粉丝还会购买酒店信息前去蹲守,制造“偶遇”。

  广东中安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深圳国际仲裁院仲裁员潘翔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表示,明星的个人信息往往来源于机票销售代理、酒店等公共服务单位或者此类单位的网络运营平台。明星艺人的身份信息、电话号码、家庭地址、家庭成员情况、航班出行信息等均属于法律保护的公民个人信息,向他人出售或提供明星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涉嫌犯罪。

  个人信息泄露事件屡见不鲜

  事实上,不仅仅是明星,普通老百姓的个人信息也陷入了“泄露”、“买卖”危机。

  随着网络消费时代的到来,信息化服务快速普及。然而,消费者在享受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带来的各种利好时,个人隐私信息泄露、盗用、贩卖事件屡见不鲜。

  据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发布的《3·15舆情专题系列:2018年个人信息泄露盘点报告》显示,超八成受访者曾遭遇个人信息泄露问题。

  报告还指出,2018年数据泄露事件频发:Facebook数据泄露事件、华住酒店集团数据泄露事件等,近50亿条个人信息被泄露。

  根据新京报此前相关报道,公民个人细信息泄露有的是相关数据管理人员“监守自盗”,有的则是一些网络黑客通过各种“黑客手段”盗取数据。有的黑客或将数据发布在网站上“炫技”,有的则出售贩卖。这些数据来源则是一些个人信息搜集单位,涉及教育、医疗等各个方面。

  2018年,阿里安全协助警方破获的“史上最大规模的数据窃取案”显示,黑数据公司通过劫持运营商流量窃取了96家互联网公司的数据。这家黑数据公司是一家上市公司,本案告破阻止了30亿条数据的进一步外泄。

  而就在不久前,据《中国消费者报》报道,7月5日,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智联招聘”员工参与倒卖个人信息案。该案涉及公民个人信息达16万余份,这些个人简历一份被卖5元左右。

  此前,据南方都市报报道,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信息安全研究中心审查部技术总监何延哲认为,个人的姓名、毕业院校等较为常用,原本不能视为“个人敏感信息”,但一张简历上有多个信息,包括姓名、年龄、联系方式、住址等,结合起来已经能够精准定位到某个人。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近年消费者信息频遭泄露,一方面是由于各数据信息平台触网化程度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是由于利益驱使,大量的消费者数据被利用成为非法获利的工具。现如今,信息泄露事件已经不再是简单的行业丑闻,而很容易演变成重大的政治事件、经济事件、金融事件、科技事件等深层次的问题。

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网络安全信息与动态周报2018年第43期

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网络安全信息与动态周报2018年第43期

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网络安全信息与动态周报2018年第43期 精品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