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兴宁鸽百亿产业!艾媒咨询获邀参与兴宁鸽产业推进会,解读预制菜趋势,助力特色食材对接千亿赛道
10月19日,“兴宁鸽飞向世界——‘媒体+’兴宁鸽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在广东区域协作消费帮扶产品交易中心成功举办。此次活动由广东省农业农村厅、梅州市人民政府全程指导,中共兴宁市委、兴宁市人民政府牵头主办,央广网广东频道协办,旨在以“媒体+”创新模式为抓手,深度挖掘兴宁鸽的文化内涵,打造这一区域特色品牌,进一步繁荣产业经济生态,构建兴宁鸽产业“六个高地”发展新格局。
来自全国多个省份的行业专家与企业家齐聚一堂,聚焦兴宁鸽产业的种业振兴、标准化养殖、深加工、文旅融合、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等核心方向展开深入探讨,通过多维度主旨分享,为兴宁鸽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指引与前沿思路。
作为全球领先的新经济产业第三方数据挖掘与分析机构,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受邀深度参与本次推进会。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博士出席活动并发表主题演讲,他结合兴宁鸽产业实际发展需求,发布《2025年中国预制菜产业发展新洞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从消费趋势、资本动态到市场竞争格局,多维度为兴宁鸽预制菜产业找准发展定位,打开产业升级新视角,为传统肉鸽产业与预制菜赛道的融合提供了专业数据支撑与方向参考。
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与扎实的产业根基,兴宁已成功将小肉鸽培育成具备百亿级潜力的大产业。数据显示,2024年兴宁鸽产值突破29亿元,占梅州市肉鸽产业总量的七成以上,不仅直接带动1万多户农民增收致富,更辐射饲料加工、物流运输、餐饮文旅等关联产业,形成“一鸽牵出百业兴”的良性发展态势。
兴宁鸽布局预制菜赛道,正契合当前行业发展的大趋势。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已经达到4850亿元,同比增长34.2%,整体呈现上升趋势。随着中国预制菜市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扶持政策的落实,到2026年预制菜市场规模有望达到7490亿元。
当前,预制菜消费需求已从“吃得方便”升级为“吃得好”,这一转变正促使行业进行产品价值重构,聚焦健康化与场景创新两大方向。健康方面,31.1%的消费者担忧“成分不健康、有添加剂”,41.5%最期待“保留食材营养与味道”,40.6%要求“质检品控更严格”。这些诉求推动产品向健康化、品质化升级。在场景创新上,好友聚会(57.06%)、家庭用餐(45.33%)等社交及家庭场景占比最高,揭示了行业向社交化及情感化转型的趋势,由此重构产品价值维度。
顺应这一趋势,预制菜行业正逐步摒弃“低价爆款”策略,转向健康化与场景化价值重构。技术层面,企业纷纷聚焦无添加工艺与天然调味料替代化学添加剂的研发,力求实现安全与风味的双重突破;产品开发则紧密围绕消费场景,着力开发涵盖日常餐饮、节庆宴席及特定消费群体需求的细分场景解决方案。从市场端来看,C端消费呈现便捷性与品质感并重的特征,年轻群体正推动脆皮乳鸽、花胶鸡等新兴预制菜产品增长;B端企业则通过精准匹配场景需求构建差异化价值,产品竞争力核心已从价格导向转向风味还原度、营养保留率等硬性指标。
此前,由第三届中国国际(佛山)预制菜产业大会组委会指导、艾媒咨询和南方农村报共同编写的《2024-2025年中国预制菜产业发展蓝皮书》正式发布。该蓝皮书系统总结了预制菜产业发展成果,清晰展望了未来方向;同时,根据产业集中度、产业规模、消费能力、研发实力和品牌影响力,还评选出2025年中国预制菜产业发展产区20强,佛山顺德、广州白云、佛山南海、肇庆高要4大产区成功入选。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中国预制菜产业已形成以山东、广东、福建和河南为核心产区的集群化发展格局,这些地区凭借资源禀赋与产业协同优势构建了完整的产业链体系。作为农业大省,广东充分发挥珠三角地区水产畜禽养殖优势,整合各特色农产品资源,形成多元化的原料保障网络;同时,广东率先突破超低温锁鲜技术,将预制菜保质期提升至180天以上,有效解决了预制菜长期储存过程中的品质损耗问题,进一步强化了广东在预制菜核心产区中的领先地位。
未来,随着技术创新的不断深化、政策体系的持续完善及全球化布局的逐步推进,预制菜产业或将重塑全球食品消费格局,而以兴宁鸽等为代表的特色食材与预制菜赛道的深度融合,也将推动“中国味道”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光芒。艾媒咨询将继续发挥数据与研究优势,为预制菜产业及特色农产品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