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媒金榜 | 2025年中国数字人城市发展指数20强
数字人产业以“AI+内容+场景”为核心,依托大模型、动作捕捉、实时渲染等技术,将虚拟形象嵌入政务、电商、文旅、教育、金融等场景,实现智能交互、品牌代言、数据运营一体化。部分领先城市通过建设数字人运营平台、开放算力与数据集、设立专项基金,打通IP孵化-建模驱动-商业变现全链路,形成“技术供给-场景需求-政策赋能”闭环。数字人不仅承担代言播报、直播带货、导览讲解等前端角色,还深度融合城市治理、企业服务和消费体验,成为城市数字化营销与产业IP化的重要入口。根据城市资源禀赋与产业侧重,市场可划分为全栈技术驱动型、内容创意集聚型、场景应用牵引型三大路径。
iiMedia Ranking(艾媒金榜)是艾媒咨询旗下中国新消费品牌评价机构,为消费者提供客观的品牌信息及购物消费指南。iiMedia Ranking(艾媒金榜)最新发布《2025年中国数字人城市发展指数20强》,金榜指数是艾媒咨询原创用以判断企业产品消费者评价的综合指标,依托艾媒自主研发的“中国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挖掘与分析系统(CMDAS)”(省部级重大科技专项,项目编号:2016B010110001),采用iiMeval大数据评价模型计算赋值,监测期内根据产业规模、政策支持、传播声量、经济潜力、应用场景,进行分析核算生成。指标分数范围为0-100分,分数越高则表示城市在所在领域综合实力越强。
榜单数据显示,TOP20城市分别为:深圳市、北京市、广州市、上海市、杭州市、无锡市、南京市、苏州市、郑州市、重庆市、合肥市、成都市、厦门市、武汉市、福州市、天津市、嘉兴市、济南市、佛山市、东莞市。其中,深圳市以92.92的金榜指数位居榜首,北京市(91.21)、广州市(89.28)分列第二、第三。
从区域发展格局来看,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三大城市群在数字人产业领域展现出强劲的资源集聚优势,在相关排名前十席位中占据八席,成为该产业的核心高密度发展区域。其中,深圳凭借完整的全栈技术链条以及与港澳地区的跨境应用场景,稳居榜单首位;北京依托头部科研机构的技术支撑和中央企业、国有企业总部的高端定制需求,精准锁定高端市场;广州借助成熟的直播电商生态与广交会永久举办地的资源禀赋,将数字人带货打造成极具辨识度的城市产业名片;上海凭借外资品牌总部集聚与国际展会资源丰富的特点,聚焦高端商业代言领域深耕细作;杭州则推动数字人与直播电商、亚运会等多元场景深度融合,构建起“内容即流量”的高效转化闭环,实现产业价值的快速释放。
在这一产业发展浪潮中,无锡市以83.18分位列第六,名次超越部分省会城市,展现出非核心一线城市的产业突破力。无锡将数字人产业纳入“数字太湖湾”整体发展规划,重点对建模渲染、动作捕捉、AI驱动等产业关键环节给予补贴支持;当地高新区建成江苏省内首个数字人共享影棚,向中小企业免费开放光学动捕设备与超算节点,帮助初创团队降低制作成本;同时依托国家文化出口基地的平台优势,推动数字人与紫砂、物联网、纺织等本地特色品牌跨界融合,打造“数字人+产业带”直播工场,有效带动周边制造业订单增长。通过政策引导、算力支撑、场景拓展的三位一体发展模式,无锡在数字人产业竞争中率先实现提速发展,为同类城市的产业培育提供了有益参考。
随着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和AIGC新基建加速落地,数字人正从“炫技”走向“用技”。政府端,政务大厅数字人导办、政策解读、多语客服批量上线,成为“跨省通办”2.0标配;消费端,直播电商、数字演艺、云旅游持续扩容,带动建模、IP运营全链就业;产业端,城市把数字人视作“数字招商名片”,通过打造城市级虚拟形象,吸引品牌首店、赛事、会展落地,形成“虚拟形象—实体流量—商业转化”的飞轮效应。下一程,谁能率先完成技术标准、版权确权、商业分成三大制度突破,谁就能在数字人“深应用”阶段继续领跑。
未来三年,数字人产业将沿着“超写实、低成本、强交互、可确权”四个方向快速迭代:建模环节AI化把单角色成本打到万元级;动作捕捉从光学向惯性、视觉迁移,实现“一部手机驱动”;AIGC让数字人具备多轮情感交互与内容生产“自我进化”能力;区块链确权与数字资产交易同步成熟,为虚拟偶像、品牌代言人提供可持续商业模型。城市竞争也将从“单点技术”升级为“生态运营”——谁能提供最低成本的使用环境、最丰富的场景接口、最清晰的版权分成,谁就能吸引产业链上下游持续聚集。可以预见,数字人将成为城市数字经济的新“流量入口”和“产业操作系统”,在打造中国式数字文化符号的同时,为实体经济注入更具想象力的增长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