毅见第90期:小米百亿入场造车,52岁的雷军能讲好这个“故事”吗?

艾媒咨询|2020-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研究及典型案例分析报告

本报告研究涉及企业/品牌/案例:特斯拉、宝马、小鹏汽车、比亚迪、北汽蓝谷。<br/><br/>在中国汽车行业滞胀、燃油车走下坡路的背景下,中国新能源汽车是一个全新的赛道。2020年8月,在新能源汽车里,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远高于商用车,单月销量为10.0万辆,环比增长13.0%,同比增长23.1%。在经济下行压力及车企行业低迷的情况下,国家十分重视汽车行业问题的解决,并以新能源汽车发展作为突破口;

艾媒咨询|2020-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研究及典型案例分析报告 精品决策

  毅见,用独特的视角,读懂中国新经济!

  本期话题:小米百亿入场造车

  就在小米疯狂发布新品之际,其造车的靴子也终于落地。

  3月30日下午,小米集团发布的公告称,本公司拟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负责智能电动汽车业务。首期投资为100亿元人民币,预计未来10年投资额100亿美元。本集团首席执行官雷军先生将兼任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的首席执行官。

  遗憾的是,小米集团股价高开低走,最高涨幅逾5%,随后一路走低,甚至一度翻绿。不过,小米造车是继恒大、百度造车之后的又一大行业事件,这也是第一次有手机品牌明确了进军智能纯电汽车领域,资本资金涌入这一市场对于整个中国新能源汽车工业提升和迭代也具有很大的价值。

  那么,雷军为何犹豫再三才拍板?小米为何要冒险进入不熟悉的领域?入局是否晚了?没有选择老牌汽车制造商是为什么?小米押注智能电动汽车有几成胜算?对此,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分享了他的观点。

  分析师观点:

  1. 雷军为何不似百度那样果断,而是犹豫再三才拍板?

  张毅:雷军没有像百度那样果断,很大的原因在于他对造车需要大量投入的考量。这种投入既包括金钱的投入,更包括精力的投入,而这两大块都未必是小米这家公司能够承担起的风险。

  而且,不管是成立全资子公司还是交由控股子公司去做造车项目,都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这也就意味着资金会被大量迁移。但需要注意的是,小米目前的盈利尚不足以支撑其未来数年甚至是十数年的亏损,而这笔资金对于小米而言至关重要。在这种情况下,小米的决定会变得更为慎重。

  此外,时机也是极其重要的,造车新势力就像股票一样波动起伏,即使是“牛市”也会稍纵即逝,因此对小米而言今年就是最为合适的时间点,雷军也才决定下场布局造车。

  2. 小米为何要冒险进入不熟悉的领域?

  张毅:小米布局汽车更重要仍然是看好汽车这个巨大的消费市场以及提高的客单价和售后服务价所带来的庞大营销规模。虽然近几年小米逐渐摘掉了“屌丝”的标签,还推出了“万元机”,并顺利迈入高端机行列,但手机的销售及售后服务所产生的利润对于汽车行业而言仍然是九牛一毛。而汽车每年则需要数目可观的保险和保养等,这些都会产生一定的收入。

  而且,特斯拉、小鹏、蔚来等在资本市场上的强劲表现也是刺激小米下场的重要原因。此前,小米公司估值40亿美元的时候,特斯拉市值才30亿美元,而今特斯拉的市值已超6000亿美元。再来看蔚来和小鹏汽车,当这二者都轻松朝着千亿美元市值进发时,小米则是历经多年才终在2020年12月23日股价冲破30.85港币,首次跻身千亿美元市值公司俱乐部。

  另外,看似残酷,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智能手机已经逐步进入红海时代,在小米手机业务逐渐“见顶”时,无疑需要新的商业故事,而智能汽车则是一大突破口。小米希望通过拓展新业务的方式去增加市值,进入造车这个新领域其实也是一个比较迫切的选择。

  3. 小米造车来晚了吗?

  张毅:早晚与否,还有待论断,且小米还有重重困难需要攻破。对于小米而言,它的对手除了特斯拉、小鹏、蔚来、理想等,传统汽车厂商才是它的“真敌人”。比如国外的“奔宝奥”、通用、法拉利、路虎、丰田、本田、福特等一系列汽车在世界范围内都颇负盛名,而国内诸如吉利、长安、上汽、北汽等,最近也都要大规模入市。

  所以,对于小米造车的这件事并不是一个好时机,看似很安全,但等它的产品出来之后,市场也会进入白热化阶段。

  因此,造车这件事能不能像当年的小米手机一样抓住3G或3G向4G跃升的机会,对小米来说至关重要。但从目前来看,小米造车的风险仍然重重,未来的路还很崎岖。

  4. 知情人士称小米没有选择老牌汽车制造商的计划,这是为什么?老牌厂商的优势是什么?

  张毅:和老牌汽车厂商合作有利有弊,但总体来说,若资金实力相对充足和允许的话,“单干”的优势大于合作。

  与老牌厂商合作,不仅意味着主导权的丧失,同时老牌厂商还是传统的,对于产品和设计的创新仍然处于保守的状态。而从商业模式管理来看,老厂商的思维相对而言也是比较老旧的,而且传统汽车厂商对于安全、品质的把控也会更为慎重。

  细心观察还可以发现,很多老厂商甚至是百年品牌对汽车本身、出行、汽车市场以及消费者都有非常深的认知,即这些厂商对消费者的忠诚度和依赖度也是有信心的。

  而且,汽车和手机的差别还是很大的,从调研情况来看,造车新势力的大部分车主都是有二或三次以上购车经验后才会选择。

  这表明,这些人群其实追赶的是一种时尚,并不是因为汽车本身解决了他们出行和舒服出行的问题,因而在过往没有太多选择时,造车新势力“活”得还不错,但未来若有大量老厂商加入后,消费者的选择或许又将发生巨大的变化。

  5. 小米押注智能电动汽车有几成胜算?

  张毅:在手机行业打滚十载的小米,一招“低价高配”让它尝到了甜头,面对动辄四五千元的旗舰手机,1999元的定价不仅让小米站稳了脚跟,市场份额更是不断扩大。

  不过,隔行如隔山,小米的“神话”能否延续仍是一个未知数。尽管此前有人猜测,为了留住粉丝,小米的量产车型大概率还是会走性价比路线,甚至还有网友戏言,“作为年轻人的第一辆新能源车,小米汽车可能要卖9万9”。

  但小米未来能否有一个好的表现和机会,还要看小米对汽车这个产品本身、行业的熟悉程度以及对未来资本的期望是否“达标”。尽管如此,但对于52岁的雷军而言,入场造车的勇气确实可嘉,至于能否画上圆满的句号还要拭目以待​。


  《毅见》是由艾媒咨询首席分析师张毅担纲的新经济深度评论专栏,针对新经济行业热门话题、模式、现象、趋势的进行深度剖析,用独特的视角,读懂中国新经济。关注“艾媒报告中心”公众号,查看“毅见”更多内容。

  张毅,艾媒咨询创始人CEO、艾媒研究院院长兼首席分析师、中山大学数字媒体专业硕士生导师、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生导师、广东财经大学客座教授;著有《互联网+:颠覆还是被颠覆 》《新零售革命-后电商时代的营销哲学》等近20本畅销图书。

  张毅拥有近20年的大数据咨询和行业管理经验,长期关注大数据、人工智能、新零售、产业升级等新经济行业的发展动向,并对行业现状与趋势具有独特的见解以及丰富的研究经验,为人民日报、新华社、CCTV、华尔街日报、财富杂志、福布斯杂志、英国金融时报、经济学人等多家权威媒体特约专家评论员。

艾媒咨询|2020-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研究及典型案例分析报告

本报告研究涉及企业/品牌/案例:特斯拉、宝马、小鹏汽车、比亚迪、北汽蓝谷。<br/><br/>在中国汽车行业滞胀、燃油车走下坡路的背景下,中国新能源汽车是一个全新的赛道。2020年8月,在新能源汽车里,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远高于商用车,单月销量为10.0万辆,环比增长13.0%,同比增长23.1%。在经济下行压力及车企行业低迷的情况下,国家十分重视汽车行业问题的解决,并以新能源汽车发展作为突破口;

艾媒咨询|2020-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研究及典型案例分析报告 精品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