毅见第77期:反垄断的枪声已响,国家“铁拳出击”释放出什么信号?

艾媒咨询|2021中国新业态商业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2020年前三季度,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5.9%,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7%,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9.1%,加快2.8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5.3%,增速比上半年加快1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24.3%。在疫情冲击下,产业转型发展的动力明显加快,以互联网经济为代表的新动能逆势成长,线上购物、直播带货等新业态、新模式持续火热,在线办公、远程问诊、在线

艾媒咨询|2021中国新业态商业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精品决策

  毅见,用独特的视角,读懂中国新经济!  

  事件:互联网反垄断掀起浪潮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12月24日,新华社发布消息称,近日,市场监管总局根据举报,依法对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实施“二选一”等涉嫌垄断行为立案调查。

  此前,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的反垄断意见稿发出当天,港股互联网巨头股价集体大跌,当天京东跌超8%,阿里跌超5%,腾讯跌超6%。

  12 月 14 日,市场监管总局依据《反垄断法》第 48 条、49 条作出处罚决定,对阿里巴巴投资有限公司、阅文集团和深圳市丰巢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分别处以 50 万元人民币罚款的行政处罚,被誉为互联网反垄断的第一枪。

  一时间,热议不断。艾媒商情舆情大数据监测系统显示,监测期间,“反垄断”关键词的媒体热度指数在当天到达了峰值,为1124。其中,“垄断”、“反垄断法”、“垄断行为”、“监管”、“市场监管”和“二选一”等成为关注重点,这反映出网民对反垄断一事保持着较高关注度和讨论度,加强反垄断监管、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激发市场活力,已成为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2020年12月中国反垄断热点事件监测分析

  12月25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中国反垄断执法年度报告(2019)》显示,2019年中国共立案调查垄断案件103件,结案46件,罚没金额 3.2 亿元。

  其中,立案调查垄断协议案件28件,作出行政处罚 12 件,罚没款 2.77 亿元;立案调查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案件15件,作出行政处罚4件,罚没款3387万元;办理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案件84件,其中立案调查24件,纠正12件;调查经营者集中未依法申报案件36件,作出行政处罚18件。

  中国之外,反垄断风暴几乎也在全球各大经济体同时上演。目前,美国司法部已向谷歌、Facebook发起了诉讼,硅谷巨头们还面临20年来欧盟首次对互联网规则的“动刀”。

  那么,“二选一”是指什么?50万的处罚是否过轻?互联网巨头为何触犯了法律的神经?反垄断法出台有何意义?如何看待“大数据杀熟”的现象?消费者的权益该怎样保障?此次重拳出击是否宣告着互联网垄断旧时代的结束?全球反垄断高潮为何在现在集体迸发?对此,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分享了他的观点。

  分析师观点:

  1. “二选一”是指什么?有人说,50万对于互联网巨头而言就像是“挠痒痒”,处罚是否过轻?

  张毅:“二选一”是指合作商家只能驻扎在一个在线销售平台上,不能同时驻扎在竞争对手的平台上,即想要开店的商家只能在阿里体系的电商平台或者竞品平台(如京东)之间选一个。

  根据现行的法律法规,罚款50万其实已经属于顶格处罚了。当然,50万对于互联网巨头而言的确是个小数目。但是,对于反垄断法的执行以及它所释放出来的信号和态度而言,50万又不仅仅只是一个数字本身,而是敲响了反垄断的警钟,具有深远的意义。

  总的来说,罚款只是一种手段,最关键的还是体现了国家监管部门对于反垄断这种行为的处理和监管的决心。

  2. 互联网巨头为何触犯了法律的神经?反垄断法出台有何意义?

  张毅:目前,互联网巨头过度利用资本的高杠杆去撬动和滥用市场的支配行为,其实对于创新、民生以及关键技术的突破等都造成了一定的误导和方向上的误判,以至于给技术本身的发展带来了不确定的因素或背道而驰。而这种垄断的行为,对于弱势群体而言也造成了比较大的冲击。

  从本质上来说,巨头过往野蛮生长或者在资本带动下的野蛮生长的巨头,所带来的这种负面效果已经到了相关法律去约束的时候。

  而反垄断法的出台,其实已经有好多年的历史了。反垄断的目的,更大的还是在于整个市场的竞争以及资源分配的公平、公正的问题,既要释放市场活力,又激发竞争,而不是一家独大垄断市场的企业。所以,反垄断法的出台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对于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以及资源调配的公正性均有一定的作用和约束力,从全球范围来看,反垄断法在西方发达国家更是频频使用的。

  正如人民日报评论称,相信通过加强反垄断监管,能够消除影响平台经济健康发展的障碍,平台经济也将迎来更好的发展环境。

  3. 现在大数据算法越来越高级,信息定制化可以满足人们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但“大数据杀熟”频登热搜,对此现象你怎么看?消费者的权益如何保障?

  张毅:所谓的大数据杀熟是指相同的产品或服务,老客户看到的价格比新客户还要昂贵。而近几年,大数据杀熟这种行为频频被诉诸媒体,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也是在垄断的环境和背景下,部分巨头滥用大数据的能力去挑战消费者底线的一种行为。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随着大数据产业日益进步,互联网巨头所收集的数据也越来越多。而这种行为的发生,本质上对于品牌和企业而言,也会产生比较负面的影响。艾媒商情舆情大数据监测系统显示,自反垄断掀起波澜后,大数据杀熟的网络热度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并在本月18日达到峰值。截至12月25日,大数据杀熟的言值指数仅为7.4,这说明网民对此事的情感偏向于负面。

  因此,对数据的使用规则、对消费者的公平性以及对于市场地位的支配能力,都需要比较严格的监管措施才能更好地防止这种恶意行为的发生,而反垄断法的实施无疑是破除大数据杀熟这种“顽疾”的关键。此外,还建议巨头们能够充分考虑自身和消费者之间的利益平衡,把更好的产品、更公正的服务推向每一位消费者。

  4. 目前,中国基本上处于第一代互联网精英“统治”的时代,此次重拳出击是否宣告着互联网垄断旧时代的结束?

  张毅:移动互联网的确是真正改变人类历史命运的一次非常大的跃升,自从有了移动互联网以后,世界的整体效率呈现出几何倍数的增长。

  从这个角度来看,移动互联网在新经济环境下,理应诞生更多富有创新力的企业。但是,第一代互联网巨头在利用资本和资源优势的前提下,确实对创新能力存在一定的压制和阻碍。所以,某种程度来说,在反垄断法严格后,对于垄断的破除、创新的鼓励、新技术的探索以及整个生态的发展,都将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届时,付出努力和投入并积极探索新技术和新经济、新商业模式的企业和企业家们也将得到更多的、更公平的以及实实在在的好处。

  5. 全球反垄断高潮为何在现在集体迸发?

  张毅:从全球范围来看,随着资本的门槛和流动性越来越没有国际和界限之分这种大环境的推动下,再加上全球移动技术的快速发展,商业的成长周期大大缩短。而从萌芽到成长为一个巨无霸的企业,在以往可能需要几十或上百年,但现在只需要十几年、十年,甚至只用几年的时间便可“功德圆满”,可以看出这种效率和速度是大为提升的。

  而在这样的背景下,某些领域或方向就很容易形成带有垄断性质的个企业,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性质不仅仅是市场地位的垄断,更可能存在着资金和资源的垄断,甚至还有对消费者强势压力的垄断。

  因此,在全球范围内,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更需要通过反垄断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健全数字规则,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打下坚实基础,各国政府采取相关的反垄断措施既是形势所迫也是大势所趋。而全球同时掀起反垄断的高潮,不仅可以破除垄断的行为,让市场竞争更加的充分和更加的良性,同时,也能让消费者在充分的市场竞争中得到实在的好处。而且最为关键一点,反垄断还是通往自由的必经之路。


  《毅见》是由艾媒咨询首席分析师张毅担纲的新经济深度评论专栏,针对新经济行业热门话题、模式、现象、趋势的进行深度剖析,用独特的视角,读懂中国新经济。关注“艾媒报告中心”公众号,查看“毅见”更多内容。

  张毅,艾媒咨询创始人CEO、艾媒研究院院长兼首席分析师、中山大学数字媒体专业硕士生导师、广东财经大学客座教授;著有《互联网+:颠覆还是被颠覆 》《新零售革命-后电商时代的营销哲学》等近20本畅销图书。

  张毅拥有近20年的大数据咨询和行业管理经验,长期关注大数据、人工智能、新零售、产业升级等新经济行业的发展动向,并对行业现状与趋势具有独特的见解以及丰富的研究经验,为人民日报、新华社、CCTV、华尔街日报、财富杂志、福布斯杂志、英国金融时报、经济学人等多家权威媒体特约专家评论员。

艾媒咨询|2021中国新业态商业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2020年前三季度,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5.9%,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7%,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9.1%,加快2.8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5.3%,增速比上半年加快1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24.3%。在疫情冲击下,产业转型发展的动力明显加快,以互联网经济为代表的新动能逆势成长,线上购物、直播带货等新业态、新模式持续火热,在线办公、远程问诊、在线

艾媒咨询|2021中国新业态商业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精品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