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间投诉量增长近14倍,医美并没有那么“美”!

  7月24日,“医美投诉量5年间增长近14倍”这一话题进入热搜,引起网友讨论。业内人士认为,医美行业的快速扩张的同时,也伴随着行业形象毁誉参半的困境。推动医美行业的持续繁荣发展,医美机构和医美从业者要落实自我管理主体责任,相关部门也需要继续加大监督的力度,形成综合治理机制。

  “颜值经济”崛起,医美市场突破3000亿

  作为一个富有生机和活力的产业,近年来医美行业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医美行业发展速度略受影响,市场规模为130亿美元,同比增长5.2%。随着经济逐步回暖,预计医美行业在2021年后将迎来报复性反弹,增至144亿美元。

  虽然医美行业在中国开展较晚,但中国人追赶的脚步非常快。近年来,国内“颜值经济”蓬勃发展、消费需求旺盛,中国医疗美容行业市场规模保持增长趋势。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医疗美容市场规模突破3000亿元,达到3150亿元。用户规模方面,2020年中国医疗美容用户规模达1520万人。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近年来,中国消费者受国际医美新潮流影响,医美消费意识逐渐觉醒。与此同时,年轻和中产两股消费力的崛起,推动医美市场需求持续提升;医美项目供给持续增长、消费环境日益改善,也为中国医美市场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行业的高速发展源自于超高的毛利率水平,不少人关注到医美行业的上游毛利率堪比茅台,这也是众多投资者趋之若鹜的重要原因。2020年度,爱美克的综合毛利率约92.6%,溶液类注射产品毛利率约92.3%,凝胶类注射产品毛利率约92%。

  医美不“美”,投诉量5年间增长近14倍

  但在行业高利润、快增长的风光之下,医美行业问题仍然突出,医美领域存在水货假货、虚假信息泛滥、药品市场无序、行业自律缺乏等诸多问题,这些引起投诉数量的增加。

  中国消费者协会官网投诉数据显示,2015年到2020年,全国消协组织收到的医美行业投诉从483件增长到7233件,5年间投诉量增长近14倍。其中,虚假宣传、非法行医是涉诉医美机构的两大突出问题。

  近年来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医美虚假宣传、违法行医的案例并不少见。据中国数据研究中心、中国整形美容协会联合发布的《中国医美“地下黑针”白皮书》显示,医美“黑机构”数量超过6万家,是正规机构的6倍,平均每年黑医美致残致死人数约达10万人,且多数消费者投诉无门,维权艰难。

  与此同时,假货、水货大行其道,严重危害了行业发展。据中国整形美容协会提供的数据,国内市场上销售的玻尿酸和肉毒素类产品70%由假货和水货构成,实际年消耗量是正规产品的5倍左右。另据此前央视曝光,目前医美市场上流通的“水光针”正品率仅为33.3%,也就是说,每3支针剂里就有2支是非正品。

  此外,医美行业不良事件频发。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典型轻医美项目热玛吉、超声刀、玻尿酸频出负面新闻,其中热玛吉连续2个月负面报道次数排在第一。事实上,热玛吉等轻医美项目逐步进入大众视野,但负面报道通过网页、社交媒体等渠道进行传播,对行业形象造成一定的影响,加上行业本身尚未成熟,更容易劝退消费者,不利于行业企业获客。

  医美行业的快速扩张的同时,也伴随着行业形象毁誉参半的困境。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想要消除医美行业乱象,医美机构和医美从业者要落实自我管理主体责任,将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放在首位,按照相关制度标准,规范医疗美容服务行为。当然,推动医美行业的持续繁荣发展,不能只依靠于医美机构的自律,需要继续加大监督的力度,形成综合治理机制。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国家已经对此问题相当重视。今年5月28日,国家卫健委、中央网信办等八部门发布《关于印发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定于2021年6月-12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工作,提高美容医疗机构(含中医美容医疗机构)依法执业意识,强化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管理,防范医疗纠纷和安全风险,严厉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