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电与街电合并落定,共享充电从“一兽三电”变身“一兽两电一竹芒”

  距离宣布合并一个月后,搜电、街电的合并正式落定。

  5月6日,搜电充电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声明称,街电与搜电充电两大共享充电宝品牌合并后,所属母公司正式定名为“竹芒科技”,董事会由原搜电、街电的管理团队与投资机构共同组成。

  据企查查工商信息显示,街电、搜电发生多项工商变更,“竹芒科技”以100%持股比例成为街电、搜电的全资控股母公司,后者法人梁凯。该项变更或意味着两大品牌的合并已正式完成。

  今年4月,共享充电宝品牌街电和搜电宣布合并,双方将共同组建全新的集团公司,“街电”和“搜电”将作为同一集团公司下的两大子品牌,并保持原有的业务和团队独立运营。就在联合公告发布的同时,搜电宣布正式完成连续两轮融资,累计融资规模超8亿元。

  而在合并完成后,两大品牌将在竹芒科技的统筹下,在供应链管理、软硬件研发、客户服务等层面发挥协同作用,为客户和消费者带来持续的产品创新、全面的运营覆盖、全渠道产业构筑、全场景终端服务支持。

  根据各共享充电宝品牌披露的数据,截至2020年12月31日,怪兽充电累计注册用户超过2.19亿;小电科技有超过2.37亿的注册用户。而街电和搜电合并后,竹芒科技旗下共享充电宝业务合计用户规模突破3.6亿,日订单峰值达300万单/天。

  刚需、高频、标准化程度高的共享充电宝赛道,显然已被验证是一个相对成熟的市场。即使2020年受到“新冠疫情”影响,行业发展整体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用户规模达到2.29亿人。

  此前,共享充电宝行业已经基本形成“一兽三电”的格局:怪兽充电、街电、来电、小电。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19上半年中国共享充电宝行业研究报告》,2019年上半年中国共享充电宝用户份额,而小电、怪兽及来电占比分别为23.6%、20.9%和11.7%。

  不过,今年冲击不断。4月1日,怪兽充电顶着“共享充电第一股”的头衔登陆美股。而小电科技也正在冲击港股。如今,搜电与街电所属母公司“竹芒科技”又正式亮相,可以看出,“一兽三电”的格局将变为“一兽两电一竹芒”。

  此前,艾媒咨询创始人兼CEO张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今年的共享充电宝市场是加剧整合、洗牌,以及资本套现的一年。一些共享充电宝公司选择合并,是因为自身体量不够大,合并进而打包上市,可以说是一个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而搜电与街电的联合,无疑会给上市的怪兽充电、排队上市的小电科技带来压力。

  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2020年,怪兽充电营业收入分别为20.22亿元、28.09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67亿元和0.75亿元,虽然营业收入增速达到38.9%,但净利润却遭到腰斩,净利率更是由8.3%下降至2.7%。

  而另一品牌小电科技虽然近3年营收在不断上涨,但去年净利润亏损1亿元。据招股书显示,小电科技在2018年、2019年和2020年营收分别为4.23亿元、16.36亿元、19.11亿元,复合年增长率112.5%。不过从利润来看,过去3年分别为-0.45亿元、1.94亿元和-1.07亿元。

  显然,盈利模式单一是共享充电宝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制约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而要想提升盈利空间,只靠单一的充电宝业务恐怕难以支撑。

  值得注意的是,在官方给出的介绍中,并未将“竹芒科技”的定位限定在共享充电宝领域,而是采用了指向更加宽泛的“创新型消费场景”,并已推出口罩机、体温监测仪等产品。竹芒科技将定位与“新消费”绑定,或将预示未来更加广阔的业务版图规划。竹芒表示,未来公司将致力于新消费场景的智能化升级,打造更多类型的智能硬件产品。

  事实上,由于受到企业竞争壁垒小、用户转换成本低等因素的限制,产品租赁仍然是目前共享充电宝行业最核心的商业模式。但长期以来,业界不乏质疑共享充电宝商业模式单一、增长受限的声音。在此背景下,各品牌也积极探索其他商业模式,如开发定制化产品、跨界合作等。

  更早之前,怪兽充电就在招股书中将自己定位为“科技消费公司”,并跨界白酒业务。怪兽充电创始人兼CEO蔡光渊表示:怪兽充电内部孵化的新锐白酒品牌“开欢”,将作为公司业务的“第二曲线”,已经成立专门的负责部门,线上线下同步发售。

  “白酒市场是个万亿市场,它的毛利率比较高,可以让企业有更多子弹去做品牌的推广,可持续发展,而且白酒单品可以打‘爆’,把一个产品做成一个英雄产品。”蔡光渊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如是表示。

  共享充电宝企业做新生意,这意味着靠出租充电宝赚钱越来越难。但头部玩家的跨界,究竟是扩大声量的“噱头”,还是能够真正带来商业价值的尝试?如今来看还有待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