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媒解读:舌尖上的生意,如何掘金千亿调味品市场?

  热点:调味品上市公司前三季度“成绩单”出炉

  近日,各大调味品上市企业三季报陆续出炉,他们的“收成”如何?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汇总了12家调味品企业2020年前三季度业绩数据。据统计,今年1-9月,12家调味品公司中,全部实现盈利。从营收情况来看,仅有3家企业营收出现下滑。

  作为厨房里的常见调味品,酱油今年在市场中的表现颇为亮眼,也成为行业头部企业的主要业绩增长点。其中海天味业、中炬高新、千禾味业均大赚。

  数据显示,海天味业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70.86亿元,同比增长15.26%。实现归属净利45.71亿元,同比增长19.20%。其中酱油收入超过97亿元,约占整体营业收入的57%。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海天味业股价节节攀升,已经成为A股的“神酱油”。9月2日收盘价为198.48元/股,上涨5.19%,总市值超过6400亿元,成为市值仅次于贵州茅台(600519,SH)、五粮液(000858,SZ)的消费品上市公司。

  中炬高新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38.1亿元,同比增加7.90%,实现净利润6.68亿元,同比增加22.4%,旗下广东美味鲜调味食品有限公司(简称“美味鲜”)仍为营收主力。前三季度,美味鲜实现营收37.22亿元,同比增加10.87%,实现净利润6.71亿元,同比增加23.67%。而从美味鲜的主营产品来看,前三季度,酱油实现营收23.4亿元,同比增加9.39%。

  而千禾味业前三季度营收增长31.45%至12.22亿元。归属净利提升63.67%至2.24亿元。其中,据千禾味业公布的经营数据公告,第三季度单季,酱油收入增长35.40%。在消费升级带动高端酱油行业持续放量的背景下,千禾采取“零添加为主,高鲜为辅”这一与主流竞争对手截然不同的产品策略切入高端酱油空白价格带,避其锋芒,让其酱油业务不断得到提升。

  酱油之外,今年前三季度,其他调味品在赚钱能力上也不容小觑。其中,安琪酵母营业收入约64.26亿元,同比增长15.58%,其酵母及深加工产品营收50.60亿元,占整体营业收入的78.7%;恒顺醋业实现营业收入14.46亿元,同比增长7.98%,醋的营业收入占到整体营业收入的62.38%。

  整体来看,今年的调味品市场格外火,卖酱油、醋、酵母等的调味品企业交出了一份不错的前三季度“成绩单”。那么,调味品市场为什么这么火?市场发展空间有多大?前三季度企业盈利状况整体向好,未来能否保持?未来调味品企业该如何拓展盈利空间?可从哪些方面发力?对此,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分享了他的观点。

  分析师观点:

  1、调味品市场为什么这么火,发展空间有多大?

  调味品市场的终端需求主要来源于餐饮业、家庭消费和食品制造业三方面。疫情期间,餐饮渠道遭受重创,但换来了中国亿万家庭在调味品市场里的巨大消费,家庭渠道不降反升。来自上海证券数据,2020年Q1调味品家庭渠道收入增速超30%。

  疫情下“全民皆厨”,刺激了家庭在调味品方面的消耗提升,这不仅培养了消费者使用调味品的兴趣和习惯,还使得调味品出现消费高潮,调味品企业营收和利润同比增长。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整体调味品市场中,头部百强企业的营收已经超过千亿了,预计2020年中国调味品市场会超过3900亿元。

  2、前三季度企业盈利状况整体向好,未来能否保持?

  从调味品上市公司的三季报来看,卖酱油、醋、味精、榨菜、酵母的企业都交出了好成绩。海天味业、中炬高新、千禾味业、安琪酵母等成为大赢家,赚得盆满钵满。到了下半年尤其是第四季度,国家大力推进内循环经济、夜间经济等大力发展,餐厅消费逐步恢复到常态,甚至出现一些报复性消费,从接下来的表现来看,调味品市场只会更好,不应该会更差。

  3、调味品企业该如何拓展盈利空间?可从哪些方面发力?

  当前,调味品市场快速发展,成熟度不断提高,竞争程度也越来越激烈。随着消费升级,老百姓对调味品的需求会趋于品牌化,更偏向于高质量,并且有社会美誉度的品牌和产品,所以市场集中度会越来越高,尾部企业要么转型,要么加大产品和品牌打造。

  随着家庭餐桌的回归,在传统的产品市场里比较吃香的鸡精、味精等都受到了一定的排斥,整体来说还是在走下坡路。针对家庭消费,未来更偏向原味、自然的调味品将更占优势,是整个调味品市场共同的选择和方向。

  而企业要加大自己盈利空间,主要从两个方面下手:第一,把产品的成本降下来。一方面是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成品率、优品率,减少损耗。另一方面是市场成本,电商时代,推广成本都还是比较高的,如果这两个成本控制好,相信利润还是有保障的。

  第二,拔高品牌。最近这两年,短视频、直播迅猛发展,年轻群体也逐步成为市场的主流消费人群。而这类受到短视频、直播影响的新兴消费群体,在某种意义上加大了老品牌被新品牌替代的可能性,因此品牌需“拔高换新”,在价格、品质、包装等方面进行升级,为自身的盈利空间带来更多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