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上午,国家邮政局邮政业安全监管信息系统实时监测数据显示,今年快递业第600亿件快递诞生,是我国山西的一位消费者从韩国购买的商品,由圆通速递从天津保税区揽收。这标志着我国快递年业务量迈入600亿时代。
国家邮政局发言人、市场监管司司长冯力虎介绍,“十三五”以来,我国快递包裹量每年以新增100亿件的速度迈进,已连续6年超过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经济体。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新兴寄递市场,包裹快递量对世界快递业增长贡献率超过50%,也已成为世界邮政业的动力源和稳定器。
据测算,我国平均每个包裹的价值约为137元,这意味着新增100亿件包裹间接拉动经济增量1.37万亿元。目前,我国邮政业呈现出“1225”的特点,即邮政业业务收入规模占GDP近1%,每年吸纳就业人数占全国新增就业人数2%,每年间接拉动经济总量占全国经济增量20%;我国包裹量占全世界包裹总量的50%以上。
近年来,我国快递行业快速发展,快递量持续增长。据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发布的《2018-2019年全球及中国快递行业运行状况与商业决策调查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507.1亿件,同比增长26.6%;业务收入累计完成6038.4亿元,同比增长21.8%。快递业务量连续五年蝉联世界第一,是第二名美国的3倍多,超过美、日、欧等发达经济体总和。
随着物流体系完善、入局快递物流企业增多,以及中国电商业务发展成熟,中国快递行业保持增长的态势,快递业整体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如今我国快递年业务量迈入600亿时代,是快递发展史上又一座里程碑。展望未来,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中国快递行业主要有以下三大发展趋势:
(1)由“规模扩张”向“质量内涵”转型
中国的快递市场规模已经稳居世界第一,但还存在行业供给体系质量不稳、效益不高,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国际化水平低,中高端供给严重不足等问题,因此未来的快递行业应朝着“质量内涵”方向转型。
(2)由“同质低效”向“结构优化”转型
快递企业提供服务趋同质化、单一化, “恶性竞争”、中小企业生存困难等现象倒逼行业必须积极转变发展模式,调整产业结构,以提升发展质效为重点,着力提升产业价值链和产品附加值。
(3)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
坚持以创新为第一动力,充分利用新兴科技解决行业要素成本上升、边际效益递减、竞争力下降、增长空间受限等现实困难。促进生产要素从低效领域转移到高效领域,不断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评论需要审核后进行展示,请勿重复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