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大数据解读万亿养老产业

艾媒报告丨2019中国养老产业发展剖析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本报告研究涉及企业/品牌/案例包括:祥颐养老、华人照护、颐寿养老、朗高养老、普亲养老、永安林业、双箭股份、尚荣医疗、新华保险、中国平安、鱼跃医疗、海南椰岛、安邦人寿、泰康之家、亲和源、诚和敬、乐成养老、日月星、欧葆庭、椿萱茂<br/><br/>中国养老产业处于高速发展阶段,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将已达6.57万亿元,医养结合成为行业发展

艾媒报告丨2019中国养老产业发展剖析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精品决策

  随着社会、科技等的发展,人们的寿命大大延长了,但与之相对的,人口的生育率却在降低,这种情况也就导致了世界范围内的一个老龄化的问题。“老龄化”成为高频词的同时,养老产业也出现了井喷式发展。2019年上半年,投身养老企业的上市公司已超过80家。

  对此,艾媒咨询相继发布了《2019中国养老产业发展剖析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2019中国养老产业典型商业模式案例分析报告》《2019日本养老产业发展模式与经验借鉴分析报告》,聚焦于养老行业,通过“理论研究+行业调查+个案分析+前景预判 ”的方式,不仅深度剖析了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现状、驱动因素、商业模式、投融资情况、典型企业经营情况、行业现存痛点及未来前景,还通过分析日本养老保险制度、介护服务模式,总结日本养老产业对中国的启示。

  老龄化社会来临,日本成养老产业的主要借鉴对象

  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人达2.5亿人,占总人口的17.9%。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50年,中国或有35%的人口超过60岁,成为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中国的老龄化问题日趋加剧,成为促使养老产业迅速发展的动力。目前中国养老产业尚处于发展阶段,日本拥有较为成熟的养老产业,形成了六大养老服务细分领域,如老年住宅产业、老年金融产业、文化生活服务、家务服务等。这为中国的养老产业提供了借鉴。

  目前日本的养老产业社会保险制度中,国民补贴、雇员养老金和个人养老金三种层级并存,其他养老相关保险制度有高龄老人医疗保险制度、介护保险制度等。其中,介护制度的发展最具特色。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的数据,2019年1月日本通过介护保险接受养老服务的人数达508.1万人,其中接受居家护理服务的人数达381.0万人。

数据来源:艾媒数据中心(data.iimedia.cn)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日本老龄化社会加剧的背景下,日本政府通过养老金制度改革、介护保险制度改革、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社会保障及税收一体化改革等多项措施,解决了老年人生活保障问题,规范了日本养老产业的发展。这种养老制度对中国当前面临的老龄化社会问题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托老所”最近非常火,老人白天上“托老所”接受照顾,晚上回家感受家庭温暖的养老模式成为主流。事实上,近年来日本政府力推托老所模式。2016年时,东京托老所数量就已经超过2000家。知情人士透露,如今,像这种托老所全日本或已超过4.3万间,而且还在继续增加中。

  中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医养结合成行业新热点

  随着中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剧,养老产业的发展是中国社会的需求。国家政策支持以及老年人资金充足,中国养老产业具备巨大的发展潜力。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达6.57万亿元,预计2022年可达10.29万亿元。

数据来源:艾媒数据中心(data.iimedia.cn)

  在中国政府大力推动下,社区养老模式革新、智慧养老不断推进、医养结合成为行业热点。“医养结合”是指推进现有医疗卫生和养老机构合作,发挥互补优势,实现社会资源利用的最大化。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7年医养结合行业市场规模已达5245亿元,预计2021年将突破1万亿元。

数据来源:艾媒数据中心(data.iimedia.cn)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未来医养结合趋势将加快。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问题得到了细化,其健康服务模式夜莺从医院治疗模式向健康维护模式和医养结合模式转变,医养结合的优势在于能够突破一般医疗和养老的分离状态,提供综合一体化的医养结合服务,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健康保障需求。

  商业模式逐渐完善,超80家企业已投身养老产业

  目前中国养老产业已形成包括原料和能源等资源供应商、养老用品供应商、养老房地产商和养老服务提供商、个人和机构消费者在内的产业链环节。现阶段中国养老产业包括月费制、产权销售、售后回租、会员制、保险养老和社区按需付费在内的六大商业模式逐渐发展完善,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巨大市场吸引各类资本入驻,2019年上半年,投身养老企业的上市公司已超过80家,其中大部分企业都投身房地产业务,占据比例39.0%,万科、保利、远洋和复星等大型上市地产企业也均纷纷投入乐龄养老市场,发展自己的养老业务。其中有部分业务拓展到金融保险,试图开展“保险+养老”的运营模式,这些企业包括合众人寿和泰康保险等大型保险公司。

数据来源:艾媒数据中心(data.iimedia.cn)

  目前,养老运营、地产、保险成为养老产业的三大主力布局。其中,主打养老服务运营模式的亲和源,通过发展“开发+运营”模式于2018年实现了8140.9万元的营业利润;万科地产通过构筑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三位一体的乐龄养老模式实现超过95%的入住率(注:乐龄养老是指60岁以上的老人);泰康人寿实现“养老社区+康复医院”的发展模式,完成了在全国的连锁布局。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进军养老产业的企业纷纷将布局重点放在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这三个经济圈,并且将核心放在一二线的重点城市,还有极大的中国地图空间亟待开发和发展养老产业。

  智慧养老领域受资本追捧,市场潜力巨大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城镇化及老年化的严峻,家庭养老的社会功能不断弱化、机构养老力不从心、养老供给机制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等问题凸显,传统养老面临诸多挑战。

  而智慧养老的到来将颠覆传统的种种模式。所谓智慧养老,是面向居家老人、社区及养老机构的传感网系统与信息平台,并在此基础上提供实时、快捷、高效、低成本的,物联化、互联化、智能化的养老服务。通过智慧互联,将突破地域限制,将老人信息、社会资源、需求匹配等全部集中在平台上,利用各种系统和产品给老年人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服务。

  据中关村科技发布的数据,2018年中国养老产业融资总共18起,共有6家养老服务机构获得融资,获投企业涉及旅居养老、医疗健康、养老服务、智慧养老、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和老年文娱七个细分领域。18起投资案例中,涉及智慧养老的有4起,占比21.1%。

  目前,中国人均健康管理信息化投入是美国人均投入量的3%,约为2.5美元。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随着智慧养老的推进,中国人均健康管理信息化投入有望提高,且中国60岁及以上老龄群体庞大,智慧养老市场潜力巨大。

  体制性障碍、供需结构失衡、养老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仍存

  养老产业行业发展前景广阔,但同时也面临着体制性障碍、供需结构失衡、养老服务体系不健全等发展问题。

  体制性障碍方面,其一,事业还是产业?养老产业的性质徘徊在事业和产业之间,养老产业中的非竞争性行业和竞争性行业区分不明确,缺乏政府介入还是市场介入的边界划分。其二,民营还是公办?在养老服务行业,民营资本在融资服务、财政支持、土地使用、医保定点等方面先天不足,享受不到公办机构的优惠政策,无法平等参与竞争。其三,统一管还是多头管?中国政府职能部门在养老产业的管理上处于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局面,易造成管理上的真空和职权的交叉,缺乏相互协调,政策制定和执行效率低下。

  供需结构方面,养老产业的服务在质与量上都供不应求,专业服务人员缺乏,服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老龄服务的数量和质量都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

  而养老服务体系方面,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随着老龄化程度加深带来的养老产业市场需求不断扩大,未来家庭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三种模式将无法满足中国老年人的多层次需求,必须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

艾媒报告丨2019中国养老产业发展剖析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本报告研究涉及企业/品牌/案例包括:祥颐养老、华人照护、颐寿养老、朗高养老、普亲养老、永安林业、双箭股份、尚荣医疗、新华保险、中国平安、鱼跃医疗、海南椰岛、安邦人寿、泰康之家、亲和源、诚和敬、乐成养老、日月星、欧葆庭、椿萱茂<br/><br/>中国养老产业处于高速发展阶段,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将已达6.57万亿元,医养结合成为行业发展

艾媒报告丨2019中国养老产业发展剖析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精品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