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罚落地!3年虚增营收逾200亿,康美药业6名当事人遭证监会禁入市场

艾媒舆情 | 2018上半年中国医药行业品牌形象感知与舆情应对数据分析报告

2017-2018年是医药改革的关键年,两票制、药品零加成、分级诊疗制度、医保目录更新等改革政策频出,迈入“快车道”,健康中国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

艾媒舆情 | 2018上半年中国医药行业品牌形象感知与舆情应对数据分析报告 精品决策

  经历了8个月的调查之后,证监会对于康美药业(600518.SH)的处理结果终于落地。

  康美药业处理结果:6人被市场禁入

  8月16日晚间,ST康美公告称,公司收到证监会《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证监会拟决定对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60万元的罚款。对马兴田、许冬瑾给予警告,并分别处以90万元的罚款。对马兴田、许冬瑾、邱锡伟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根据公告,2016年~2018年期间,康美药业涉嫌通过仿造、变造增值税发票等方式虚增营业收入。康美药业《2016年年度报告》虚增营业收入89.99亿元;《2017年年度报告》 虚增营业收入100.32亿元;《2018年半年度报告》虚增营业收入84.84亿元。《2018年年度报告》虚增营业收入16.13亿元。

  同时,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康美药业通过财务不记账、虚假记账,伪造、变造大额定期存单或银行对账单,配合营业收入造假伪造销售回款等方式,虚增货币资金。其中,《2016年年度报告》虚增货币资金225.49亿元;《2017年年度报告》虚增货币资金299.44亿元;《2018年半年度报告》虚增货币资金361.88亿元。

  此外,在2018年年度报告中还存在虚假记载,虚增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投资性房地产。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公司在未经过决策审批或授权程序的情况下,累计向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提供非经营性资金116.19亿元用于购买股票、替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偿还融资本息、垫付解质押款或支付收购溢价款等用途。

  康美药业有预谋有组织长期系统实施财务造假行为,恶意欺骗投资者,影响极为恶劣,后果极为严重。证监会已经向涉案当事人送达事先告知书,依法拟对康美药业及马兴田等22名当事人予以行政处罚,并对6名当事人采取证券市场禁入措施。下一步,证监会将充分听取当事人的陈述申辩意见,坚持法治、专业原则,加快办案进度,用足用好现有手段,严格依法处罚。对涉嫌犯罪的,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证监会:持续保持对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行为的高压态势

  一直以来,康美药业财务造假事件引发广大媒体平台和网民的关注,据艾媒草莓派数据调查与计算系统调研显示,27.3%的网民强烈谴责康美药业财务造假的行为;40.9%的网民认为应立即对康美药业作停市处理,对相关上市人员进行查处,赔偿股民损失;31.8%的网民认为企业财务造假成本低,要求相关部门加大惩戒力度,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自康美药业自曝近300亿“会计差错“后,证监会曾三发问询函,责令康美药业进一步披露相关事实,追问康美药业出现重大差错的具体原因和诸多细节。因此事件,其审计机构正中珠江会计师事务所已被证监会立案调查。而如今,康美药业处理结果也公布了。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财务造假,不仅破坏正常的市场秩序、损害投资者利益,更挤压了合法经营企业的生存空间。对此,需要监管部门不断加大对资本市场的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完善制度制定,强化执法程序,加大违法成本,精准打击肆意妄为、逃避监管、影响恶劣的机构和个人,构建责任追究体系,探索建立全链条监管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企业财务造假的问题。

  证监会表示,信息披露制度是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制度基石,是维护投资者权益的重要保障。上市公司应严格遵循信息披露各项规定,确保披露的信息真实、准确、完整。康美药业等公司肆意妄为,毫无敬畏法治、敬畏投资者之心,丧失诚信底线,触碰法治红线,动摇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根基。

  下一步,证监会将持续保持对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行为的高压态势,加大惩戒力度,增强监管震慑力,将综合运用行政处罚、刑事追责、民事赔偿及诚信记录等立体追责体系,提升违法违规成本,通过持续、精准监管,促使上市公司及大股东讲真话、做真账,推动中介机构归位尽责,合力守住信息披露这一资本市场“生命线”。

艾媒舆情 | 2018上半年中国医药行业品牌形象感知与舆情应对数据分析报告

2017-2018年是医药改革的关键年,两票制、药品零加成、分级诊疗制度、医保目录更新等改革政策频出,迈入“快车道”,健康中国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

艾媒舆情 | 2018上半年中国医药行业品牌形象感知与舆情应对数据分析报告 精品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