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联招聘”员工参与倒卖个人信息:16万个人简历被出售,5元一份

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网络安全信息与动态周报2018年第43期

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网络安全信息与动态周报2018年第43期

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网络安全信息与动态周报2018年第43期 精品决策

  “智联招聘”又一次被曝出“倒卖个人简历”的事件。据《中国消费者报》报道,7月5日,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智联招聘”员工参与倒卖个人信息案。该案涉及公民个人信息达16万余份,这些个人简历一份被卖5元左右。该案件在北京市朝阳法院第二次开庭审理。

  无业人员郑某为了获得公民简历信息,伪造假的企业营业执照并提供给北京网聘咨询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简称“智联招聘”)工作人员卢某和王某,获得企业会员账号,获取大量公民简历,然后在淘宝上销售。

  据了解,被告人卢某和王某在案发前是“智联招聘”的员工,被告人郑某是一家淘宝店店主,专门在网上卖个人信息。

  据《中国消费者报》报道,今年5月6日,朝阳区人民法院对案件进行了第一次开庭审理。1982年出生的郑某曾在淘宝开店卖日用品,从2016年开始转而买卖个人信息。在庭审中,郑某称,之前和“智联招聘”员工卢某和王某并不认识,而是认识解某,从解某处购买简历。

  一条简历被卖多少钱?据了解,郑某从解某处购买了十余万份“智联招聘”的个人信息:一份是2.5-5元,看下载量,偏远地区的简历便宜点,一线城市的贵些,全国区域的就更贵些。

  解某的个人简历是黄某从“智联招聘”偷来的。公诉机关指控,被告人黄某2016年10月至2018年6月间,非法进入“智联招聘”账号内,盗取个人简历信息出售给解某,违法所得20余万元。

  解某在庭审中称,一份简历,区域的2元,一线城市3.5元,全国的4元。他加价五毛到一块卖给郑某。几经转手,解某将这些非法获取的个人简历信息出售给郑某,违法所得60余万元,而郑某通过支付宝支付钱款。

  除了在解某处购买的简历,郑某还从“智联招聘”员工卢某和王某处购买了大量简历进行出售。

  这些个人简历信息都流向了哪里?一份能卖多少钱?《中国消费者报》记者从法院获悉,郑某在庭审中称,一份4.5元的简历,他加价1元到1.5元在淘宝上销售。最终,一份简历的出售价格为5-6元左右不等。

  2018年,郑某结识了在“智联招聘”工作的卢某和王某,开始从二人处购买简历。“他们有便宜的套餐,一份简历4.5元,一个账号2800份简历”郑某称。

  据了解,经过5月6日和7月5日两次开庭,此案未当庭宣判。

  近年来,倒卖公民个人信息案件频发。而“智联招聘”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员工参与倒卖个人简历”的案件。公开资料显示,2016年6月22日,“智联招聘”向公安机关报案称,公司发现员工申某私下出售几十万条网站的个人简历,内容包括姓名、身份证号、住址、电话、受教育程度、工作单位、薪资收入等个人信息。

  该公司负责人说,按照公司的正常流程,销售人员去找有招聘需求的公司,双方签署《服务合同》,对方缴纳服务费用后,公司会提供网站简历库下载的用户名和初始密码給对方,对方在已开通的权限内对简历库的个人简历进行下载。报案的工作人员说,公司每份简历对外的市场报价是50元,但申某对外的兜售价格为2元一份。

  2017年6月2日,申某因涉嫌非法获取公民信息罪,在朝阳法院出庭受审。经审理,法院认定其行为构成非法获取公民信息罪,判处申某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

  随着网络消费时代的到来,信息化服务快速普及。然而,消费者在享受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带来的各种利好时,个人隐私信息泄露、盗用、贩卖事件时有发生,骚扰、诈骗电话和邮件仍然肆虐,成为全社会和广大消费者普遍担忧的问题。

  此前,据南方都市报报道,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信息安全研究中心审查部技术总监何延哲认为,个人的姓名、毕业院校等较为常用,原本不能视为“个人敏感信息”,但一张简历上有多个信息,包括姓名、年龄、联系方式、住址等,结合起来已经能够精准定位到某个人。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近年消费者信息频遭泄露,一方面是由于各数据信息平台触网化程度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是由于利益驱使,大量的消费者数据被利用成为非法获利的工具。现如今,信息泄露事件已经不再是简单的行业丑闻,而很容易演变成重大的政治事件、经济事件、金融事件、科技事件等深层次的问题。

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网络安全信息与动态周报2018年第43期

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网络安全信息与动态周报2018年第43期

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网络安全信息与动态周报2018年第43期 精品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