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拆股计划:每1股拆8股,正在为回归港股做准备?

艾媒报告 | 2018中国新经济企业境外上市现象热点监测报告

截止日前,2018年累计18家中国科技&互联网公司在美港股市场上市,中国互联网公司迎来一波新的上市热潮。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6、7月迎来境外上市高峰,期间近七成赴境外上市新经济企业扎堆上市;且近四成赴境外上市新经济企业上市首日收盘破发,预计新经济企业赴境外上市的脚步仍“停不下来”。

艾媒报告 | 2018中国新经济企业境外上市现象热点监测报告 精品决策

  阿里赴港上市似乎成了一个公开的秘密。最新消息显示,阿里巴巴拟将其股份1拆为8,普通股数量从现在的40亿股扩大至320亿股。分析认为,此举或是公司为赴港上市进行的准备工作。对此,阿里巴巴方面表示,不予置评。

  阿里巴巴1股拆8股

  据阿里巴巴集团(BABA.N)日前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一份文件显示,公司提议将其股份一拆八,且称拟议中的股票分割“将增加以较低每股价格发行的股票数量,董事会认为,这将增加公司未来筹资活动的灵活性,包括发行新股”。

  阿里巴巴在声明中表示,计划将普通股数量从现在的40亿股扩大至320亿股。该计划将于7月15日在香港举行的年度股东大会上进行表决。如果获批,将在2020年7月15日前进行拆股。

  据透露,今年这次股东大会上还计划选举四名董事,并将批准任命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为阿里巴巴独立注册会计师事务所。

  为回归港股做准备?

  有市场人士分析认为,阿里此举是为回香港上市作准备。此前就有消息称,阿里正在与财务顾问就赴港上市进行秘密合作,预计今年下半年在香港提交上市申请,预计募资200亿美元。

  6月13日,有媒体称阿里巴巴递交香港上市申请,这也是阿里巴巴近来第三次被传在香港上市细节。不过,和此前一样,对于这一消息,阿里巴巴方面表示,“不予置评”。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3月,传出阿里将在国内二次上市的消息后,阿里曾回应:在赴美上市那天就说过,只要条件允许,我们就回来,这个想法没有变过。今年4月港交所总裁称:阿里百分之百会回来,只是时间长短问题。

  目前,阿里巴巴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市场分析指出,如果其成功在香港上市,其估值有望进一步提升:对公司更加熟悉的内地投资者将可以通过A港股互联互通机制买入公司股票。

  值得一提的是,投资行业分析师何南野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强调,仅从阿里提出普通股拆股计划来看,其实无法确定阿里一定会赴港上市。“只能猜测阿里可能在为在港股上市做一些提前的准备。”

  “拆股在美股公司里面是比较常见的现象,很多优质公司的股价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会选择拆股,以拆分方式降低股价。”从何南野的解释来看,拆股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

  当一只股票的价格高企,影响股票的交易量、影响投资人尤其是散户的购买欲望时,公司就会考虑将股票拆股。分割股票后,股东权益、总市值不会改变,还能增加交易量和流动性。

  何南野表示:“拆股对于公司市值并没有影响,本质上也不应该产生任何效应。但实际上,确实会存在公司拆股的股价会好于不拆股公司的情况。”

  事实上,美股市场也常常有因股价过高而进行拆股的案例,目的多为拆细股份,在增加股份数量的同时,降低二级市场的股价,以提升其股票流动性。如2014年6月,苹果公司曾将1股苹果股票拆分成7股。

  回顾阿里巴巴港交所上市历程

  最早在2007年11月,阿里巴巴(1688.HK)旗下B2B公司曾登录港交所,共募资116亿港元,成为当时中国互联网公司融资规模之最。挂牌上市后,公司股价曾飙涨至发行价的3倍,成为当年的“港股新股王”,近千名阿里员工因此成为百万富翁。

  但紧接而来的金融危机,使得阿里B2B公司股价一路暴跌;再加上C2C市场扩大、B2C领域再度勃发等多重因素影响,阿里的B2B业务开始成为鸡肋。阿里B2B公司最终在2012年选择私有化,退出香港联交所。当时外界猜测,阿里可能是为了推动集团整体上市的必要一步。

  不久后的2013年,阿里巴巴就开始推进在港交所上市事宜,但最终因其同股不同权的股权结构与港交所机制不符,转赴美国上市。

  美国东部时间2014年9月18日,阿里巴巴登陆纽交所,发行价68美元/股,不计超额认购行权,IPO募资约218亿美元,若计入可高达250亿美元,创美股史上最高IPO融资记录。

  错失阿里后,香港政府、港交所及投资人都意识到同股不同权在互联网新经济公司中广为流行,包括香港前财政司司长梁锦松、港交所CEO李小加在内的多位官员也曾对没有让阿里在香港上市表示遗憾。

  为免失去更多类似于阿里巴巴的市场机会,港交所开始酝酿变革。2018年4月24日港交所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新兴及创新产业公司上市制度咨询总结,修订上市规则,主要涉及三方面内容,一是允许同股不同权的公司赴港上市;二是尚无收益和盈利的生物科技类公司赴港上市;三是公布创新产业公司将香港作为第二上市地的标准。

  此外,小米、美团、映客、海底捞、宝宝树等企业先后赴港,给港交所带来了全球IPO募资额第一的成绩。数据显示,2018年港交所的新股集资额为全球首位,全年新上市公司数目创新高,达218家,共集资2880亿港元,较2017年增加124%。当中有7家公司是根据新的上市规则上市的不同投票权架构的公司或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首次公开招股集资额达940亿港元。

  港交所作出的调整,也让阿里在港二次上市成为可能。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去年曾表态,公司将”认真考虑”在港交所上市一事。

艾媒报告 | 2018中国新经济企业境外上市现象热点监测报告

截止日前,2018年累计18家中国科技&互联网公司在美港股市场上市,中国互联网公司迎来一波新的上市热潮。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6、7月迎来境外上市高峰,期间近七成赴境外上市新经济企业扎堆上市;且近四成赴境外上市新经济企业上市首日收盘破发,预计新经济企业赴境外上市的脚步仍“停不下来”。

艾媒报告 | 2018中国新经济企业境外上市现象热点监测报告 精品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