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国内医疗器械产业规模达750亿美元,智能家用医疗设备或成新风口

   近日,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发布了《2018-2019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研究与投资分析报告》,报告指出,近年来,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以高于世界水平两倍以上的速度持续扩大,但与世界水平相比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在良好的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技术环境以及政策环境下,中国医疗器械行业不断向前发展,众多医疗器械企业获得资本认可。此外,中国的医疗器械产业拥有国产化趋势、转型升级等机遇,但仍然存在行业进出口顺差优势减弱、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研发投资力度不足等问题。

  2017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达750亿美元,增速超世界水平

  医疗器械,主要指基于疾病的诊断、预防、监护、治疗或者缓解;损伤的诊断、监护、治疗、缓解或者功能补偿等目的,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计算机软件。

  报告显示,从2011年到2017年间,中国的医疗器械市场在稳步增长,截至2017年规模达758.8亿美元,增速较往年有所下滑,为8.2%。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医疗器械市场的增速一直大幅超过全球增长水平,其中,2017年全球增速为4.1%。

  根据报告,全球医疗器械产业主要细分为体外诊断、心血管设备植入类、医学影像、骨科、眼科、整形、给药、内窥镜、牙科、创伤管理及其他等类型。其中,医学影像是各大类型中占据中国市场份额最大的一种,比重为32.0%,其次是体外诊断(14.0%)、低值耗材(13.0%)。

  医学影像是指借助于某种介质(如X射线、电磁场、超声波等)与人体相互作用,把人体内部组织器官结构、密度以影像方式表现出来,以供诊断医师根据影像提供的信息进行判断,从而对人体健康状况进行评价。而低值耗材是医用耗材,即医院用的消耗很频繁的配件类产品的一种,低值则是相对于医用高值耗材而言,一般指对生命安全影响较小,且价格相对较低。

  报告指出,中国目前的医疗器械产业主要集中包括京津环渤海区域、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地区;此外,以重庆为中心成渝地区,以及以武汉为中心的华中地区是新兴的产业集中地,以生物医学材料和植入器械及组织工程为特色而集聚。

  国内医疗行业处于并购高峰期

  艾媒咨询分析师表示,由于受到分级诊疗政策、两票制以及联合采购政策等政策的不断落实,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社会老龄化问题加深、医疗器械发明专利不断增加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国内对医疗器械的需求增长较大。

  而由于具有高投入、高收入的特点,中国的医疗器械产业获得了众多资本市场的青睐。其中,2018年9月,澳华内镜获得了由济峰资本领投,君联资本、启明创投跟投的3亿元D轮融资;同年10月,迈瑞医疗在深交所上市;同年12月,移宇科技Medtrum获得由我红杉资本、中银资本领投的2亿元C轮融资。

  此外,报告显示,近年来,中国的医疗器械行业发生了并购高峰,并购数量和金额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其中,2017年,中国发生了185起并购事件,产生金额达49亿美元。

  国内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挑战与机遇:智能家用医疗设备或新风口

  虽然我国目前的医疗器械产业获得了良好发展,但行业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

  根据报告,一是国内医疗器械进出口顺差优势减弱。2011年到2017年间,中国的医疗器械出口总额均大于进口总额,呈现贸易顺差,但出口总额于2016年后有所回落,且年均增长率相对于进口总额的较慢。再加上美欧等各国政府的贸易保护壁垒,中国的顺差优势受到一定威胁。

  二是中国医疗器械企业规模普遍较小。据统计,中国目前有超1.6万亿家医疗器械企业,其中上市公司的约有50家。而在上市的企业中,市值超过500亿元的仅有乐普医疗一家,除此之外,其余上市企业市值均低于200亿元。此外,从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来看,绝大多数公司的的规模都较小。2017年营收超50亿元的上市公司仅有迈瑞医疗、威高股份、新华医疗与迪安诊所这四家。

  三是科研投入不足,产业多元化有待进一步完善。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研发费用排名前五名的医疗器械企业(乐普医疗、开立医疗、理邦仪器、华大基因和新华医疗)的研发投入共计1.4亿美元,与国际研发投入费用排名前三的企业相比。中国的医疗器械投入严重不足。

  报告还指出,即使国内的医疗器械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不小,但机遇犹存。艾媒咨询分析师表示,目前,国内先后开通了创新医疗特别审批程序和医疗器械优先审批通道,这为我国的国产高端医疗器械企业的崛起,并逐步取代进口医疗器械提供了极大的空间。

  此外,分析师还建议,在医疗器械“小型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下,智能家用医疗设备或成为医疗器械产品研发的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