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媒解读|屡触教育红线,学习类APP的 “利”与“义”不可兼得?

   艾媒网获悉,近日,有媒体曝光了多款学习类App存在乱象,如互动作业App内置游戏中心,86款游戏类型多样内容,即点即玩。用户还可购买各种游戏礼包,在社区的各个游戏圈互动交流;快对作业App发布明星榜单和打榜攻略,号召学生追星;作业帮App首页滚动20条推送内容中仅包含1条学习。

  近年来,学习类App逐渐作为了老师的教学工具之一,也变成了学生完成作业,获取知识的重要平台。但商家为了获得流量,谋取利益,开始对游戏、追星等娱乐内容,甚至是不雅、色情内容打开了“大门”。

  此时,这种所谓的学习类APP已经“变了样”。一边是诱人的盈利,一边是企业应承担的社会道义,APP开发者应如何权衡二者之间的关系?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企业的“利”与“义”也一样?答案是否定的。

  牵涉青少年及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底线不要碰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对于互动作业App所存在的问题,南都记者多次拨打其客服电话,均未有人接听。而作业帮App客服人员回应称,与学习无关的内容确实会滚动出现在首页,暂时无法关闭,将会把家长的投诉反映给技术人员。随后,快对作业APP下架了与追星相关内容。

  对于学习类APP所出现的问题,艾媒咨询CEO兼高级分析师张毅表示,学习类APP本应是秉着提高老师管理效率,为学生提供良好知识性服务目的的工具,但现在却沦为充斥着游戏、追星、不雅等内容的娱乐性APP,严重污染了学生的学习环境,干扰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这与APP本应扮演的角色背道而驰。

  此外,据艾媒网了解,在“互动作业”App的官方微信公号“作业小互”中,还存在着大量不雅、性暗示的内容,含有“网恋”“污”“早恋”等文章被多次推送,数篇低俗“标题党”文章阅读量上万,精选评论区出现“看黄片”“做爱”字眼。

  对此,张毅认为,学习类APP既然打着‘学习’‘作业’的噱头,就理应把这方面的功能做好,做扎实,不要急于一时半时的盈利。

  “只要是牵涉到青少年以及中小学生健康成长这些方面的底线,我建议大家都不要去碰,这是底线。”张毅说,“谁要做得强,为了有未来,一定是在这底线坚守的范围之内做得够好。任何一家APP都不应该有侥幸的心理。”

  只要内容服务足够好,家长付费不成问题

  事实上,学习类APP上出现各种游戏、追星等内容,本质上都是商家为了获取流量,吸引广告商,最后获得盈利。但这种内容模式是否真的适合以学习、提供知识性服务为功能的平台?

  谈及这类APP的盈利模式,张毅表示,这种学习类APP的盈利模式其实很简单。只要平台提供了优质的内容服务,家长是愿意去付费的,因为这里面已经存在了一个巨大的利润空间。

  根据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此前发布的《2018上半年中国K12在线教育市场监测报告》,2018年,中国的K12群体规模预计达16973.6万人,而K12在线教育的用户规模将达1968.9万人。

  面对K12在线教育群体规模的不断扩大,与之同时增长的还有庞大的市场规模。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K12在线教育的市场规模或达到3480亿。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近年来,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上升,且家长的教育水平普遍提高,对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加强,家庭对孩子教育领域支出意愿更加强烈。

  对此,张毅表示,这些学习类APP主要是围绕着K12群体,从上述数据可知,学习类APP仅凭提供服务也可以获得良好的发展。但前提是平台要能够提供优质的服务,并能够切实满足教师、学生的需求,对学生的成长有帮助。只有这样,付费是一定不成问题。

  “在商业模式上,平台商家要耐得住性子,琢磨好产品,树立好品牌。”张毅说。

  新兴事物挑战多,平台商家眼光要放长远

  当前,市场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APP,为了方便教师的教学,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学习类APP也应运而生。但其在发展过程中也开始暴露出的种种问题,频频触碰到社会的红线,也受到了来自社会、行业的多重质疑,开发者应如何面对这样的局面?

  对此,张毅认为,学习类APP是对于整个行业来说是一个新兴的方向。就因为是新兴的事物,所以会存在很多挑战,但挑战从来都是留给智者。

  “平台商家的眼光应该要放长远些。这个行业所涉足的领域足够大,蕴含着非常大的机会。”张毅建议。

  在当前的移动互联网经济下,依靠流量变现无可厚非,但对于学习类APP来说,只要平台的内容服务优质,让家长的付费有所价值,而不是靠擦边球,踩红线,笔者相信,这些平台的“利”与“义”皆可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