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媒咨询发布《2017年中国人工智能行业白皮书》:未来这些职位可能被人工智能取代

  在今年的两会期间,人工智能首次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人工智能正在掀起下一轮互联网变革的新浪潮。小到手机上的语音助理或聊天机器人,大到运用于医疗,金融,甚至是无人驾驶等领域,人工智能已经开始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未来人工智能又将发展到哪一步呢?

  2017年11月14日,全球领先的移动互联网第三方数据挖掘和分析机构权威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权威发布《2017年中国人工智能行业白皮书》。报告显示,计算机视觉领域拥有最多人工智能创业公司,占比17.7%,紧随其后的是服务机器人领域,占比15.0%,而排名第三的是语音及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占比9.7%,智能医疗、无人驾驶、机器学习等也是相比比较热门的领域。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计算机视觉技术是人工智能的重要核心技术之一,可应用到安防、金融、硬件、营销、驾驶、医疗等领域,而目前我国计算机视觉技术水平已达到全球领先水平,广泛的商业化渠道和技术基础是其成为最热门领域的主要原因。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起步相对较晚,但国家及企业都十分重视其发展,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500亿元,到2025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目前中国人工智能技术研究与运用正处于高速进步期,随着科技、制造等业界巨头公司布局深入,以及众多垂直领域的创业公司不断诞生和成长,人工智能产业级和消费级应用精品将相继诞生,满足市场的需求。

  中国人工智能相关专利申请数从2010年开始持续增长,于2014年达到19197项,并于2015年开始大幅增长,达到28022项,2016年,中国人工智能相关专利年申请数为29023项。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2010年移动互联网开始迅速发展,技术和数据的积累给人工智能研究带来了较大的增长动能。进入2015年,随着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不断扩展,中国人工智能相关研究开始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目前已取得一定阶段性成果,有望持续发展,预计2017年专利申请数将持续增长。

  人工智能创业公司数量将迎新高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根据对中国以人工智能为驱动技术或业务的非上市公司的信息整理,其中,25.7%的人工智能创业公司成立于2015年,2017年截至10月份人工智能创业公司数量就与2015年整年相当。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从2014年起,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创业潮开始兴起,2015年是名副其实的人工智能创业年,涌现了相当一部分优秀的创业公司。2016年资本市场回归理性,但人工智能创业热情并没有太大的减退,2017年尚未过去,人工智能创业公司数量已经与2015年整年相当。随着产业环境越趋成熟,还有国家整理支持力度的持续加强,人工智能创业潮有望再次涌现。

  其中,逾八成人工智能创业公司聚集一线城市,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35.7%的人工智能创业公司位于北京,另外在深圳、上海、广州这三个一线城市也聚集了超过四成的人工智能创业公司。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人工智能是高度知识密集型的产业,北京的人才、技术、产业、资本等环境都优于其它地区,是人工智能的创业重镇。共有81.8%的人工智能创业公司分布在有丰富技术、硬件和产业资源的北上广深。人工智能产业将形成以北京为绝对核心,一线城市上海、广州、深圳为重点的地理布局。

  以计算机视觉领域创业公司最多,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计算机视觉领域拥有最多创业公司,占比17.7%,紧随其后的是服务机器人领域,占比15.0%,而排名第三的是语音及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占比9.7%,智能医疗、无人驾驶、机器学习等也是相比比较热门的领域。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计算机视觉技术是人工智能的重要核心技术之一,可应用到安防、金融、硬件、营销、驾驶、医疗等领域,而目前我国计算机视觉技术水平已达到全球领先水平,广泛的商业化渠道和技术基础是其成为最热门领域的主要原因。

  其融资比例占比也十分高,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在轮次分布方面,有29.2%的公司未获投,其中31.0%的公司处于A轮,而处于天使轮的公司则占比27.4%,处于B轮的公司占比5.7%,仅有1.8%的公司已经进入到C轮及以上。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中国人工智能创业发展较晚,较高的获投率也说明了资本市场对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信心。目前58.4%的人工智能创业公司集中在A轮和天使轮阶段,大部分人工智能创业公司还正处于成长期,发展潜力巨大。在技术和资本的支持下,人工智能创业公司后续的发展成长值得期待。

  人工智能+驾驶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当前对无人驾驶实际应用主要的担忧因素中,受访手机网民最担心的是安全技术不够成熟,占比61.7%,另外23.4%和12.6%的受访手机网民认为购车成本高和使用不方便。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智能汽车相关厂商需要通过更多的试验参数,不断提高无人驾驶安全技术,以获取用户对智能汽车安全的信任。同时,当前无人驾驶技术在前期投入的研发成本巨大,其实际应用的较高购买门槛,也将是其普及的一大阻碍。

  人们相信无人驾驶更安全,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 对于无人驾驶与人类驾驶的安全性比较,32.6%的受访手机网民认为无人驾驶更安全,26.6%的受访手机网民认为人更安全。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无人驾驶与人类驾驶安全性比较问题尚停留在理论阶段,对于无人驾驶算法判断的精准性,用户仍然没有具体的感知。现阶段无人驾驶技术水平处于起步阶段影响人们对未来智能汽车操控方式的期望,未来无人驾驶技术说仍需继续提高以增强人们对汽车智能操控的信心。

  手机网民普遍认为无人驾驶只能部分取代人类驾驶,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有78.9%的受访手机网民认为无人驾驶将部分取代人类驾驶,10.0%的受访手机网民认为无人驾驶能全部取代人类驾驶,6.9%的受访手机网民认为无人驾驶完全不能取代人类驾驶。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近年国内外企业陆续开发无人驾驶领域引发网民对无人驾驶和人类驾驶之间关系的热烈关注,人们对仍处于起步阶段的无人驾驶接受程度仍有待提高,但随着智能技术进一步发展,未来无人驾驶产品的市场普及程度仍然值得期待。

  人工智能为主的无人驾驶操纵方式受欢迎,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人们对未来无人驾驶汽车的操纵方式也有自己不同的看法,62.6%的受访手机网民认为智能汽车操纵方式应以人工智能为主,人工操作为辅,22.0%的受访手机网民认可人工操控为主,智能辅助为辅的方式, 只有10.6% 的受访手机网民选择纯人工智能操控。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随着无人驾驶技术的进一步深入,其在日常驾驶的应用比例将稳步提升,人工判断与智能判断并行的驾驶方式或将成为较长时间内的主流。

  人工智能预期减少更多就业机会

  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35.7%的受访手机网民认为人工智能会减少人们的就业机会,认为不影响人们就业机会的受访手机网民占比30.9%,只有18.9%的受访手机网民认为人工智能会增加人们的就业机会。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一定会影响人们的就业情况,在增加人工智能相关新岗位的同时也会替代部分现有岗位。现有岗位被替代已在社会引发广泛讨论,人工智能对人类职业的取代能力,或将促使大众在产业就业选择上迎来重要变革。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未来最有可能被人工智能取代职业TOP 10:速记、翻译、记分员、接线员、客服、司机、电话销售员、搬运工、瓦匠/园丁/清洁工等、证券交易员。

  近六成手机网民认为人工智能利大于弊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有59.2%的手机网民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是利大于弊的,而28.4%的手机网民则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是利弊相当的,仅有8.6%的手机网民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弊大于利。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关于人工智能的发展,虽然存在较大范围的利弊探讨,但手机网民依然是趋于理性的,人工智能对生产效率、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有利价值是值得肯定的。然而,人工智能的发展,必然会带来就业、安全、伦理等方面的风险,相当一部分手机网民对人工智能发展的弊处的担忧不无道理。“AlphaGo之父”哈萨比斯表示:“我提醒诸位,必须正确地使用人工智能。正确的两个原则是:人工智能必须用来造福全人类,而不能用于非法用途;人工智能技术不能仅为少数公司和少数人所使用,必须共享。”

  人们认为人工智能发展水平有待提高,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在对当前人工智能发展水平的看法中,54.9%的受访手机网民认为当前在少数领域的人工智能发展水平较高,18.3%的受访手机网民认为未来人工智能总体水平会偏低。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超过半数的受访手机网民认为人工智能会在少数领域发展水平高,则与现阶段很多领域处于基础层和技术层阶段,在运用层面薄弱,缺少落地的现状有关。当前人们对人工智能现阶段的感受不深,产业发展现状普遍未能获得大众认可。

  隐私问题亦成手机网民关注焦点,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41.4%的受访手机网民对相关企业获得并使用反映自己行为的数据表示无奈接受,40.9%的受访手机网民认为企业若能做好隐私保护工作就支持其使用数据,另外10.0%的受访手机网民对使用这些数据持强烈反对态度。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除了技术之外,海量的数据是人工智能的基础,越多数据使机器学习越充分。调用数据的过程中,隐私保护是广大网民最关心的问题,企业有责任用各种有效手段保护用户隐私安全,获得更多用户的授权,让用户放心的把数据交给企业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