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媒市场咨询集团关于手机阅读的调查报告

        12月6日消息,近日,艾媒对外公布了本年度中国互联网阅读市场的发展状况,并对手机阅读作了特别的说明与调查报告。调查指出,凡是通过手机等电子终端设备获得阅读信息的行为,本报告统称为手机阅读范畴。                                                     
        广义的手机阅读包括新闻信息、电子图书、搜索信息、短信、彩信等方式获得的信息阅读,但是,本研究内容仅仅限于通过手机作为电子载体进行电子图书阅读的这一特定行为研究。                                                     
        艾媒市场咨询近发布《2009-2010中国移动互联网阅读市场状况调查》,集中阐述了手机阅读的定义与发展水平。                                                      
        据调查显示,中国移动手机阅读项目有以下几个商业付费模式:按本:用户按整本书购买小说或者漫画内容,购买后所有章节都可以阅读。每本大约2元。按专区包月:用户购买某个专区的阅读内容,例如言情小说,用户可阅读该专区所有内容。每月约3-5元。 包月定购:用户可包月阅读该平台所有内容。每月约10元。会员包月:用户加入手机阅读会员,系统按月对用户收取会员费用,加入会员后,系统对按本、按章和栏目包月费用进行优惠。                                                     
        全球手机阅读及数字出版价值链形成环境,其中有两个重要根基:一是大规模的内容,二是大规模地使用。前者是基础,后者是实现盈利的必要条件,二者密切联系,互相促进。这两点在中国尚未达到成熟的界点,但用户需求已经形成。同时,在全球阅读市场,"业务流程数字化(ERP系统)→内容资源数字化→内容管理平台化(CMS)→出版跨媒体化→内容集成商/信息服务提供商"这一出版行业数字化趋势已经出现多年,并且正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广泛形成。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网络、手机等媒体对图书的替代性冲击,正分流着来自作者的内容资源。网络写手可以直接在网络上发布自己的作品也实现了盈利,一个完整的价值链已经形成。此外,当数字出版产生人才驱动力的时候,拥有敏锐市场嗅觉的出版策划人,很容易流向互联网和移动媒体,"草根作者+策划人+数字出版技术提供者+读者",价值链在市场需求驱动下迅猛形成,其中以美国、日本等为代表的市场日趋成熟。                           
       中国数字出版行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数字出版整体规模从2000年的15.9亿人民币发展到2008年超过300亿人民币。                                                 
       2009年4月19日,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做客CCTV-2经济频道《对话》栏目时透露:2008年新闻出版产业总产值预计超过8500亿元。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8年文化蓝皮书"指出:未来五年,将有超过30%的手机用户通过手机阅读电子书和数字报,由手机用户带动的电子书、数字内容销售将达到50亿人民币。预测显示:2020年,我国数字出版销售额将占到整个出版产业的50%;2030年,90%的图书都将出版网络版本。事实证明,数字出版已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朝阳产业。                                                     
        目前,全球数字内容产业的价值链分为多个组成部分,内容产品的运营和分销阶段及终端呈现两部分在产业链中还没有对应的传统产业与之对应,属于"新兴领域",该领域从商业模式到技术装备都需要重新构建,是新产业的机会所在、挑战所在、成败所在,也是引领产产业发展的主体。                 根据三大运营商的总体策略所设计的手机阅读平台,说明OM下包括所研究内容仅仅限制于通过手机获得的出版物或者电子客户可以直接通过WAP、WWW等方式阅读、搜索、订购内容并可以下载在移动终端上阅读;CP可以实现对阅读内容的转换、上载、发布;运营人员实现对手机阅读用户的管理、内容的管理、数据分析、营销等,并实现对CP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