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CC肿瘤周 | 对话浙江省肿瘤医院乳腺内科主任医师王晓稼:肿瘤化疗相关性贫血亟需关注

艾媒咨询|2022-2023年全球与中国大健康产业运行大数据及决策分析报告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和需求度的逐渐上升,大健康产业已经成为全球热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健康产业顺应了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趋势,全球医疗健康产业投融资金额最多集中在2021年,全年达到6846.03亿元,投融资数量最多在2019年,达2044起。

艾媒咨询|2022-2023年全球与中国大健康产业运行大数据及决策分析报告 精品决策

  化疗相关性贫血是肿瘤患者化疗治疗中常见的不良反应。根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最新发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显示,中国新发癌症人数为457万,死亡人数300万,均位居全球首位。研究显示,实体肿瘤中总体化疗相关性贫血发生率为89.5%。

  在患者化疗期间,血红蛋白通常要求达到10克/分升以上。患者的贫血状况主要通过评估患者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水平进行确定,在每次化疗前,都需要对患者的血常规和肝肾功能进行检测,两个指标都在正常值以上才能进行化疗。

  在治疗化疗相关性贫血时,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确定贫血的类型和可能的原因。此外,还应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和贫血风险进行个性化调整。

  2024年4月15-21日是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化疗相关性贫血如果得不到有效治疗,会导致多脏器缺血缺氧性改变和免疫力降低,影响预后,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浙江省肿瘤医院乳腺内科主任医师王晓稼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患者如果长期处于贫血状态,对患者的治疗、生活质量、化疗耐受性,都有很明显的影响。

  化疗相关性贫血该如何治疗?

  化疗相关性贫血(chemotherapy induced anemia,CIA)是肿瘤化疗患者常见的不良反应,表现为外周血中单位容积内红细胞数减少、血红蛋白浓度减低或红细胞比容降低至正常水平以下,其发生率与肿瘤类型、治疗方案、化疗周期和个体差异等因素有关。《CSCO肿瘤相关性贫血临床实践指南(2022版)》建议,在患者化疗期间,在血红蛋白≤10 g/dL时需要及时进行贫血治疗。

  在肿瘤患者中,易出现化疗相关性贫血。根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最新发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显示,中国新发癌症人数为457万,死亡人数300万,均位居全球首位。研究显示,实体肿瘤中总体化疗相关性贫血发生率为89.5%。

  化疗相关性贫血对肿瘤患者的危害不可忽视。贫血会显著降低肿瘤患者的化疗应答率、化疗疗效和生活质量,缩短患者生存期,给患者和家庭带来经济负担。

  许多化疗药物能够通过抑制骨髓中的造血细胞,尤其是红细胞的前体细胞,减少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化疗相关性贫血是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三个主要反应之一,在患者治疗过程中,临床指标下降速度往往不会很快,但是其恢复过程非常缓慢。”王晓稼表示。

  王晓稼表示,患者的贫血状况主要通过评估患者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水平。在每次化疗前,都需要对患者的血常规和肝肾功能进行检测,两个指标都在正常值以上才能进行化疗。否则,患者后期化疗相关性贫血的发生率、发生的速度和降低的程度都会很明显,反而会干扰治疗。

  患者在治疗化疗相关性贫血时,需注意维持化疗和恢复生活质量之间的平衡。在化疗初期,如果是缓慢的贫血,可以适当地以化疗为主,在化疗间歇期积极进行贫血的支持治疗,让红细胞数能够有所回升,或者降低红细胞数的下降速度。在化疗后期,需要使患者的贫血逐步纠正,改善生活质量。

  推动诊疗精准化、规范化

  在临床治疗中,医生需要注意提前干预血红蛋白水平,避免低估了贫血患者血红蛋白下降的影响,导致后期难以恢复。

  王晓稼介绍,在临床中可能会遇到,由于临床医生认为贫血病人血红蛋白下降速度不快,例如一次化疗疗程后,患者的血小板计数没有降低,经过三个疗程后,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降至9克/分升左右。

  医生可能认为,患者并没有出现明显不适,最多偶尔头晕,就让治疗继续进行。直至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降至5克/分升,此时,患者出现面色发黄、嘴唇苍白、失眠和烦躁等症状。这时,再提升红细胞水平的过程将变得非常缓慢,通常需要三个月时间才能使血红蛋白水平恢复至8-9克/分升以上。

  “对于这类患者,应在化疗的第三至第四疗程期间,考虑适当延长化疗时间间隔,减少一些药物剂量,为患者提供更多的时间来纠正贫血症状,从而可能提高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性。”王晓稼表示。

  王晓稼提醒,血红蛋白低于10克/分升都要尽量通过提前干预,使它恢复到10克/分升以上。如果患者血红蛋白长期一直在9到10克/分升,同时也不再下降的时候,在治疗的后期可以尽量保证治疗,然后在间歇期把贫血控制好。

  目前,在临床治疗中我国仍面临化疗相关性贫血仍面临治疗率低、滞后且患者选择少的困境。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肿瘤贫血治疗率仅7.16%,其余患者均未给予任何纠正贫血的措施和治疗,对贫血的规范化管理亟待加强。

  值得关注的是,出现化疗相关性贫血的不良反应,与个体差异和化疗方案关系密切。因此,在治疗化疗相关性贫血时,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以确定贫血的类型和可能的原因。此外,还应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和贫血风险进行个性化调整。

  王晓稼表示,如果在化疗治疗中,第一次就出现贫血,后期出现的概率只会增加不会减少。所以高危人群后期需要更加关注,定期评估,甚至预防性治疗,对方案进行一些优化。

  “所有的治疗都要考虑到疗效、耐受性、副反应的情况来进行平衡。”王晓稼强调。

  许多患者也在面临因为化疗相关性贫血不得已中断化疗治疗的难题。据调研显示,我国有近四分之一的患者由于贫血导致化疗剂量减少或延迟。王晓稼提到部分患者在饮食上,长期吃一些腌制品,对其骨髓功能造成影响,患者在治疗中血红蛋白一直处于5-6克/分升,难以再提高。这种情况下,通常选择一种相对小剂量的维持治疗为主。

  谈及未来对化疗相关性贫血治疗的发展期望,王晓稼表示,关键在于有更多、更好的创新药物应用于临床。以及临床医生对于贫血治疗及早干预和治疗意识的提高,让患者在化疗的同期,生活质量也能够改善。

艾媒咨询|2022-2023年全球与中国大健康产业运行大数据及决策分析报告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和需求度的逐渐上升,大健康产业已经成为全球热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健康产业顺应了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趋势,全球医疗健康产业投融资金额最多集中在2021年,全年达到6846.03亿元,投融资数量最多在2019年,达2044起。

艾媒咨询|2022-2023年全球与中国大健康产业运行大数据及决策分析报告 精品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