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之风再度席卷A股,人形机器人还在寻找归宿

艾媒咨询|2022-2023年全球及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消费趋势监测与案例研究报告

如今,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全球主要国家的共识。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全球电动汽车展望2022》报告指出,即使在供应链受限的2021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仍打破纪录,同比翻番至660万辆,并在2022年一季度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出售200万辆,较2021年同期增长75%。

艾媒咨询|2022-2023年全球及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消费趋势监测与案例研究报告 精品决策

  近日,特斯拉发布Optimus-Gen 2(第二代擎天柱)的最新视频,视频中披露,步行速度提升30%,平衡感和身体控制能力有所改善。本次发布的视频展示的第二代擎天柱是运动与控制能力,涉及行走、平衡、精细操作与感知等环节。

  今年,马斯克预测,未来人类和机器人的数量比例为2:1,人形机器人的需求将飙升至100亿至200亿台。

  受到消息影响,万得机器人指数已连续三日上涨,14日当天略有回调,截至发稿跌0.4%。

  特斯拉的一举一动也牵动着A股市场,机器人概念在13日盘中集体发力走高,汉威科技(300007.SZ)收盘报收20.76元,绿的谐波一度涨超9%,巨轮智能、音飞储存、汉王科技、克劳斯等涨停。

  纵观机器人市场,国外有特斯拉的擎天柱,波士顿动力的阿特拉斯,国内有乐聚的夸父机器人、优必选的Walker机器人可以称得上“类人”的双足行走机器人。

  不过,人形机器人百花齐放的另一面是商业化仍在探索当中,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所长卢瀚宸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第一阶段是产品满足的过程,当人形机器人性能足够“类人”或者功能性足够强大,其前景无疑会超过当前所有机器人类别。

产业链异动,电子皮肤受关注

  在视频介绍中,记者注意到,由于Optimus十指均搭载了手指触觉传感器,机器人已可以两指捏起鸡蛋。

  人形机器人要走进家庭,与人类安全交互,触觉感知是基础,由视频可见,Optimus已取得明显进步。柔性触觉传感器又称之为“电子皮肤”,能够实现与环境接触力、温度、湿度、震动、材质等特性的检测,有助于智能化的人形机器人实现产业化落地。

  受到人形机器人消息影响,汉威科技12月13日触及涨停,收盘报收20.76元,涨14.25%,14日有所回调,截至发稿报20.3元,跌2.22%。

  有市场消息称,特斯拉机器人电子皮肤由汉威科技提供。对此,汉威科技证券部工作人员表示,公司子公司苏州能斯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电子皮肤业务与机器人相关。传感器是元器件,通过各种形式卖给客户,加装组成模组向特定整机企业供应。目前,电子皮肤主要面对的客户还不是机器人企业。截至11月底,特斯拉也并非汉威科技的客户。

  绿的谐波13日盘中一度涨超9%,次日有所回调。天风证券研报指出,目前各公司发布的人形机器人自由度约在18-50之间,最高为工业机器人的数十倍,对减速器的需求大幅增加。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在特斯拉擎天柱机器人尚未量产的当下,能否实现有效供应仍然存疑,量产则是更进一步的难题。

  卢瀚宸向记者表示,量产的前提是人形机器人的性能能够满足人们使用的预期,成本的降低则有待于规模化的落地和应用。

  拓普集团参与到“T客户”机器人执行器的供货同样备受市场关注。今年半年报,拓普表示公司研发的机器人直线执行器和旋转执行器,已多次向客户送样,获得客户认可及好评。

人形机器人何去何从

  特斯拉Optimus最新视频曝光的另一面,是原定于一年一度的特斯拉AI DAY至今仍没有召开,往年特斯拉都是在AI DAY上公布Optimus的最新进展。

  “目前,人形机器人产业还处于早期探索阶段,存在核心技术不成熟、产业链生态不完善、应用场景落地难、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不完善等问题,预计距离大规模商业化应用还有很长一段时间,”天使投资人、资深人工智能专家郭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因此,企业需要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提高产品的性价比和用户体验。

  在去年的AI DAY上,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预测,预计量产价格比汽车便宜得多,可能在1-2万美元;预计3-5年后人们可以订购擎天柱机器人。国内有厂商也表示三年后人形机器人降至20万以内。

  从此次曝光的视频来看,Optimus机器人更加拟人化,可做出深蹲、拿鸡蛋等精细动作。据介绍,该机器人整个身体的自由度超过200多个,其仿生手指非常灵活,拥有27个自由度,且能够自然行走。

  但在现代工业场景中,仅会拿鸡蛋是远远不够的。乐聚(深圳)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冷晓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工业场景需要高效率和低成本,通用场景传统工业机器人已经可以满足。人形机器人适合产线无法改进,需要1:1换人的场景。”

  目前,乐聚的夸父机器人已经实现量产交付,面向科研和特种工业领域。

  在记者的采访过程中,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从想象空间来看,人形机器人作为具身智能的最佳载体之一,带来的影响和颠覆将会是空前的。推广方面,目前人形机器人还处于产品化前期阶段,关于应用场景的定义还未十分清晰和明确。

  冷晓琨则表示,人形机器人最终目标是走进千家万户,像家电一样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表示,人形机器人在感知、决策、运动控制等方面的突破,人形机器人可用于客服、导购、餐饮等服务领域;可用于医疗保健辅助医生手术、康复治疗等;家庭生活可以协助完成家务、照顾病人等任务。

逾越机器人智能化高山

  过去,厂商致力于搭建机器人的硬件和操作系统,提升灵活度和稳定性满足需求,而帮助机器人建立起对世界的认知,并非厂商擅长的事情。

  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出现颠覆了人形机器人的发展,大模型与机器人结合,让机器人长出“大脑”来。

  天风证券研报指出,近年来人工智能的发展催化智能泛化能力大幅增强,实现“机械自动化”向“智能化”的底层转变,单台人形机器人生产成本由以往高达数百万美元降低至几万美元。

  机器人的云端大脑通过多模态AI和数字生成等技术,实现机器人自主学习和进化成长,在转由由机器人本体的“端”侧完成具体执行。

  冷晓琨认为,真正改造世界的是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仅作为抓手,接触和建立对世界的认知。

  结合人工智能技术,人形机器人得以实现更高级的认知能力、自主学习和决策能力。这将使人形机器人能够更好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并具备更高的工作效率和灵活性。

  不过,“人工智能+机器人”并非一撮而就,诸多困难亟待突破。郭涛谈到,首先,数据质量和数量来源匮乏,为了训练出人工智能模型,需要大量高质量数据训练。其次,算法的优化和改进是关键,当前人工智能算法在处理复杂任务时仍然存在局限。

  “短期内还是依赖于算法,中长期将取决于算力的提升以及高质量数据的获取(用于训练),特斯拉的端到端方案有望为人形机器人提供新的参考路径。”卢瀚宸认为。

艾媒咨询|2022-2023年全球及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消费趋势监测与案例研究报告

如今,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全球主要国家的共识。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全球电动汽车展望2022》报告指出,即使在供应链受限的2021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仍打破纪录,同比翻番至660万辆,并在2022年一季度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出售200万辆,较2021年同期增长75%。

艾媒咨询|2022-2023年全球及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消费趋势监测与案例研究报告 精品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