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谣:屡上热搜的咖啡致癌物,真相究竟是什么?

艾媒咨询|2022-2023年中国咖啡行业发展与消费需求大数据监测报告

近年来,中国咖啡文化盛行,咖啡成为了一种时尚,受到消费者的热烈追捧。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咖啡行业市场规模将达3817亿元,预计2022年达4856亿元。随着公众饮食观念的改变,中国咖啡市场正在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新品牌崛起的速度更快,预计咖啡行业将保持27.2%的增长率上升,2025年中国市

艾媒咨询|2022-2023年中国咖啡行业发展与消费需求大数据监测报告 精品决策

  12月8日,福州市场监管发文辟谣“喝咖啡致癌”一说。而引发这一讨论的是,日前福建省消委会对福州市20家咖啡销售单位的59款现制现售咖啡开展比较试验,均检测出低含量的2A类致癌物,样品涉瑞幸、星巴克。这一检查结果也迅速冲上热搜,具体来说,此次59款样品中均检测出低含量的2A类致癌物“丙烯酰胺”。

  实际上,早在2018年,咖啡致癌说就引发过一波热烈讨论,而主角也同样是此次监测出的丙烯酰胺。而上海疾控在同年的科普文章《你不必高看咖啡里的丙烯酰胺》中就已指出,咖啡中含有的丙烯酰胺不足为虑。

  文章写道,咖啡豆本身并不含丙烯酰胺,也不是人为添加进去的,而是在烘培过程中自然出现的。在高温(120 ℃以上)下煎炸、焙烤、烧烤含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食物,在让食物变得焦黄并散发出独特的香气的同时,都会产生一定量的丙烯酰胺,且丙烯酰胺的产生量与烘培温度和时间有关。

  “咖啡豆的烘焙温度在 200 ℃以上,所以必然会产生丙烯酰胺。”咖啡烘焙服务商上海葵润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邱涛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解释道,“它实际充斥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类似的,淀粉在高温加工下的食物,如薯条、薯片、面包、饼干、油条、油饼等,也都含有丙烯酰胺。”

  目前科学界认为,食物中的丙烯酰胺对人体健康的风险很小。所谓2A类致癌物,是指对实验动物致癌性明确,对人类致癌性不明确。因此,不仅我国暂未对咖啡中丙烯酰胺有限制性或禁止性规定,国际上也并未将丙烯酰胺视为一个重要的健康威胁,国际标准及其他各国标准中均没有丙烯酰胺限量。

  “所以,我不是很能理解将丙烯酰胺作为测评指标的用意何在?”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钟凯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明道,“食品检测、测评、评价都是科学性很强的工作,测定的指标、结果的解读等更是非常严肃的科学问题。而消协作为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重要载体,更值得去关注的食安领域还有很多。”

  再者,“离开剂量说毒性都是耍流氓,说致癌性也是一样。”在福州市场监管的发文中也强调道,根据2010年国际《食品与化学毒物学期刊》( 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第48期)一项研究结果,一个体重60公斤的成年人,若每天摄入丙烯酰胺156微克才能达到致癌的量。而根据2005年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联合设立的专家委员会(JECFA)的一项检测数据,煮咖啡丙烯酰胺的平均含量为13μg/kg进行换算,换算下来,需要每天喝12kg的咖啡,才会喝到致癌剂量。

  对此,邱涛进一步表示,“实际上作为咖啡行业to B的从业者,我并不关注这一话题。对于有咖啡引用习惯的消费者,他们都清楚知道丙烯酰胺的存在,也知道它的不可避免。咖啡饮料的增长是大势所趋,这并不会影响到咖啡市场的上升势头。”

艾媒咨询|2022-2023年中国咖啡行业发展与消费需求大数据监测报告

近年来,中国咖啡文化盛行,咖啡成为了一种时尚,受到消费者的热烈追捧。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咖啡行业市场规模将达3817亿元,预计2022年达4856亿元。随着公众饮食观念的改变,中国咖啡市场正在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新品牌崛起的速度更快,预计咖啡行业将保持27.2%的增长率上升,2025年中国市

艾媒咨询|2022-2023年中国咖啡行业发展与消费需求大数据监测报告 精品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