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能小家电市场规模分析:2030年中国智能小家电市场规模将达3393亿元

艾媒咨询 | 2025年中国智能小家电典型企业研究与消费者调查数据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升、消费观念转变,以及技术不断革新,智能小家电市场前景广阔,有望在未来持续拓展品类、提升智能化程度,满足消费者对便捷、健康、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全球领先的新经济产业第三方数据挖掘和分析机构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最新发布的《2025年中国智能小家电典型企业研究与消

艾媒咨询 | 2025年中国智能小家电典型企业研究与消费者调查数据 精品决策
中国智能小家电典型企业研究与消费者调查数据 中国智能小家电典型企业研究与消费者调查数据 家用消费 用数据说话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升、消费观念转变,以及技术不断革新,智能小家电正迅速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家电已不再是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工具,而是演变成了懂得用户习惯、提供个性化服务的智能化生活伴侣。从能够远程操控、一键煮饭的电饭煲,到凭借激光雷达实现精准导航的扫地机器人,这些产品的出现不仅极大提升了生活的便捷性和舒适度,更代表了一种现代化、智慧化的生活方式。

  中国智能小家电市场规模及预测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发布的《2025年中国智能小家电典型企业研究与消费者调查数据》数据显示,2016-2030年中国智能小家电市场规模持续增长,从2016年620亿元起步,至2019年攀升至1530亿元,展现出迅猛的发展势头。2020年受疫情冲击,市场规模短暂回调至1408亿元,但随后迅速恢复增长,2024年市场规模达到2099亿元,预计2030年将进一步增长至3393亿元。智能小家电行业未来将持续拓展品类、提升智能化程度,满足消费者对便捷、健康、高品质生活的追求。

  市场规模通常保持每年更新;如若更新,艾媒数据中心将第一时间发布,点击查看最新内容 ↓↓↓

  2016-2030年中国智能小家电市场规模及预测

  2025年中国消费者获取智能家居相关信息的渠道

  数据显示,在2025年中国消费者获取智能家居相关信息的渠道分布中,综合电商平台以43.22%的占比成为消费者获取智能家居信息的主要渠道,显示出电商平台在智能家居领域的影响力。内容分享平台以36.70%的占比紧随其后,短视频平台占比35.90%,两者均显示出社交媒体在智能家居信息传播中的重要性。产品专卖店或商城占比30.98%,科技网站、品牌官网占比30.19%,朋友/亲人分享推荐占比29.52%,智能家居展览会占比28.06%,房地产商、装修商推荐占比24.60%,广告推荐占比21.41%。这些渠道的占比相对较低,但仍不可忽视。

  2025年中国消费者购买智能小家电的类型偏好

  数据显示,在2025年中国消费者购买智能小家电的类型偏好中,居家类小家电的占比最高,达到66.36%,显示出消费者对提高居家生活便利性的需求强烈。个人护理类小家电以59.04%的占比位居第二,反映出个人护理产品智能化趋势明显。厨卫类小家电占比为47.87%,位列第三,说明厨房和卫生间等的智能化改造受到一定关注。视听娱乐类小家电占比最低,仅为23.14%,表明在智能小家电领域,视听娱乐产品尚未成为主流选择。

  中国智能小家电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艾媒咨询分析师指出,中国智能小家电行业未来发展前景乐观。消费端,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升,对生活品质愈发重视,追求便捷、高效、个性化的生活方式,智能小家电的智能化、多功能特性正好契合这一需求趋势。“一人经济”“银发经济” 兴起,促使对小型化、操作简易化智能小家电需求攀升,像迷你智能电饭煲、智能老人按摩仪等。

  同时,健康养生观念普及,消费者青睐具备健康功能的产品,如能精准控温、实现营养烹饪的智能电炖锅,以及可净化空气、监测水质的智能小家电,为行业开辟新增长点。技术层面,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持续进步,赋能智能小家电不断升级。政策上,“以旧换新” 等政策推动家电更新换代,刺激智能小家电市场需求释放。不过,行业也面临挑战,产品同质化严重,部分企业研发创新能力不足;市场竞争激烈,品牌众多,头部企业需巩固优势,中小企业要寻求差异化突围。

责任编辑:白术

艾媒咨询 | 2025年中国智能小家电典型企业研究与消费者调查数据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升、消费观念转变,以及技术不断革新,智能小家电市场前景广阔,有望在未来持续拓展品类、提升智能化程度,满足消费者对便捷、健康、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全球领先的新经济产业第三方数据挖掘和分析机构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最新发布的《2025年中国智能小家电典型企业研究与消

艾媒咨询 | 2025年中国智能小家电典型企业研究与消费者调查数据 精品决策
中国智能小家电典型企业研究与消费者调查数据 中国智能小家电典型企业研究与消费者调查数据 家用消费 用数据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