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买菜第二季度财报:净利润1.3亿元,竟是靠“剩菜”赚出来的?
艾媒网(iimedia.cn)获悉,叮咚买菜发布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财报显示,叮咚买菜二季度实现GMV65亿元,同比增长4.5%;营收实现59.8亿元,同比增长6.7%。在盈利方面,Non-GAAP标准下的净利润为1.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23.9%。这份业绩的背后,离不开“剩菜经济”。
当生鲜行业还在卷补贴,叮咚买菜把“剩菜”做成了第二增长曲线。据财报显示,叮咚买菜二季度首次把“损耗率低于1%”写进盈利公告,凭借这一创新性的“剩菜经济”模式实现业绩突破。
图片来源:叮咚买菜财报
什么是“剩菜经济”?背后是叮咚买菜生鲜产品的零损耗模式。“我们让一颗娃娃菜经历了三辈子:第一天是原价菜,第二天是1元蔬菜包,第三天就成了饺子馅。”叮咚买菜供应链负责人在分析师群访时透露,这套“剩菜拯救计划”内部代号“Project Green”,已复制到全国260个前置仓。叮咚买菜“零损耗”运营模式,凭借创新性的“剩菜经济”模式实现业绩突破。
当“吃”这件最高频、最刚性的需求,遇上移动互联网、冷链基建、政策补贴和资本洪流的多重共振,生鲜平台便从“小众尝鲜”跃升为“城市基础设施”,彻底改写了中国人的买菜方式。叮咚买菜瞅准了庞大的生鲜市场,从“鲜菜”到“剩菜”,构建了完整的生鲜产业链条。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生鲜电商市场规模为4790.0亿元,较2023年上涨13.0%。在生鲜电商平台不断完善的背景下,消费者线上购买生鲜的需求较强,且用户对生鲜电商行业的信任度加深,预计2026年中国生鲜市场规模达6302.0亿元。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中国生鲜消费者购买生鲜的渠道多样,电商平台(63.6%)和蔬菜/水果线下连锁店(66.8%)是占比最多的购买渠道。相比2022年,消费者在大中型商超购买生鲜的比例明显下降,生鲜电商平台等渠道抢占了部分市场份额。
当全行业还在讨论“生鲜电商如何盈利”时,叮咚买菜把镜头对准了仓库里最后一筐蔬菜、一盒牛奶——这些曾经因“卖相不佳”而被贴上报损标签的“剩菜”,正在成为公司利润表里跃动的正数。叮咚买菜的“剩菜经济”,让“剩菜”不再是亏损,而是新的营收点。
叮咚买菜巧妙地用“剩菜”去“赚钱”,打造了可观的“剩菜经济”——原来,会过日子的企业,才真正掌握了财富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