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锅江湖风云再起!巴奴火锅冲刺赴港上市
艾媒网(iimedia.cn)获悉,今年第一季度巴奴实现收入7.09亿元,同比增长25.7%;同期实现归母净利润0.55亿元,同比增长57.7%。在近年餐饮行业资本化的浪潮中,巴奴毛肚火锅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与那些依赖快速扩张、加盟模式的品牌不同,巴奴坚持直营模式,强调“产品主义”的核心战略,将食材品质和产品创新作为核心竞争力。同时,巴奴在供应链端深入上游,比如与内蒙古草原羊肉供应商深度合作,确保食材的稳定性和可追溯性,从而支撑其“产品主义”的定位。
图源:巴奴毛肚火锅招股书
火锅行业在2023年迎来回暖后,市场规模持续扩大。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火锅行业市场规模达到6413亿元,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6689亿元。火锅产业往集群化、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发展,不断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助推火锅产业消费扩容提质升级。
供应链和供应商对于火锅行业来说也颇为重要。从产业链上游供给侧角度,2022年中国蔬菜与肉类产品产量保持增长,分别增长至80000.0万吨、9328.4万吨,增长率分别为31.6%、3.8%;中国水产品产量稍有减少,为6549.0万吨。整体来看全国农产品供应充足,农业经济稳中有进,上游产业链的充足供应为火锅行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火锅作为社交属性较强、符合减压经济特征的品类,行业已进入白热化竞争阶段,但菜品同质化、锅底同质化问题突出。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64.2%消费者在吃火锅时会与3-4人同行,有3.0%消费者会一个人去吃火锅;超过50%的消费者在同学聚会和同事团建的情况下吃火锅。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火锅不仅是一种食品,更是衍生成为一种社交方式。消费者围坐在火锅桌前进行饮食和交流,能够通过近距离的沟通增强人际关系。
火锅作为中式餐饮的黄金赛道,其市场热度始终居高不下。从海底捞的成功上市到巴奴毛肚火锅冲刺港股,头部品牌的资本化进程印证了行业的巨大潜力。然而随着市场进入存量竞争阶段,消费者正从“价格敏感”转向“品质追求”,如何构建“质价比”新平衡成为破局关键。
供应链整合与业态创新是平衡品质与成本的核心路径。当前火锅行业已呈现明显分化:高端市场聚焦食材溯源,大众市场则需通过数字化降本来腾挪利润空间。未来的决胜点在于构建“可视化的品质保障体系”,既要用冷链物流确保鲜度,也要用明厨亮灶强化信任,最终在消费者心中建立“合理溢价”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