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格斗首秀来了!机器人也能挥拳、勾拳?
艾媒网(iimedia.cn)获悉,5月25日晚,全球首个以人形机器人为参赛主体的格斗竞技赛事 ——《CMG世界机器人大赛·系列赛》机甲格斗擂台赛在杭州开赛。此次大赛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目中心、浙江总站和技术局主办,旨在通过竞技与科普结合的方式推动机器人技术发展,展示国产机器人核心技术成果,并聚焦 “科文旅” 融合,开发面向公众(尤其是青少年)的科技体验场景。
图源:界面新闻
从春晚上的宇树机器人扭秧歌到北京亦庄的机器人马拉松比赛,人形机器人又加入到格斗竞技比赛。这些均表明,人形机器人在不断进行跨领域的尝试,走出实验室,走进大众生活。这场赛事已超越单纯的竞技范畴,成为透视中国机器人产业未来走向的棱镜。
区别于此前的机器人马拉松比赛对续航能力和平衡系统的考验,格斗竞技则对反应能力和决策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擂台赛的对抗场景,恰似一个高度浓缩的技术验证场——参赛机器人需在瞬时冲击下保持稳定,这对关节扭矩、传感器响应速度提出严苛要求;格斗中的实时路径规划、攻防策略切换,考验着多模态大模型的决策效率;高频对抗产生的海量交互数据,则为物理世界大模型训练提供“燃料”。当钢铁身躯在擂台上展开攻防博弈,每一记重拳的招架与反击都在考验着机器人的动态感知精度、运动控制算法效率以及环境交互智能,这场较量早已超越单纯的力量比拼。
擂台之外的商业蓝海更为辽阔。人形机器人的终极价值,在于其“通用性”带来的场景穿透力。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人形机器人或更偏向服务端的应用。特别是在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等社会问题的加剧下,人形机器人在服务端的应用需求将更加迫切。在家庭服务、医疗护理、教育娱乐和商业服务等领域,人形机器人都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和市场前景。
事实上,人形机器人已经在展览、表演、教育、科研、工业、家用、特种服务,以及公共服务等多个领域展现出了广泛的应用前景。例如,在展览和表演领域,人形机器人能够提供接待、导览和娱乐等多样化服务;在工业领域,优必选工业版人形机器人Walker S在蔚来第二先进制造基地总装车间与人类并肩作业,参与汽车装配;在家用领域,人形机器人则可以用于清洁、陪伴老人和儿童,甚至提供基本的医疗护理服务。特斯拉在2024年10月的发布会上展示了Optimus人形机器人在家庭场景的应用愿景。
人形机器人需在复杂环境中保持动态平衡,这对运动控制算法和传感器融合技术提出了极高要求。当前技术难以实现高维度非线性系统的精确控制,导致机器人在非结构化场景中适应性不足。此外,购入机器人的费用较高,仍限制其大规模普及;随着机器人深度参与医疗、教育等领域,数据隐私、责任界定等伦理争议也亟待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