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微信也能找工作?腾讯在下一盘“灵活就业”大棋?

艾媒咨询 | 2025年中国第三方网络招聘平台使用行为调查数据

第三方网络招聘平台是一种依托互联网技术构建的中介服务平台,旨在连接企业与求职者两端。随着移动互联网普及,招聘 APP 大量涌现,极大提升招聘效率。当下,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深度融入,平台实现精准匹配、智能推荐、人才测评等功能升级,向智能化、个性化方向加速迈进。根据全球新经济产业第三方数据挖掘和

艾媒咨询 | 2025年中国第三方网络招聘平台使用行为调查数据 精品决策
英国零工时合同员工统计及用户洞察感知数据 英国零工时合同员工统计及用户洞察感知数据 经济领域美国零工经济社会运行数据及大数据研究 美国零工经济社会运行数据及大数据研究 经济领域 用数据说话

  艾媒网(iimedia.cn)获悉,据微信派消息,微信上线新功能“附近的工作”。在微信内搜索“附近的工作”“兼职”“日结”“零工”等关键词,就能自动匹配所在城市的零工,还能根据“距离”“薪资待遇”“性别”等快速筛选。目前,已覆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全国超200个地市。该功能着眼于解决零工难题,既展现了互联网巨头介入社会议题的主动性,也反映出其试图在存量市场中开辟新赛道。

  图源:微信派公众号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在2024年中国灵活用工行业劳动者当前工作获取途径中,查询招聘网站或广告以42.91%的占比位于榜首;紧随其后的是,在内容分享平台和短视频平台上看到招聘信息,占比分别为41.54%和37.01%。绝大多数灵活就业的劳动者是自行查询招聘网站、内容分享平台、短视频平台寻找招聘信息。尽管,新兴媒体成为劳动者获取招聘信息的重要渠道,但灵活就业的劳动者仍不得不在多个平台间反复横跳。微信此时推出“附近的工作”这一功能,将零工招聘从“人找信息”升级为“信息找人”。这种“社交+就业”的模式创新,或将重塑零工经济的底层逻辑——从“人找岗位”转向“岗位找人”。

  零工经济的数字化突围

  相较于BOSS直聘的算法匹配、58同城的分类信息,微信将求职场景嵌入国民级社交应用,创造了“刷朋友圈找工作”的新范式。零工群体长期面临“找活难、权益无保障、信息不透明”的三重困境。而微信推出的LBS(基于位置服务)招聘功能,试图用社交关系链破解这些难题。该功能本质上是将非标化的零工交易纳入平台化治理体系。通过整合微信支付分、实名认证和社交关系链,平台试图用数字信用取代熟人担保,用地理位置匹配消除信息孤岛。

  打造生态闭环

  从微信支付打通商业闭环,到小程序构建服务生态,再到视频号完善内容矩阵,此次进军人力资源市场标志着微信开始收割用户的工作场景价值。当用户的工作需求、社交关系、消费行为全部沉淀在微信生态中,平台将获得更完整的用户画像。一方面,这种数据资产的累积,又能反哺于广告精准推送。另一方面,零工招聘作为连接企业与个人的高频场景,既能通过岗位推广获取企业服务收入,还能为小程序服务商创造新的接入场景。未来,这一“社交+就业”的模式还可能衍生出“应聘-签约-结算”的闭环服务。

  微信“附近的工作”功能在重构零工市场的同时,也面临着多重挑战:平台需在雇主资质审核与劳动纠纷介入间平衡责任边界;算法推送机制需警惕形成“低端岗位-低收入群体”的闭环歧视;地理位置、社交关系等敏感数据的商业化利用可能会突破隐私底线。

责任编辑:兰殊

艾媒咨询 | 2025年中国第三方网络招聘平台使用行为调查数据

第三方网络招聘平台是一种依托互联网技术构建的中介服务平台,旨在连接企业与求职者两端。随着移动互联网普及,招聘 APP 大量涌现,极大提升招聘效率。当下,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深度融入,平台实现精准匹配、智能推荐、人才测评等功能升级,向智能化、个性化方向加速迈进。根据全球新经济产业第三方数据挖掘和

艾媒咨询 | 2025年中国第三方网络招聘平台使用行为调查数据 精品决策
英国零工时合同员工统计及用户洞察感知数据 英国零工时合同员工统计及用户洞察感知数据 经济领域美国零工经济社会运行数据及大数据研究 美国零工经济社会运行数据及大数据研究 经济领域 用数据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