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为养老发愁?机器人要“上岗”养老啦
“2025年人形机器人会达到‘新量级’,未来依靠机器人养老是100%的事情。”宇树科技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王兴兴的一番言论,引发了网友热议。
近日,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正式发布由我国牵头制定的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IEC 63310《互联家庭环境下使用的主动辅助生活机器人性能准则》)。该项标准依据老年人生理和行为特点,为各类养老机器人的产品设计、制造、测试和认证等提供基准,为老年辅助机器人研发提供全球统一技术规范,推动银发经济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
图片来源: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
当下,科技浪潮汹涌,人形机器人赛道火热。宇树科技机器人凭借复杂武术动作惊艳众人,众擎机器人全球首例前空翻更是赚足眼球,热度一路蹿升。而这股热潮也传递到了资本市场,年初至今,人形机器人概念股一路飙升,骏创科技、杭齿前进等多只股票涨幅超100%。在投融资方面,据中国机器人网不完全统计,2024年国内机器人行业投融资活跃,共发生200起左右投融资事件,总额超过200亿,其中近亿和过亿元级别的事件约55起,金额超过175亿,人形机器人赛道更是吸引了超过70亿的资金。与此同时,老龄化加速,养老需求激增,融合了前沿科技的养老机器人,正成为解决养老难题的关键。
图片来源:东方财富网人形机器人行情图,截至2025年3月5日15时
全球老龄化加剧,传统体系承压
全球人口结构正经历着深刻变革,人口老龄化已成为21世纪最为显著的社会趋势之一,深刻影响着世界各国的经济、社会与民生。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达7.80亿人,同比增长率为2.77%;全球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随着全球老龄化人口不断上升,养老问题逐渐成为全球各个国家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之一。
为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世界各国纷纷采取多种措施。荷兰,作为世界公认养老保障制度最为健全的国家之一,其养老金体系由基本养老金(第一支柱)、职业养老金(第二支柱)以及个人养老金(第三支柱)构成。其中,第一支柱中的国家基本养老金(AOW)具有普惠性质,只要是在荷兰居住满1年、年满15岁的居民,均可享受AOW福利。
美国的养老体系构建历程也颇具代表性。1935年,罗斯福政府颁布《社会保障法案》,正式建立起养老、遗属及残障保险制度。1981年,美国税法第401条新增K项条款,即“401(k)计划”,由雇主和雇员共同缴费的完全积累式DC计划正式落地,企业年金覆盖率超60%。
日本的现行养老金制度依据厚生劳动省的划分标准,分为国民年金(基础年金)、厚生年金和个人型确定拠出年金。第一支柱由政府运营,具有一定强制性;第二支柱主要面向公司职员和公务员,保费由个人和企业 / 国家各承担一半;第三支柱则由企业和个人自主选择是否加入。
2000年,瑞典养老金法案在议会顺利通过,自此瑞典的养老金制度主要包含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保障养老金,由中央政府预算提供资金支持;第二部分是名义账户制养老金;第三部分是实账积累制养老金。其中,第二、三部分均由企业和企业职员共同缴费,注入个人账户的总缴费比例为 18.5%。具体而言,16%的缴费用于第二部分名义账户制养老金,并平均分配给政府设立的四大国民养老基金管理公司。
挪威是养老金体系建立较早且较为完备的国家之一,挪威于1936年颁布了本国第一部养老金法案。1966年,挪威进行二次改革,提出并实行“国家保险计划”,后经过不断完善演变成“政府养老基金-挪威(GPFN)”。
尽管各国在养老体系建设上做出了诸多努力,但随着全球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面临的挑战依然不少,对养老服务的需求急剧增长。在这样的背景下,养老机器人的出现,无疑为解决养老难题带来了新的希望。
技术驱动养老革新,政策点亮银发经济
进入2025年,从DeepSeek引领AI开源革命到宇树机器人登上春晚舞台,再到如今养老机器人的应用行业标准开始落地,技术创新扩散的速度,比很多人想象的都要快——曾经只存在于科幻电影中的场景,正成为触手可及的现实。
国际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表明,全球养老机器人市场在过去几年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两位数。随着60岁及以上人口数量的持续增多,中国正加速迈入老龄化社会,而现有的养老模式已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因此,创新研发养老机器人,大力推动智慧养老,已成为补充社会养老能力不足的重要选择。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为12.0万亿元,同比增长16.50%,预计2027年市场规模有望达20万亿元以上。新一代中老年人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退休后更加注重生活品质和社交需求,普遍愿意为自己的兴趣爱好买单,为银发经济市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事实上,中国近年来对银发经济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2024年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首次将“银发经济” 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12 月,中国人民银行等9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金融支持中国式养老事业服务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到,完善金融支持银发经济的服务体系和管理机制,扩大银发经济经营主体和产业集群发展的信贷投放。
图片来源:中国政府网
202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提出,积极发展银发经济,有效衔接社会保障体系、健康支撑体系,进一步激发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发展活力。随后,商务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增开银发旅游列车,促进服务消费发展的行动计划》围绕增加银发旅游列车服务供给、强化适老化设施保障、提升银发旅游列车服务水平、优化银发旅游列车发展环境四个方面部署重点任务。
在一系列政策的大力助推下,银发经济市场展现出无限的发展潜力,促使传统养老模式加速向智能化转型。养老机器人作为其中的关键一环,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多元技术融合,国内外企业逐鹿养老机器人市场
随着 5G、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及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AI 芯片、传感器、伺服电机等核心部件日益成熟,为养老机器人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如今,养老机器人在智能化照护领域已形成多维度应用体系,涵盖了健康管理、康复训练、情感陪伴等多元化领域,通过技术革新有效缓解老龄化社会压力。
生活护理机器人凭借自动感应技术,能够实现排泄物清理、温水冲洗等全流程护理服务,部分机型还集成了远程监控功能,可实时同步健康数据;康复训练机器人运用绳传动技术与多模式训练系统(涵盖被动、助力、主动、抗阻模式),助力患者恢复运动功能,部分系统依托联邦学习算法构建的诊断模型,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监测方面达成了极高的准确率;情感陪伴机器人搭载自然语言处理技术,通过响应时间小于0.5秒的跌倒检测算法,以及区块链医疗数据平台,为用户提供安全监护与个性化服务。
图片来源:新京报
养老机器人领域正成为国内外企业竞相角逐的新赛道,国内众多企业踊跃入局。腾讯、科大讯飞、宇树科技等众多企业纷纷涉足养老机器人领域。例如,腾讯Robotics X实验室所发布的研发成果——机器人“小五”,融合了此前多代机器人研发的核心能力,能够在真实的人居环境中完成行走、搬运物体等动作,处理复杂任务,并实现与人的自然交互。科大讯飞研发的机器人聚焦于健康守护与认知赋能,不仅能实时、精准监测老人的心率、血压、睡眠等关键生命体征,一旦出现异常立即发出警报,还能通过记忆训练、语言学习、认知游戏等,助力老人维持大脑活力,缓解早期认知衰退。
图片来源:腾讯微信公众号
放眼国外,日本的丰田、本田等汽车企业,凭借在机械制造和运动控制方面的技术优势,纷纷涉足养老机器人领域,推出了多款辅助护理和康复训练的机器人产品;韩国的三星等企业在智能交互和传感器技术方面发力,研发出具备先进人机交互功能的陪伴型机器人;美国的iRobot等企业在智能家居清洁和安全监测机器人领域占据着较高的市场份额。近日,为应对迫在眉睫的 “照护危机”,日本养老机构测试了名为AIREC的轮式人形机器人。这款重达150公斤的机器人旨在辅助老人翻身、起床及进行日常照料,被视作未来“护理员”的原型。
图片来源:环球时报
随着IEC标准的实施,全球养老机器人产业已步入规范化发展的崭新阶段。技术迭代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拓展应用场景,在政策支持、市场需求及资本投入的三重推动下,智慧养老生态系统将重塑全球银发经济格局。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养老机器人将成为更多家庭的常客,成为老年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与贴心伴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