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要快乐不要罪恶,小雪糕搞定千亿生意:低糖、mini、盲盒隐藏款全安排
2025年的这个夏天,冰淇淋市场罕见遇冷。
曾几何时,雪糕和冰淇淋是消费者夏日降温解暑的首选。然而,如今这一局面已悄然改变。随着消费选择日益丰富,冰杯、新式茶饮等新兴品类不断涌现,分流了大量原本属于雪糕和冰淇淋的消费群体。与不断推陈出新、联名新品频出的现制饮品相比,雪糕和冰淇淋赛道明显陷入停滞。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4年冰淇淋行业市场规模达1835亿元,预计到2030年规模将进一步增长至2334亿元。然而,背靠千亿规模的冰淇淋市场,今年却呈现出一种“不冷不热”的微妙局面。
市场规模通常保持每年更新;如若更新,艾媒数据中心将第一时间发布,点击查看最新内容 ↓↓↓
“雪糕刺客”流失了大量冰淇淋消费者,网红高端雪糕的存在“昙花一现”,平价雪糕虽然成为主流,但销量却比往年有所下滑。蒙牛2024年财报显示,冰淇淋业务收入51.75亿元,同比下降14.1%;同期,伊利冷饮收入同比下滑18.4%,为 87.21亿元。
(图片来源:企业年报)
高端雪糕市场,潮起又潮落
高端雪糕品牌的兴衰轨迹,更是这一市场变化的生动写照。回溯几年前,以钟薛高为代表的“雪糕刺客”曾创造商业奇迹。
2018年,钟薛高凭借66元的“厄瓜多尔粉钻”雪糕一战成名,2021年营收突破10亿元;茅台冰淇淋在2022年推出时,凭借“年轻人的第一口茅台”“含茅量达2%”等营销标签,即便价格高昂,但仍迅速走红并引发抢购。哈根达斯自1996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便是“高端雪糕”的代名词。
(图片来源:品牌官网及平台关键词搜索)
然而,时过境迁。7月16日,钟薛高食品(上海)有限公司新增破产审查案件。司法案件信息显示,钟薛高食品(上海)有限公司涉及多起诉讼案件信息,案由包括买卖合同纠纷、服务合同纠纷、劳动争议等。
茅台冰淇淋热度大幅下降,2025年1月份,茅台官方表示“公司在战略上选择主动收缩”;哈根达斯在中国市场的增长乏力已是不争的事实,2024年以来,多地都出现哈根达斯门店关闭的消息。
高端雪糕代表集体遭遇滑铁卢,这不仅仅是价格问题,更反映出市场对理性和性价比的追求。当“贵价”无法再成为吸引消费者的噱头,各大品牌纷纷开始寻找新的发展“武器”。
消费需求转变,现在消费者爱吃的雪糕是什么?
消费者对雪糕和冰淇淋的看法发生改变,是行业变革的根本原因。如今,消费者在选购冰淇淋时更加注重健康,对糖分、脂肪和总热量的摄入愈发关注。白领们为了减肥选择绿色健康食品饮品,对冰淇淋的健康顾虑增加,即便选购,也更倾向于成分干净或小支的产品。
同时,消费者对冰淇淋品牌的认知度和购买度基本呈正相关,但腰部企业存在认知与购买的断层,小众品牌需要突破现有认知圈层。当“贵价”无法成为冰淇淋的噱头,各大品牌都忙着寻找新“武器”。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超六成的消费者选购冰淇淋的主要原因有价格合理、品牌知名度,超四成消费者的主要原因有包装吸引人、口味好。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消费者对冰淇淋价格较为敏感,企业应通过多种手段降低产品价格,或升级产品口味、包装、品牌、口碑等提高产品溢价。
哈根达斯“跌倒”的一大原因,也是产品创新力不足。多年来主打的口味一直都是香草、草莓、巧克力这不变的“老三样”。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博士此前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哈根达斯的口味相对比较单调,很多年维持不变,跟不上消费者多元化的口味需求,显然产品创新力是不足的。
反观近几年,势头比较猛的几个品牌,都在产品及本土化的道路上有较深的尝试。
例如,野人先生以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为线索,精选食材,研发低脂、低糖、清爽的冰淇淋,浙江仙居杨梅、湖北松滋蜜柚等都是产品的创新来源;波比艾斯主打现烤大华夫冰淇淋,坚持手工现烤华夫,使用新西兰黄油,还与颐和园联名推出“颐荷映夏”“颐和金桂”系列新品,将东方花卉与东方美学融入产品设计。
(图片来源:波比艾斯公众号)
迷你雪糕崛起,满足多元需求
迷你雪糕作为雪糕市场的新兴品类,正逐渐崭露头角。它是普通雪糕的缩小版,分量通常只有普通雪糕的1/2或1/3,品类丰富,涵盖袖珍甜筒、冰棍、冰砖等。线上线下多个平台都有多款迷你雪糕在售。
(图片来源:购物平台)
迷你雪糕的特点十分突出。商家在开发冰品时简化配料、缩小规格,让消费者既能享受冰淇淋的乐趣,又能更好地控制热量和糖分摄入,减少“负罪感”,“热量减半”成为大部分迷你雪糕的卖点。其次,迷你雪糕带来了更多元的口味选择,满足了消费者对个性化的追求。不仅传统雪糕品牌在迷你雪糕的赛道发力,就连麦当劳、汉堡王这类快餐品牌也瞄准了这一需求,上线迷你冰淇淋产品。
从消费人群来看,年轻消费群体是雪糕产品的主力军,他们推动着迷你雪糕的流行。艾媒咨询发布的《2025-2026年中国冰淇淋行业消费趋势监测与案例研究报告》显示,冰淇淋消费群体以青年已婚已育群体为主,18-35岁冰淇淋消费者占比78.1%、已婚有孩家庭占62.0%(给家中孩童购买)。
这部分消费者更看重产品的个性化和多元化,迷你冰淇淋外观可爱,适合拍照分享;对有孩子的家庭来说,还能做到控量,既不浪费,也不用担心孩子摄入过多影响健康。而且,迷你雪糕重量更轻的同时,价格并未显著提高。
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博士表示,迷你雪糕的销售成长性较高,各大品牌未来可能会综合其优势推出相应产品吸引消费者关注。同时,迷你雪糕的“小容量”意味着食用周期短,消费者复购行为会增加,有利于品牌拉长利益链条,提升商业效益。
文创雪糕走红,打造场景消费新体验
近年来,博物馆文旅持续升温,消费者的参观需求已从“看展听讲”的基础模式,升级为“拍照打卡标志性展品+品尝特色文创食品”的复合消费体验。这种转变不仅折射出游客对文化体验的深度追求,更催生了“文创雪糕”这一新晋爆款——它既是博物馆文化的“味觉载体”,也成为游客行程中“出片率”与“仪式感”的双重担当。
文创雪糕以博物馆馆藏文物、地域文化IP为灵感,通过定制化造型、高颜值包装和沉浸式设计,将雪糕从“即时消费品”升级为“场景消费+社交分享”的文化载体。
2019年北京故宫“脊兽雪糕”刷屏朋友圈,2021年三星堆“青铜面具雪糕”引发全网热议,2023年杭州西湖“三潭印月雪糕”成为游客必打卡项目……各大博物馆与景区(如圆明园、山东省博物馆、莫高窟等)纷纷加入这一赛道,文创雪糕逐渐被列入博物馆/景区的“标配文创品”清单。文创雪糕虽然价格不便宜,但凭借其“高文化”与“高颜值”,颇受年轻人喜爱。
(图片来源:平台关键词搜索)
相较于普通雪糕,文创雪糕的成本构成更为复杂,这也决定了其“高定价”的合理性。这些雪糕往往不是工业流水线的简单产品,而是定制形状、与展品或文化元素紧密相关的设计。游客到博物馆或景区,带有“文化+打卡+体验”的心态,购买文创雪糕不只是为了降温,更是为了将其变成朋友圈、社交平台里的照片,满足情绪价值消费需求。
例如,游客在故宫购买“脊兽雪糕”后,会将其与故宫的文物、建筑合影,形成“文化体验+美食记录”的双重内容,这种内容的生产与传播,进一步放大了文创雪糕的价值——它不再是一支雪糕,而是一个“文化故事”的载体,一次“沉浸式体验”的见证。
中国冰淇淋行业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正从传统的“消暑冷饮”向“休闲食品+健康零食”的复合赛道升级。当下,核心消费人群对于冰淇淋的需求不再仅仅局限于解暑,对健康化、个性化、场景化的需求日益凸显。
在健康化方面,消费者更加关注冰淇淋的成分,倾向于选择低糖、低脂、使用天然原料的产品;个性化上,他们追求独特口味、新颖包装以及能与自身兴趣或价值观相契合的产品;场景化则体现为在不同场合,如运动后、聚会时、工作间隙等,都能有合适的冰淇淋可供选择。只有那些能把握消费趋势、推动创新、强化核心能力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长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