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肉品牌“除了肉”获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国内植物肉赛道前景如何?

     据艾媒网(www.iimedia.cn)获悉,近日,植物肉品牌已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华盖资本领投、泰煜安康跟投,同时这也是华盖资本在早期食品领域的第一次投资。

  公开资料显示,除了肉于2019年成立,目前已推出植物肉水饺、植物固体蛋黄等B端产品。今年6月,除了肉发布全球首发植物基固体蛋黄,主打0胆固醇、低卡和低脂的特点。2021年10月,其正在研制的C端植物肉休闲零食系列也将在除了肉淘宝店铺上线。如今,除了肉开始向C端扩展,走通过C端教育B端的路线。

  随着大众对健康食品的需求日益高涨,植物肉赛道也成了资本追捧的新风口。CBNData的数据显示,2020年一年之中,国内针对植物肉赛道的投融资事件多达26例,同比增长500%。

  今年以来,不少食品餐饮行业的巨头纷纷加快植物肉研制的脚步,并通过多种渠道推出创新产品。

       7月14日雀巢公布旗下植物肉品牌嘉植肴已经向国内90家企业提供植物基餐食;7月15日,世界植物肉第一股Beyond Meat正式登陆京东商城,这也是Beyond Meat在中国的首个电商渠道。最近,澳大利亚植物肉巨头v2food宣布完成约3.5亿元人民币的B+轮融资,截至目前其累计融资已达8.9亿元人民币。

  除此之外,百胜中国、麦当劳、星巴克、德克士均在其门店内推出含有植物肉的汉堡、农夫卷等食品,就连国内两大外卖平台也纷纷助阵先后以不同形式参与其中,助推这一新兴产业的提速发展。

  有业内人士认为,巨头入局会让缺乏研发、生产能力的公司面临压力,但也会让优质本土公司获得机会。国际巨头会进一步打开市场,做大植物肉市场的整个盘子。但国际品牌的植物肉产品往往不完全符合中国人的饮食习惯,这意味着最终那些有着核心技术、自建供应链又深耕中国饮食文化的本土公司会获得机会。

  不过,虽然最近几年植物基产品得到了政策端、资本端以及产业端的追捧和青睐,消费端对于植物肉产品的接受度还是不高。

  根据某机构调研数据显示,36%的消费者因为不清楚或不放心其材料及制作过程,不购买并食用植物肉;还有29%表示更喜欢真肉,有27%表示对新奇食品不敢尝试,还有22%的人觉得植物肉不健康或有添加剂。这说明,当前消费者对植物肉的接受和理解程度低、尚未建立起消费习惯,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此外,目前火锅、烧烤、卤味、炒菜是国内植物肉产品最常见的消费场景。这意味着国内消费者对植物肉产品的味道和工艺要求更高。

  而这也是许多植物肉品牌在国内消费市场遇冷的重要原因。由于受限于目前的供应链和产品技术,源于国外的植物肉,在口感、烹饪方式、营养价值、价格等方面,均无法满足“中国胃”。但品牌商家的过度营销,不仅没有加深消费者对产品和行业的认知,反而因产品达不到预期导致消费者失望,甚至让植物肉陷入“智商税”争议。

  值得注意的是,之前在植物肉的领域的投资机构,往往以“投资新消费”的思路看待植物肉领域——更重视品牌、流量、营销。但今年开始,越来越多投资者开始关注植物肉行业更底层的关键环节:技术、供应链、以及整体研产运营能力。

  除了肉创始人姜涛表示,目前市面上植物肉产品最大的问题在于“不好吃”。该问题的核心在于,掌握人造肉生产技术的传统素肉工厂,比较难做出符合荤食者需求的产品。拥有自有工厂,能更好地做产品研发,提高产品口感,通过收集B端和C端的消费人群数据,快速响应做出技术调整,避免“代工”生产时,技术流失或技术升级受限等问题。

  此外,创始人姜涛还认为,国内植物肉品牌很难在大型连锁店铺开,也很难进入国际连锁品牌,国外品牌大多采用别样肉客的产品,有一定的产线保护倾向。通过C端教育B端是一个不错的路径。

  为此,除了肉推出一系列植物肉休闲零食等符合年轻人口味需求的产品,“让植物肉=好吃”,价格方面据悉更是低至个位数,并希望通过其好吃的味道、高性价比价格打开C端消费者市场。

  虽然从引导消费者加深行业认知、建立消费习惯,到对供应链进行科技改造、降低产品成本,植物肉行业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在资本和行业分析人士看来,植物肉的未来依然可期。未来在营收方面,除了肉品牌表示,公司今年预计千万级B端营业额,C端营收2个月也有望突破千万级。